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能力从探求中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能力从探求中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适当“放手”,培养学生自主求知能力;有效“拉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适度“动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能力;合作;实践;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9-0036-03

[作者简介]凌毅华(1977―),女,广东高州人,本科,广东省高州市教育研究室教研员,小学高级。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学习能力从哪里来呢?我觉得是从探求中来。纵观我们的课堂,缺乏的不是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知识的传授,缺乏的恰恰就是让学生自主探求的机会。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探求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适当“放手”,培养学生自主求知能力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教学生字 “样”,可以有两种教学方式。方式一:老师出示“样”字,告诉学生们:同学们请看,这个字读yàn,左边是木字,右边是羊字。大家要注意了,木字旁的捺要写成点。方式二:老师出示了“样”字,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学会拼读,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说:“我发现‘样’字是左右结构的,左边是木字,右边是羊字。”老师说:“你说得真好!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还有什么发现?”学生看了一会说:“老师,我发现‘样’字的木字旁,一捺变成了一点。”老师说:“你真棒!你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认识了“样”字,知道了木字旁的捺要写成点,这是老师告诉他的,不是他自己发现得来的。那么,下次遇到生字的时候,他也会等待老师给他关于这个字的知识。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第二种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样”字的结构,木字旁的捺变成了点,这是探求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样”字,还学会了观察汉字、学习汉字的方法,下次遇到生字的时候他就懂得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但是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他还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提高了学习能力。这种探求的过程就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

学习有如婴儿学步,如果老是被搀扶着,就难以学会走路。真正的学问是靠自己去学习的。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为什么我们老师一到课堂教学中就忘记了呢?究其根源:1.贪多求全,求快图省;2.本末倒置,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人的可持续发展。语文知识涉及方方面面,老师唯恐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教给学生,导致时间紧缺,老师认为不能立竿见影的环节能省则省。

适当“放手”,培养学生自主求知能力,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应做到:

(一)重视激发兴趣,授予方法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当学生一旦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其学习语文的潜能便能得到开发,主体性就会得到弘扬。”而学习又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仅仅凭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识字有识字的方法,查字典有查字典的方法,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示范点拨,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学习方法、经验。学习语文,教师首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是授予学习方法。这些是培养学生自主求知能力的基础。

(二)顺应年段特点,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不少教师很少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什么都是从零开始。这种不能顺应年段特点,不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不仅耗时低效,还剥夺了学生自主探求的机会,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在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考虑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如果已经掌握的内容就省略或者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促使其巩固提高。比如说,低年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音序查字法。在遇到要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而不是反反复复地告诉学生先查什么,再查什么。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整体把握能力,那么引导学习课文,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整体阅读、整体感知,而不是仍按字词句段篇的先后顺序,逐一讲解,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缺少对整篇文章的感知感悟。

(三)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都会注意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思考探究的问题读课文,可是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与能力,常常是这边还没读完,那边就因为担心时间不够用,匆忙提问讲解。这种自主学习是一种形式而已,对于学生求知能力而言没有太多的意义。

(四)充分利用略读课文

我们的课堂除了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外,利用好略读课文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求知能力的重要途径。编排略读课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精读课文后,把掌握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教学略读课文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懂中习得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有效“拉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合作是人们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

自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合作学习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课堂上教师总要设计一两个教学环节、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读书寻找答案,然后在小组里或者找学习伙伴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课堂中充斥着学生们的讨论声,热热闹闹。但细细思量,就会发现这种“合作”大多数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出现这些状况,是因为老师们只看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效。如何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

(一)选好合作学习的基点

合作学习第一要重视合作内容的价值。合作的内容应选择学习的重点处、疑难处、思维碰撞处。合作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的、关心的,或者学生提出来的。

(二)自主学习为前提

合作学习必须是在学生个体对文本有充分理解和独特感悟的前提下进行。如果没有充分的阅读、理解感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说的内容肤浅,甚至不着边际,小组讨论就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科学分配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教学中采用得最多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科学分组,比如,四人小组,其中一个语文学习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两个发展水平一般的学生,一个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这样可以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

(四)给予充分的时间交流

课堂中的讨论交流,其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毋庸置疑,这是需要时间的。只有给予充分的时间,才可以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适度“动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学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他的著述《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到“蒲公英学习”:一个学生在上学途中发现一株蒲公英并把它带进教室――围绕“蒲公英”展开谈论的话题――查阅相关资料,采集各个品种的蒲公英――以蒲公英为题开始写作文――种植蒲公英,观察、记录蒲公英的成长,用图画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活动。引发这个活动的是一位叫原田的代课老师,她在一次偶然的事情里发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捕捉到了学习的契机,保护了学生探求的热情,使这个活动在后来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既是学生的收获,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收获。

(一)课本中的实践

教材编写,越来越重视语文的实践性。比如,S版的教材编排了“口语交际”、“语文大课堂”、“写调查报告”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对于这类教材,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此为着力点来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学会分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调查问卷,撰写报告……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此外,阅读教学,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且学会运用这些表达方法去说话、写话,做到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有机结合。比如教学《山中访友》,课文里有一段意境优美的排比句“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教学这段话的时候,可以在学生充分朗诵领略作者饱含深情的写法后,设计练习进行句段仿说仿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口语交际的话题和练笔的内容。学生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才可以获得语文能力。

(二)课堂到课外的延伸

“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注重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来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比如,课前搜集资料,可以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制作读书卡,可以促进课外阅读,实现“一篇带多篇”的目的;办手抄报、开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课本剧等实践活动都是很有价值的课堂到课外的延伸。而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主动吸收和自觉应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行为习惯。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并驾齐驱,才可以培养出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日〕佐藤.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2]李家栋.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04(5).

[3]李春旺.以学生发展为本,大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下,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