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背包驴行——老年生活新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背包驴行——老年生活新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伦敦奥运期间,伦敦街头的巴士车身上出现了各种各样中国人的照片,这其中就有此前在媒体上风靡一时、被称为“花甲背包客”的中国老夫妻杨广柱和王钟津。

两位普通的花甲老人,退休后开始周游世界,相携相伴背包自助游长达180天,踏过七大洲,流连四十多个国家。不会外语,就连比带划;凌晨抵达,就夜宿机场。他们徒步阿尔卑斯,漂流亚马逊,在沙漠中看星空,在南极睡雪坑……旅途中,他们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但也收获了其他人看不到的意外风景。

很多人问,老两口为什么不参加旅行社呢?面对这个问题,老两口一致表示,群体中固然最有安全感,但一旦自己身在小群体里,便看不到其他群体,思维就会僵化,从而变成“井底之蛙”。

现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步入“背包客”——这个一度是年轻人垄断的特殊行列。他们说,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对“在路上”的向往,并非只是年轻人的专利。

除了像杨广柱、王钟津这样满世界打转,还有些老年人也有自己的驴行方式。因为对特别的喜爱,上海的老刘带着老伴儿在退休后几度进藏自助游,不住酒店,而是和年轻人一样住进青年旅社;为了看哲蚌寺的雪顿节晒佛,他们起早摸黑和藏民们一起朝拜上山;在开放的青旅大厅里,他们和四面八方前来的驴友交流旅行信息和心得。不仅如此,他们还作为年龄最长的两位队员,兴趣盎然地和别的驴友去了海拔4700多米的纳木错徒步。

夏季永远都是川藏线上色彩最鲜亮的季节。每年七八月,身穿五颜六色骑行服的自行车爱好者纷纷从全国各地汇聚成都,进行为期二十多天的进藏之旅。这个群体中90%都是年轻人。但谁能说伏枥的老骥没有千里之志呢?65岁的老杨是江苏的退休教师,他是某川藏线骑行队里年龄最大的骑行者。进藏路上,年轻队友面对的一系列困难,他也同样需要去面对,比如高原反应、高寒气候、七八月的狂风、暴雨、冰雹、泥石流。翻过了无数座高山,碾过了数不清的搓板烂路,老杨最终和他的坐骑一起站在了布达拉宫前。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老年人也通过在网上建立旅游互助小组、QQ群来组织同行者。一群上海的退休老人自行组团,用自驾的方式,从上海到了,又从到了尼泊尔。还有一群山东的老年人自行组团从国内飞到了印度,他们身背登山包,怀揣旅游手册,用有限的英文单词和世界通用的身势语游走这个被称为“背包客终极之地”的国度。

社会学者认为,这种渐渐流行于老年人中的背包驴行,反映了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新需求。背包驴行,正在成为人们晚年岁月里另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和参加旅行社不同,自己准备攻略、自己安排行程、自己买票和预订旅店的全自助旅行,让这些老年人乐在其中。“用自己的眼看世界,用自己的脚丈量大地。和他们(年轻人)一样,我也还年轻,我也渴望上路。”老杨笑着说。

(本刊综合)

出门旅行,安全第一

老年人自助游更要重视安全。出行前要做足攻略,买好保险,备好常用药和常用电话。老年慢性病患者除了要预防新病发生,还要注意旧病动态,预测自己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适时调整旅行计划,使出游变得更加放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