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流企业如何“走出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流企业如何“走出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现代物流业当作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如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物流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外运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中国的大量中小型物流企业几乎尚未开始对外直接投资。

2008年4月6日,中国林德物流集团正式收购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及其附属设施,成为中国物流企业收购国外机场的首个案例。林德国际物流集团还与中国南京高新产业开发区共同经营、规划帕希姆机场附属保税经济合作区。中国物流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从最低端的仓储运输到现在的多元化物流服务,并且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寻求跨国经营,通过自己的竞争优势布局全球价值链。但是,中国物流业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中低端,并受到发达国家跨国物流企业的巨大威胁,这使得中国物流业价值链升级和重构面临不少困难。因此,如何推动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显得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扩大中国物流行业影响力的需要,也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驱动。

物流企业海外投资三阶段

中国加入WTO并承诺开放物流市场后,第三方物流市场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中国物流企业对外投资的选择可分为三个阶段:

1978年以前,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中国物流企业的对外投资属于国家战略性质。以最早尝试对外直接投资且在中国物流行业占有重要地位的中远集团为例,中远集团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对外直接投资,20世纪60年代便在香港经营相关业务。在1967年,中远集团就与坦桑尼亚当地企业合作,以合资的形式,成立中国-坦桑尼亚联合海运公司,至今中坦公司仍是东非地区唯一拥有远洋运输船舶的海运公司。但是这一时期,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额非常有限。且区位分布也局限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非洲部分国家和香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大城市及港口。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对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管制逐步放松,中国企业开始了积极地对外直接投资,此阶段中国物流业开始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此阶段的投资方式逐步呈现多元化,投资区位开始扩大。不仅投资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样也投资于拉丁美洲、中东地区等欠发达地区。但这一时期对外投资的主角仍然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

第三阶段,也是中国物流企业海外投资加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在“十五”期间启动并实施了“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物流产业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跨国化、大型化和互联网经济化的潮流之中,同时,跨国物流公司的大批涌入给中国物流企业带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规模小,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动态变化的。目前,中国物流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在地区分布上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从中国大型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来看,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区位选择上大都经历了“由近及远”“由熟悉及陌生”的过程。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初期,一般选择在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比较近的东南亚、香港,以积累经验,培养对外直接投资人才,降低风险,然后再拓展到距离较远的拉美、欧美国家。从国家风险相对较低、较为熟悉的地区向国家风险相对较高、较为陌生的地区转移。对于中国大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它们存在着对外投资经验不足、规模小、资本不足、运送网络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更得慎重考虑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更应遵循“由近及远”“由熟悉及陌生”“由点到面”等原则。

而在投资方向上,更侧重于拓展服务范围和价值链。尤其是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制定全球战略目标,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价值链环节,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东道国区位优势实现并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培育跨国综合物流企业,加强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已成为中国物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

同时,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明显的集中性。首先,表现在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在地缘关系较近的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其次,表现在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城市,尤其是港口城市。这种趋势反映了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方向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远集团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南非和西亚8大区域为辐射点,以船舶航线为纽带,已经形成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的跨国经营网络。

三大投资主体

根据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分类,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主要是中央政府直属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如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海运集团等。这类企业长期从事国际运输服务,积累了一定的跨国经营经验和营销技能,构建了较为发达的信息系统和比较完善的运送网络,是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先锋和主力。

第二类是中型物流企业,如林德国际物流等物流企业。其优势在于其灵活的经营制度、相对成熟的研发能力,在国内有全面的服务网络,它们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虽然其海外经营起步较晚,但正以较快的速度向海外扩张。

第三类是大量的小型物流企业。这些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它们可以发挥灵活经营的优势,可以尝试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单个企业无法获得的竞争优势。

由此看,中国物流企业大多定位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这是导致内部削价竞争的重要因素,很少像中远集团一样采用全球价值链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仅有万分之三左右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对包括产品设计、规格、品牌、流通和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无控制权或控制力较弱。因此,提升中国物流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获取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企业今后的一个努力的重点。

物流企业走出去的动因

反观发展,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很大一部分是“逼出去”的,主要受限于其他国家的种种约束,同时也迫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以航运为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海运市场开放的法律法规,我国国际航运市场目前已相当开放,成为了全球海运业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在入世“后过渡时期”,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外航运巨头的激烈争夺,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同时,我国一些大型航运企业在国外的投资也开始具备一定规模。许多大型航运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沿纵向延伸,其中码头是一大板块。各条海岸上的码头既是航运相关战略储备,也是控制经营成本、化解经营风险的产业资源。一些大型航运企业更是将投资触角伸向海外码头。中远从“英国铁行港口”手中得到比利时安特卫普港25%股权,使欧洲第一次出现中国国有企业投资的码头。港口服务属于自然垄断产业,中国企业能够开始涉足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垄断产业,显示出国有大型航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之坚定。

2003年,中远集团通过下属中远太平洋与新加坡港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分阶段经营位于巴西班让码头内的两个泊位,年总吞吐量超过100万标准箱。目前,中远太平洋正积极与各大港口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经租赁了美国的长滩港,收购了比利时安特卫普码头25%的股权并得到该港口项目的经营权。国内另一家大型航运企业——中国海运集团也把海外码头投资作为其未来发展的重点。2001年,注册资金10亿元的中海码头发展有限公司在沪宣告成立,并迅速以租赁方式获得了洛杉矶港100号及102号码头的使用权。

同时,航运公司也力求在服务网络上不断拓展,也是因其业务发展的需求,如中远美洲公司成立于1982年,后来发展成中远统管美加、中北美、南美等整个美洲地区的区域中心。中远欧洲有限公司于1989年在德国汉堡成立,是中远集团最早在海外设立的地区性公司,目前管辖区域在欧洲、西非和北非,包括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区。中远集团在欧洲地区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和机构已经达到40余个。1993年,中远投资(新加坡)有限公司成立,中远投资业务范围包括航运、船务、揽货、堆场、船舶修理及陆上运输等,为所有客户提供服务。中远巴西公司于1994年首先以合营方式成立,1999年成为中远独资公司。1996年中远集团分别在智利、乌拉圭和秘鲁建立了分公司。2008年11月,中远集团中标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部分码头的特许经营权,中远集团成为首个在国外获得港口特许经营权的中国企业。目前,除了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码头,中远太平洋分别持有新加坡、比利时安特卫普和苏伊士运河三处码头的股权。

中远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遵循“由近及远”“由熟悉及陌生”的原则。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初期,选择在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比较近的东南亚、香港,降低投资风险,以积累经验,培养对外直接投资人才,后将业务逐步拓展到距离较远的拉美、欧美国家。总体趋势为从国家风险相对较低、较为熟悉的地区向国家风险相对较高、较为陌生的地区转移。

物流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中国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存在着盲目性。

中国政府应该借鉴日本政府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经验。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与物流相关的各项不同层次的法律和政策以推动和保障区域物流的快速和良性发展。从1965年起日本政府便开始着手规划、集资,在东京近郊的东西南北分别建立了葛西、平岛、板桥和足力四个现代化的物流基地。这些物流基础设施对东京以及整个日本的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物流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政府的扶持和鼓励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地提供必要的信贷、保险措施,可以与东道国政府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还可以在税收方面提供必要的优惠。另外,政府有必要与东道国政府建立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为对方的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政策,争取在投资活动方面建立对等、共享的局面。

并且,需要逐步提高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战略性资产的寻求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战略性资产可以是有形的,如物质资产和财力资产;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专有技术、商标、商誉、组织能力、制度文化等。另外,发达国家的巨大市场规模也是吸引发展中国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同时,也要积极地发展对拉美、东欧和非洲国家的投资。拉美国家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东欧国家正在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的热点地区之一,该地区拥有仅次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非洲大部分国家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产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中国的很多制造业企业在许多非洲国家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海尔、奇瑞等国内知名制造企业早已在非洲打开并占据市场,而中国物流企业可以借鉴日本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方式,在非洲建立自己的完善的运送网络,服务于中国制造业。而且,非洲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区域经济组织内部的投资。目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紧密性区域组织已经形成。它们的贸易活动以经济区域和经济实体内部循环为主,外部循环为辅,实行严格的有差别的内外政策。区内取消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统一产品标准,商品、资本、劳动力自由流动,对区外进口缺乏优惠条件。近年来,这些区域性组织对华贸易保护日益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物流企业必须在这些区域性组织内部进行投资,以规避这种区域内排外性的各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