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通过以社会资本概念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资源分配功能是造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发生机理在于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的高低决定了农村居民能够获得社会资源的多少,从而也就决定了农村居民收入的高低。所以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从根本上说是体制原因,这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关键词:社会资本;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在收入提高的同时,农户间在收入上的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根据全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资料,20%最低收入组与20% 最高收入组的相对极差由1980年的1:5.02扩大到2001年的1:14.57,绝对极差由292.6元扩大到6138.9元。这一现象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唐平(1995)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归因于农村改革所促成的内部因素、区域经济差别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素质[1]。庾德昌(1996)认为农户的经济行为能否从自给向商品转化是导致农户贫穷与富裕的重要根源[2]。万广华(1998)将导致中国农村区域间收入差异变化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结构性效应[3]。张平(2003)提出农村居民能否获得工业收入的机会是造成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4]。余维祥(2003)认为农户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由于农户间在资源禀赋、劳动力素质、资金和机遇等方面存在差异[5]。黄祖辉等(2005)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要素禀赋差异是引起村庄内部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村际收入差距则是由外部市场环境在区域间分布差异和村庄总体要素禀赋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6]。

综观以上研究成果,总体上将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集中于农村的非农化上,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极大的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认识。可是,以上认识几乎仅仅关注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忽视了中国农村实际的复杂性,这就造成分析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解释深刻但不全面。针对这一缺陷,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资本理论建立一个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框架,基于社会学视角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分析,并同时进行证明。

二、 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分析框架

本文中所使用的“社会资本”概念,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他与人们之间多少制度化了的相互认知和认可的持续社会关系网络相联系,能够给拥有这种关系的人带来好处或便利,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经济资本(P・伯迪尤,1994;J・科尔曼,1990)[7]。它在形式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亲缘关系、朋友、同学、同乡、邻居、某一特殊小团体以及党派的成员资格等。

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途径。一般认为,交易关系和权力关系是两种最基本的资源分配方式,但实际上社会资源的分配并非仅仅以上述两种方式进行。由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更愿意根据相互关系的性质和距离,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来进行资源的分配,而非通过直接的商品交换关系和直接的强制性分配。人们通过“朋友、同事和更普遍的联系,通过他们得到了使用经济资本的机会……;从而在社会资源竞争中获得成功”[8]。例如,通过同学或朋友关系得到某个职位或一笔贷款,一个有利的合同等等。所以说,资源的分配是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功能,它是“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9]。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使社会资本能够用于分析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一是中国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血缘和地缘关系在中国社会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为社会资本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奠定了社会基础。二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改革,使原有的依靠国家行政权力分配社会资源的方式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效力,而市场关系又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自然成为弥补这一制度空缺的选择。同时,由于两种体制并存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存在,对于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村居民来说,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不仅仅是一种替代性的形式,而且是有效获取社会资源的形式。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农村居民收入是其要素所得,即农村居民的收入取决于他或她从其资源(包括劳动力和资本)中获取的价格,还取决于他或她可以使用的资源数量。例如,来自劳动的月家庭收入等于被雇佣劳动的数量乘以工资率,来自资本的收入等于被使用的资本数量乘以每单位资本的价格。因此,农村居民的收入总额是这两种收入流量的总和。但是,由于政府为农村居民提供的社会保障很少,加上城乡分割的经济体制,国家对金融的垄断以及地方各种摊派,农村居民的投资机会极为有限。同时,户籍制度,各种歧视性的政策将农村居民进城、就业、居住的成本提高,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概言之,国家对农村居民所有的要素的管制大大限制了农村居民的交易机会,劳动力务工机会和获得资本的机会就成了稀缺资源,而在资源的分配方式上国家权力的弱化和市场的不完备,从而将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向了前台。

由于社会资本占有的不同,就会造成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村居民可以取得较多的社会资源,从而获得很高的收入;反之,那些掌握很少社会资本的农村居民则会处于贫困的地位。所以我们的基本假设是,社会资本是引起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源,中国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是体制变革的产物。

三、 实证分析

下面利用相关研究取得的结果,分别从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劳动力和资本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前面所提出的理论进行验证。

(一) 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的劳动力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资料显示,农民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外出务工。2002年,农民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438.2元,务工收入增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1.8%[10],所以农村居民劳动力能否获得务工机会,以及务工收入的高低就成为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阶段,农民工的流动主要采取自找门路的形式,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信息渠道顺序来看,最主要的门路是靠亲戚朋友来提供。根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农村外出劳动力中由亲戚朋友贷出去的占56.03%,其中家庭成员带出去的占6.03%,有本地在外人员带出去的占18.97%,有外地亲戚朋友带出去的占31.03%[11]。刘兆发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农安县小城子乡万胜发村到城市打工的68人中,由亲戚朋友提供门路的46人,占总数的71%左右。其中该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当中,曲家的人数最多,原因是曲家有人在城里当官。对从未外出打工的50位农民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有33人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关系和门路”,占总人数的66%。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强替代性,必然有很大的一部分人被劳动力市场所淘汰,所以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势必在社会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12]。

资料整理自王奋宇,赵延东,流动农民工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李培林主编,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34-148

①表内系数均为未经标准化的回归函数,括号内为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值;

②*表示P<0.05;**表示P<0.001

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对于农民工的收入情况有着极为明显的作用,在求职时使用过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农民工较之没有使用过的农民工而言,更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13]。在表1中,回归模型Ⅰ将农民工求职时使用的社会资本细分为“未使用社会资本”、“使用过强关系”和“使用过弱关系”,其中使用了强关系与农民工的收入相关性不明显,但是使用了弱关系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相当明显。回归模型Ⅱ将使用社会资本分解为“未使用社会资本”、“刚进城寻找工作时使用过社会资本”、“进城工作后使用过社会资本”这三个变量,以“未使用社会资本”为参照项。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进城时使用社会成本对农民工的收入影响不大,原因可能在于农民工刚刚进城,所以他们的社会关系希望为他们先找到一个地方安身,所以对于工资的要求不高。可是进城后使用过社会资本的农民收入明显高于未使用过的同伴,找到第一份工作后,农民工基本上不再为生计发愁了,所以肯花时间和精力让社会关系为其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总之,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民工有机会获得较高的务工收入。

(二) 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的资本收入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银行商业化改革,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整顿是金融机构逐渐退出了“规模不经济”的农村信用领域,农村信用社成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但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先天不足,而导致金融供给能力有限,因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在农村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在市场化取向的今天政府已经不愿意也不可能对资金进行分配,而同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从而造成社会资本就成为农村居民获得这部分资金的重要手段。叶敬忠等对河北省易县宝石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宝石村信用社贷款资金的供给十分有限,为了获得这种稀缺资源,农户就要想办法调动自己的各种社会资本。从表2可以看到,那些成功获得贷款的农户大部分拥有较高的社会资本,他们或者和村中的信贷员具有比较紧密的关系,或者直接和乡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熟悉,或者又在易县金融部门工作的亲戚等,他们均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网络[14]。相对于从信用社贷款成功的农户,贷款失败的农户往往具有较低的社会资本(如表3),他们也认为造成贷款失败的原因是,与信贷员关系不熟或没有关系等,农民的回答也反映了社会资本在信贷资金分配中的作用,因而农民非常羡慕那些能与当地有权优势的人沾亲带故的人,并称那些人为“门子硬”。

虽然农村借贷中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民间,但是正规金融部门提供的信贷资金利率明显低于民间借贷(高利贷),利率的高低与收益率直接相关,所以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对农村居民收入来说仍然有相当的影响。由于社会资本的作用,这些资金在农村居民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流向了掌握着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民,而普通的农民则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资金占用的不公平,导致的是资本收入的差距,从而必然出现贫者愈贫,福者愈富的现象。

四、 结论

本文运用社会学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和劳动力及资本收入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社会资本占有的不同是导致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掌握着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民有机会获得进城务工的机会,并且在工作中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也会流向这些农民,从而使他们变得更加富裕。而掌握着较低社会资本的农民,在进城务工和信贷的获得上都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的贫困地位难以改变。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作用实质上是中国农村体制不顺的反映,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市场化建设,以健全的市场来取代社会资本的作用,形成公平的社会资源竞争环境。此外还要加快法制建设,消除社会资本的副作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缺乏法治精神,人治的泛滥为政治权利的扩张和渗透提供了机会,使政治权力和人际关系有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的危险。而社会资本的累积作用会进一步加大农村居民间社会资本的占有量,进而会加剧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唐平,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极差异研析,管理世界,1995.2

[2]庾德昌,农民贫富探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3

[3]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8.5

[4]张平,增长与分享,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08-113

[5]余维祥,中国农户积累消费问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84

[6]黄祖辉,王敏,宋瑜,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管理世界,2005.3

[7]李路路,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社会学研究,1995.6,46-58

[8]Ronald Burt. Structural Hol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P2

[9]Alejandro Portes, The Economic Sociology of Immigration: A conceptual Overview,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5,P12

[10]2002-2003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4-74

[11]中国农业年鉴,1996,184-186

[12]刘兆发,农村非正式结构的经济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65-66

[13]王奋宇,赵延东,刘东农民工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李培林主编,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34-148

[14]叶敬忠,朱炎洁,杨洪萍,社会学视角的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中国农村经济,2004.8,31-43

作者简介:雷鹏(1978-),陕西蒲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

摘自《中外企业文化》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