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漠写青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漠写青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录

第一章:少年之梦

第二章:“长城”好汉

第三章:十年一剑

第四章:挺进“石油圣地”

第五章:沙漠涅槃

第六章:与“狼”共舞

第七章:大漠深处的家

第八章:胜利者的痛

第九章:理想永远在路上

如果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而英勇奋战的中国石油工人比作夸父“逐日”的铁血之旅,那么,承传“铁人”血脉的新一代石油工人许军富,就是这支铁血劲旅中最能赴汤蹈火的一个。

——题记

第一章:少年之梦

一位作家说过,童年的事,一旦记上,就一直记着了。

许军富的童年是清苦的。清苦的童年不一定没有梦想。许军富的梦想很简单:想当个工人,想当个石油工人。理由也很简单:能吃饱饭。

1972年,许军富出生于河南省中牟县的一个叫许家村的农民家庭,兄妹6人,排行老五。那年月,是,靠挣工分吃饭,人多劳少,女多男少,家里的日子一直很艰难。在许军富的记忆里,除非大年三十,从没有一次放开量地吃上几个白馒头,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红烧肉。一年到头,全家人精打细算,粮菜搭配,够上温饱就算好年景。

1984年之后,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村民们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不过,岁月长,许家的兄妹也在长,大都到了结婚成家、出外读书的年龄,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父亲过早地弯下了腰,母亲不到五十岁就步履蹒跚。

12岁那年,许军富在县城上中学。有一天,学校门口来一群工人模样的男子汉,头上都戴着毛茸茸的狗皮帽子,身穿带着杠杠的棉工服,脚蹬厚厚的翻毛皮鞋,个个红光满面,气宇轩昂,伴着隆隆的机器声,忙着开沟埋管线。知情的同学说,他们是搞石油的工人,听说不远的地方有个大油田,他们要在这里架起一道管线,把产的原油运到省城里去。

至于那个大油田在哪里,产的油究竟要运到哪里去,许军富都不感兴趣。最让他羡慕不已的是那群石油工人的生活。他们站在工地一隅,大碗大碗地吃着白米饭,大口大口地吃着肉罐头,在许军富眼里,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麦子熟了的时候,学校放假,许军富和二姐、小妹回家收麦子。烈日当头,赤热炎炎,没完没了地弯腰,没完没了地流汗,还有麦芒刺进皮肉里没完没了的疼痛,令小小的许军富难以忍受。极度的疲劳,极度的饥渴,但是晚上回到家里,盼来的却是一顿玉米糊糊和掺着少许高粱面的黑窝头。娘炒了一盘子鸡蛋,许军富舍不得去动筷子,爹最累,得让给爹吃。

许军富弄不明白,工人和农民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不行,一定要走出农村,去当个石油工人,过上那种吃饱穿暖的幸福生活。

这时的许军富,已经从老师的谆谆教导中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一个农村的孩子,只有用心读书,学到文化,才能最终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梦想。

高中三年,是人生的重要关口。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千军万马,同挤在“羊肠小道”上,争抢“独木桥”,拼得就是“你死我活”。

从高中一年级开始,许军富就开始住校,一个月只回一次家,回也匆匆,来也匆匆,他要扛回一袋子小麦换饭票,带上一坛子娘做的豆瓣酱。时间就是生命,白天学习,晚上还要挑灯再学。该读的读了,该练的练了,该背的背了,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那个决定命运的“黑七月”。

可是,命运之神没有光顾许军富。第一年高考,他名落孙山,命运的栏杆无情地把他挡在大学的门外。

在中国,高考是一场残酷而结实的青春搏弈。但是,许军富没有趴下。他已经从父母的遗传中觉醒,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打击,他把委屈的泪水狠狠地咽进肚子里,把困难和痛苦变成坚强的骨头,昂起头,挺起胸,重返学校,继续复读,像燕子一样重新衔起理想的春泥。

补习课程,最需细致和耐心。许军富像母亲给自己缝补衣服一样,查缺补漏,精剪细裁,细针密线地将课程和日子一样串连起来。

转眼间,又到了第二年高考的日子。学校为了给毕业班的学生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在学校操场上放了一部名叫《创业》的电影。别人无意,许军富有心。他被铁人王进喜为国找油的故事深深打动,一下点燃起他曾经想当石油工人的强烈愿望。金戈铁马,四海为家,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艰苦哪里安家”,手扶刹把,顶天立地,多么威风,多么荣耀啊!

回到宿舍,许军富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书的第一栏里,工工整整地写上:江汉石油学院钻井专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帝送来了橄榄枝——许军富如愿以偿,终于等来了江汉石油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在许军富看来,那张标有鲜红字样的大学通知书,送来的不仅是一次求学上进的机会,更是一次自强不息的证明:有志者,事竟成。

第二章:“长城”好汉

1992年9月,许军富怀着神秘和企盼,走进绿树成荫、庭院深深的湖北江汉石油学院。他如鱼得水,遨游在石油知识的海洋里。

在这里,他知道了沈括的“梦溪笔谈”,知道了李四光的地质理论,玉门、克拉马依和大庆油田,这些本来很遥远很生疏的地名,现在却成为耳熟能详的石油圣地。他为脚下的江汉油田引以为荣,更为自己家乡的河南油田感到骄傲。他还在心中为一直向往的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作过描绘。他发现,他那颗原本有些浪漫和轻浮的心,慢慢地被一种责任和忧患意识所代替。

他常常为自己单纯幼稚的少年之梦感到可笑,但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感到庆幸。因为他太热爱石油事业了,并从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坐标。

毕业前夕,学校实行“双向选择”。许军富以品学兼优和英语六级的优势,受到多家大石油公司的青睐。但是,他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位于黄河入海口的胜利油田。不仅因为那里有老校友廖永远曾经留下的奋斗足迹,更有他追求的创业梦想:“我是学钻井的大学生,一定要到号称‘地质大观园’的胜利油田一线去,锻炼出一身过硬的本领。”

生活中十有八九不如人意,“心想事成”的事总是很少。但许军富却偏偏遇上了让他惊喜的“两个意想不到”。

1996年7月,许军富一路颠簸来到胜利油田之后,被分配到黄河钻井五公司。意想不到,钻井五公司曾是他心中的偶像廖永远当过钻井队长的单位。第二个“意想不到”,把他分到油田名牌钻井队——“长城钻井队”之后,领他学艺的师傅滕升光,又是早他毕业三年的同校学兄。许军富喜出望外。

“长城钻井队”(4532队)组建于1983年4月,主要担负着油田深探井、定向井、水平井等高难度井的施工任务。这支井队曾因所交井井身质量合格率、固井质量合格率、一次中靶率、资料全准率均达100%、连续10年实现安全生产,多次立功受奖。

师傅滕升光是“长城钻井队”队长,作风严谨,铁面无私,争强好胜,在油田赫赫有名。从许军富上班的第一天起,滕升光就严格要求,从讲传统、建井史、天天记日记这些最基础的工作抓起,手把手地传授每一项工艺和技术,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给许军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个刹把三条命,马虎不得,一定不能给长城钻井队丢脸。”

“严师出高徒”。不到半年时间,许军富基本掌握了钻井各个工序的操作技能。于是,他跃跃欲试,想独立顶岗。师傅不同意,硬是让他按实习规定,在每一个岗上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茫茫荒原上,炎炎烈日下,刺骨寒风中,4532队的井场上,总是活跃着一个不知疲倦的小伙子。夜晚,为了战胜井涌,他曾连续12个小时背着50公斤重的重晶石粉不停地在井场上奔波,直至累得趴在重晶石粉的袋子上睡过去;为了排除天车大绳跳槽的险情,他冒着肆虐的狂风,带头爬上40多米高的井架;为了保障打井质量,他常常在井上一住就是几十天,连续几天不脱工衣。

一年后,许军富顺利晋升为助理工程师。从此,他开始在技术领域大显身手。1997年9月,井队在坨731井施工过程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派员来4532钻井队进行井控管理检查。由于许军富在多口深探井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坚持严格井控管理,能够确保井控设备过硬。在检查中,4532钻井队以优秀的井控管理质量,受到检查团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队上召开现场会,推广4532钻井队井控管理经验。

干钻井,是一项风险性很大的事业,随时都有意外的情况发生。一次,在坨71-斜6井施工中,泥浆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失去平衡,油气上窜后发生井涌险情,如果不及时关井,国家将造成上百万元的损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许军富没有多想,不顾从套管内喷涌而出的高达60多度的泥浆,站在半米多深的油泥里,用尽全力把封井器闸门打开,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许军富自己却成了一个泥塑人,身上多处被泥浆烫伤。

信念一旦注入生命,就会燃烧出不息的激情,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1997年底,4532队承担的草南SWSD-平1井,是油田确定的一项重点科研项目,这口井勘探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油田稠油开采的发展前景,任务非常艰巨。作为井队工程师的许军富,迎难而上,不急不躁,用科学求实的精神精心设计施工方案。针对该井不等径井眼容易形成岩屑床的难题,采取不同井径井段钻具接不同直径的扶正器、实行不同井眼的一次性通井、搞好短起下、实行分段循环、充分清洗井眼等配套措施,仅用27天20小时,成功打成了我国第一口水平位移比垂深大于1:1、水平段长600多米的蒸气重力辅助泄油式水平井,创全国最新纪录。

草南SWSD-平1井的勘探成功,标志着“长城钻井队”打高难度水平井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许军富的成长作了个精彩的注脚——“长城”好汉。

第三章:十年一剑

1998年,许军富参加一个科技座谈会,在一份资料上看到,在泰国湾打井的美国钻井队伍,打3000米的深井,平均建井周期4天左右。刚看到这个数字时,许军富非常吃惊,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可能是材料印错了。后来,仔细查看有关资料,才相信这是真的。同样的井,人家的建井周期比我们快六七倍。这件事对许军富刺激很大。

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是转的。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老是陶醉于自己的“小天地”。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必须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应对国际石油钻井技术革命的挑战,保持与世界前沿钻井技术同步。发扬钻头精神,攻坚啃硬,走自己创新之路,尽快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新一代石油工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许军富认真地思考着。

其实,油田成立“长城钻井队”的本意,就是为了参与国际钻井市场竞争而打基础、磨利剑的。许军富为有幸成为“长城钻井队”的磨剑人感到自豪,更为自己身为一队之长感到责任重大。

许军富不负众望。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带领英雄的“长城钻井队”,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发扬夸父逐日的精神,擂起战鼓,鼓起风帆,向世界石油钻井技术前沿阵地进行艰辛的跋涉。五年下来,在他身后留下一行闪光的足迹。

——2001年7月,许军富带领4532队,运用负压钻井技术胜利完成了油田重点风险探井丰深1井的任务。该井完钻井深4496米,177.8毫米技套下深4330米,创出了五公司7〞套管下深的纪录。他还在该井积极研究探索小井眼取心技术,在61/8〞井眼施工中用Y666型取心筒在井深4494米取心2米,收获率达100%,创出了五公司取心新纪录,为民丰洼陷区块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科学依据。

——2003年,他带队承担的油田第三口科学探索井——郑科1井,是一口重力辅助泄油式实验井,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浅,目的层疏松易垮塌。按工艺要求,该井是复合井眼需下入复合套管,273mm的套管和244.5mm的套管通过配合接头同时下入。在前无经验可循、又缺少保障性技术措施的情况下,许军富大胆尝试,通过采用优选钻井液体系以及配合井身轨迹控制、井径扩大率控制、油气层保护等项措施,最终攻克了所有施工难题。郑科1井的实验成功,为郑王庄地区的稠油开采提供了新方法,并在随后的两口井上成功完成联合热采试验。

——2004年8月,在马来西亚云顶石油公司国际反承包项目桩古10-48井施工中,许军富大胆采取新技术、新工艺,仅用110天就顺利完成施工任务。该井设计井深4500米,完钻井深4720.7米,下入244.5mm技术套管3858.08米。

——2005年,许军富以平台经理兼项目经理的身份,再次带队承钻马来西亚云顶石油公司国际反承包项目桩古10-48井。该井设计井深4710米,完钻井深4800米,121/4〞井眼钻至4306米,只用31个小时就保质量安全下入4304.38米技术套管,创油田有史以来244.5mm套管下深最新纪录。完井后,该井进行试油生产,日产原油300吨。云顶公司钻井部为此给“长城钻井队”发来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2006年1月,许军富带领70578钻井队承钻油田又一重点探井丰深2井。该井设计井深5780米,施工难度大,由于全队职工齐心合力,精心运筹,科学施工,仅用17天15小时就完成了3002米的121/4〞井眼,井底位移仅有3.08米,受到甲方高度赞扬。

2006年7月1日,在党的建党85周年纪念日那天,许军富接到通知,被正式命名为胜利油田沙特项目部钻井平台经理,立即做好率队出国的准备。

十年磨一剑。许军富1996年大学毕业来到胜利油田,到2006年带队圆满完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难度探井丰深2井,整整跨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风吹雨打,十年苦学苦练,步步艰辛,年年向上,终于练就成一个睿智敏锐、能文能武、执着于石油事业的钻井平台经理。

许军富像一只腾空而起的苍鹰,将在万里蓝天展翅飞翔。

第四章:挺进“石油圣地”

时间要追溯到2005年底,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面对全球愈演愈烈的石油资源竞争市场,审时度势,不畏强手,积极实施资源战略,打造上游长板,做大做强海外市场,在最具前沿意义的沙特阿拉伯,一举中标“阿美国家石油公司”高难度钻井服务项目。沙场点兵时,国工部首先看好了最具实力的胜利铁军,胜利油田领导十分信任地把任务交给黄河钻井五公司。

这是胜利油田派向中东地区的第一支钻井队,成功与否,意义非同小可。公司领导深思熟虑,权衡再三,最后一拍即合:决定选派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的公司副经理郑述培、张令存负责项目运作,抽调许军富、杨鹏等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组成精干高效的沙特项目部,按照国家甲级队标准组建SINOPEC103钻井队,许军富任平台经理,立即按照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运作。

沙特,被世人称为“浮在石油上的国家”,在那片22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和沙漠下,竟蕴藏着世界四分之一强的石油。

据资料记载,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沙特的达曼宣告发现石油,美、英、德、意等世界列强都梦想得到这块宝地的开发权。精明而富于冒险的美国人,经过了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捷足先登,集国内四大石油工业巨头: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和美孚、埃克森、德士古等石油公司,组建了一个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简称阿美石油公司),确立了美国在沙特石油行业的霸主地位。直到1980年,沙特政府才逐渐将这家跨国公司股权全部收归国有,获得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股权。

可见,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出身名门”。业内人士称,“谁能进入沙特市场,就意味着可以与世界著名石油公司比肩抗衡;谁能在沙特立足,就意味着获得了进入世界任何一个石油市场的入场券。”

中国胜利钻井能够叩响沙特石油钻井市场的大门吗?许军富坚定的回答:“能!”

信心来自能力。一是许军富率队一直和高难度复杂井打交道,并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口中曲率半径水平井、全国第一口蒸气驱重力辅助泄油式水平井、全国打高难度水平井数量第一,具备了跻身国际市场的技术能力。二是多次参与国际反承包项目的实践,对国际惯例比较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三是队伍英语水平经过强化培训普遍提高,许军富本人顺利通过全国五级英语考试,两次参加出国人员进修培训,具备了从事国际钻井从招标、投标,到钻井施工和项目管理的英语交流能力。

不过,许军富心里明白,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大舞台,与世界级石油公司合作,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但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认真熟悉国际惯例,尊重国际惯例,按照甲方的要求,做好每一次“对接”,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按照合同要求,设备要于2006年7月底运到沙特,所用钻机型号为ZJ70/4500D,属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全数字直流电驱动钻机。可是,目前油田还没有这样合适的设备,必须赶快找厂家定制。这样一来,去掉设备途中运输时间,只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了。时间十分紧迫。

钻井设备能否按甲方要求正点到位,是衡量一个钻井队伍素质的基本尺度,也是对SP103钻井队伍能否在沙特石油市场立足的第一次考验。

业内人都知道,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配套一部性能先进的钻机,谈何容易。况且,派人跑遍国内几家石油钻机制造厂,定单都排得满满的,根本插不进去。唯一答应下来的上海三高石油机械公司,也因时间紧、工作量大、设备性能要求高而不能保证出厂日期。

意外情况的发生,牵动着上下各级领导的心。形势十分严峻。

许军富急中生智,立即带领技术人员赶赴上海,住在厂家,吃在厂家,一面督促生产,一面在现场帮助厂家安装调试设备,大大加快了生产进度。5月20日,管理局副局长赵金洲带领黄河钻井总公司领导王振光、刘俊成专程到达上石公司,在现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6月初,设备终于如期组装调试成功。经专家鉴定,设备的技术性能、可靠性能可以充分满足海外钻井市场的需要。

主机问题解决了,与之配套的材料房、钻具箱等附件,还一时没有着落。在没有图纸、没有样品的情况下,钻井五公司自己动手,由下属劳动服务公司根据考察留下的图片,自行设计试验加工。经过50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完成配套附件118套,经验收,质量和规格均达到阿美公司的要求。

6月16日,部分设备在天津港装船,20日到达上海港。早已在此等候的许军富和项目组成员,连续30个小时在港口指挥装船。然后,他们不顾42度的高温,在船舱里逐一清点配件物品,并拍照留存档案。货轮船长看到眼前这些疲惫不堪、浑身湿透的胜利员工,感叹地说:“我去过许多国家,从没有见过有你们这样认真负责,干起活来不要命的工人。你们真不愧为‘铁人’的后代。”

6月21日,中国胜利钻井赴沙特钻机启动仪式在上海港隆重举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和黄河钻井总公司的领导到会祝贺。

6月23日黎明,装载着崭新的国字号ZJ70/4500D钻机的远洋巨轮,带着中国石化胜利钻井人的千年梦想和豪情壮志,披着万道霞光,乘风破浪,向着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沙特阿拉伯进发。

第五章:沙漠涅槃

正当装载着钻机设备的巨轮,驶出太平洋,跨过印度洋,全速行进在阿拉伯海的时候,平台经理许军富和8名骨干,早已先期到达沙特。他们一下飞机,顾不得休息,就驱车直奔井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他们情不自禁地高声呼喊:“沙特,我们来了!”

可能靠近赤道的缘故,沙特的太阳无比强烈、慷慨地燃烧着,无边无际的沙漠犹如一场大火后的余烬,白刺刺,亮煌煌,令人头晕目眩。这里白天气温通常45℃左右,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脚下像是踏在烧红的铁板上,不敢长久的原地站立。车门的把手,也被太阳晒得发烫,开车门时必须带上手套。向远望去,一片水泊景像,等你走到跟前,根本没有水,那是瀚海映出的海市蜃楼的幻影。井场上没有一处阴影,带到井场的矿泉水顷刻间被太阳晒得没法喝,人处在滚滚热浪之中,火烧火燎,烦躁难耐。

2006年7月30日,运载设备物资的船陆续到达沙特达曼港。经过3天验关,所有设备齐全无损,然后按照港口规定的4天时间,迅速将所有物资运往井场。

从达曼港到哈拉德施工井场,两地相距300多公里,几万吨货物要在4天内装卸100多辆车次,可见工作量相当繁重。

由于在沙特施工的钻井队伍多,负责设备装卸的搬家公司特别难找。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家搬家公司,是第一次从事设备装卸,吊车司机没有钻井装备装吊经验,为设备的装卸增加了许多工作难度。为了保证把设备安全及时地运到井场,大家发扬人抬、肩扛和连续作战的精神,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

由于天气炎热,加上高强度的劳动,大部分职工累得头晕、恶心、吃不下饭,体重迅速下降,开始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很多人肌肉拉伤,皮肤因水土不服长出红疙瘩,浑身痒痛难忍。但是,大家互相鼓励着,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停止手里的工作。卸车的第一天,井场上的11名职工就喝掉了25箱矿泉水,最后喝得胃酸胃痛胃痉挛,不得不在矿泉水里加上些盐,以补充身体的盐分。每个人的脸上、工衣上,都可以看到白花花的盐渍。

为了抵抗阳光曝晒,大家都学着阿拉伯人的样子,先用大毛巾将头部捂得只露出两只眼睛,然后用工衣将身体捂得严严实实。这种情况下,别说还要干重体力活,就是原地不动,什么都不干,也会憋得头晕脑涨。但是大家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项目经理郑述培因中暑晕倒在地,醒来后喝了一杯水,又回到烈日下继续指挥装卸。平台经理许军富,一天多次流鼻血,但他全然不顾,坚持和大家一起抢运物资。职工李洪兵、马俊山由于对气候不适应,腋下和裆部溃烂,他们拒绝去医院治疗,只好用卫生纸垫在裆部,减缓裆部摩擦的皮肉之痛。

在施工现场配合公司进行设备装卸的菲律宾人、巴基斯坦人,都被眼前的中国人的行为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不理解,这些中国钻井人身上到底蕴藏着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2006年8月8日,这是中国人吉祥的日子。来自中国胜利油田的第一部钻机,在沙特广袤的土地上高高地耸立起来。

紧接着,设备整改成为头号难题。只有通过阿美公司的现场验收,才能批准开钻。沙特阿美公司是国际石油工程服务行业要求标准最高的石油公司,大部分要求都高于API标准。据资料显示,印度ESSOR公司,在所有装备到齐安装完毕后经过阿美公司第一轮检查,整改了3个月后才被批准开钻。意大利的SANTANFE公司,在全部装备安装就绪后,也整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果然不出所料,阿美公司经过第一轮检查,给SP103钻井队提出大大小小200多个整改问题。这让在场SP103钻井队的员工们无法接受,认为这是老外“吹毛求疵”,故意刁难中国人,有的人甚至要找阿美监督当面理论。

许军富劝住工友们,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阿美国家石油公司,经过与世界顶级石油巨头几十年的合作,不仅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作业标准和管理体系,对石油施工队伍的装备、技术、人员、安全、环保及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的要求,都严格到几近苛刻的程度。“大师来自大世界”,这正是我们接近、了解、学习、适应的好机会。我们自尊,但不能自傲;热情,但不能狂妄;作为,但不能瞒干。走共同发展之路才是国际合作的最高境界。

由于设备出厂时间过于短促,厂家没有对设备进行充分的调试和试运转,给后期整改带来很多麻烦。天气炎热,一批销子热胀冷缩无法使用,必须重新更换。国内带来的打气筒,由于高温气管线全部爆裂。阿美还要求所有管线必须用法兰连接,变方向的地方要用方墩连接……这一切,必须在1个月时间内整改完毕。否则,不能按时开钻,那将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许军富和工友们日夜奔波,联系当地众多有资质的厂家加紧赶制,但还是有些配件在当地根本无法解决。消息传到国内,钻井五公司领导针对沙特项目部碰到的难题,多次召开调度会议,使所需配件及时发送到沙特。

与此同时,许军富还组织项目组成员及时与甲方监督频繁沟通,虚心听取整改建议,每天召开一次员工会议,共同商讨整改措施。他还利用河南老乡关系,多次请在沙特施工的中原油田的技术人员到井场指导调试工作。项目部的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的解决各种难题。具有国际焊工证的焊工张世民、机械工程师任明东,为了彻底整改不合规定的水罐和柴油罐,他们两人不怕麻烦和辛劳,连续30个小时不休息,直到通过甲方验收,才休息了三四个小时,然后穿上工衣又上工地了。

沙特项目部仅仅用了30天时间,把200多个问题整改完毕,顺利通过甲方验收。为此,他们用掉了40多瓶乙炔、上百包焊条,很多人瘦去十几斤肉。甲方的几位监督感慨地说:“我们第一次见到整改效率这么高的队伍。”

2006年9月12日,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系着红丝带的国字号的ZJ70/4500D钻机,沐浴在异国他乡的霞光里,随着“开钻”一声令下,蓝天白云之间,突然发出欢快动听的马达轰鸣声。那声音,久久地回荡在红海岸边,回荡在波斯湾畔,回荡在中国胜利钻井工人的心中……

第六章:与“狼”共舞

一位学者说,世界对中国的无知,与我们当年对西方世界的无知一模一样。我们过去说西洋人弯不下腿,而他们就说我们至今还扎着长辫子。忽然间,他们发现中国人原不是一脸的麻木,不是“鸦片鬼”、“东亚病夫”,而是很健康、很漂亮、很时尚,还很有个性和智慧。

许军富和他的工友们,用事实一次次地向沙特阿美公司证明,中国不仅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明,也已具备国际石油开发的现代科学文明,具备与发达国家竞争的能力。

2007年7月,当SP103钻井队在KHRS-606井施工中,以16天8小时交出了一口3330米深的优质井,创下这一区块开发30年来最好纪录的时候,阿美KHRS钻井部经理有些吃惊,专门发来了表扬信。不久,SP103钻井队又在承钻的KHRS-609施工中,完钻井深3610米,水平段长1581.3米,一举刷新了阿美公司在KHRS区块钻井周期最短、机械钻速最高两项纪录。

两口井的不凡表现,使阿美公司的管理者对中国胜利钻井队伍开始刮目相看。但他们仍然心存疑虑,对SP103队加大考验力度。

2008年,SP103钻井队承担两口分支水平井的施工任务。队员们把这看成是向阿美公司展示中国石化定向井技术水平的好机会。许军富吃住在井上,副经理康立军一连几天不脱工衣,整个施工井然有序,一气呵成,仅用70天时间,成功交出两口高质量的水平井。而同期施工的两个外国钻井队,一个因为第二分支井眼坍塌被迫停井,另一个在钻探第三分支井时发生严重卡钻事故。当SP103钻井队圆满完成两口井施工任务后,开始往另一口新井搬迁时,他们还在第一口井忙着完井作业。

据统计,SP103钻井队2008年平均搬家时间为3.2,同比全年收入提高了80万美元。2008年,全队损失时间103个小时,2009年全年损失只有2.5小时,创沙特分公司所辖的四支队伍中最好成绩。

当然,创业是要付出“学费”的。刚来沙特时,面对高端市场和新的服务模式,有很多的不适应。SP103队曾因电磁刹车损坏而停钻一个月。也曾因没有严格执行甲方的作业标准而惹得监督暴跳如雷,受到过严厉批评。面对挫折,平台经理许军富带领职工认真反思,举一反三,从制度建设入手整顿队伍纪律,并遵照合同和甲方监督的要求,先后开除没有尽职尽责的一名带班班长和一名泥浆工。

事实教育了大家,在风云际会的国际石油市场上,每一个走出国门的石油工作者,他们肩负的并非个人的是非荣辱,而是一个民族的命运。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承载着沉重的责任,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历史使命。

一开始,人们为了能出国都暗自高兴。出去打井,也是出国,连自己的孩子都会在小朋友们面前自豪几分:“我爸爸出国了!”另外,每一个人心里也都有所打算。到了沙特,至少收入比国内高,多吃点苦不算啥,多挣点钱,上能孝敬老人,下能供孩子上个好学校,还能买大一点的房子。可是真的到了沙特,钱的份量在他们心中越来越轻,祖国的份量在他们心中越来越重。他们想得最多的:“我是个中国人。”为了祖国的荣誉,不仅要勤劳吃苦打好井,更要在竞争中学会竞争。

一次,在KHRS-609井施工过程中,具有40年钻井经验的美国监督JOHNNY,为了节约时间,他私自决定更改划眼器的尺寸,致使套管无法下入,耽误3个小时的时间。然而,美国监督JOHNNY,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声誉,竟在晨报上将时间向后推移了3个小时。这样以来,将会使SP103钻井队直接减少3000美元的损失。许军富发现后,立即与那位美国监督交涉,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最后,使那个美国监督被迫改正了错误,既挽回了损失,又赢得了中国人的尊严。

2008年春天,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油价下跌的影响,钻井施工任务相对减少,三分之一的井队处于停产状态。根据甲方的意见,SP103队由钻井改为修井。

由钻井变为修井,这意味着工作性质的变化,从施工程序到井下作业工具都要随之变更,这给井队带来很多新的困难。但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站稳脚跟,必须下决心转轨变型。全队职工一条心,一股劲,迅速调整思路,变换角色,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新的作业工地离原来的井场相距600多公里,搬迁任务十分繁重。全队职工团结一心,连续奋战,不但提前完成搬迁任务,还多赚了一大笔搬迁费。

井下作业场地,紧靠号称“世界第二大原油集输站”,被当地施工队伍称为“高危”地区,不但井场狭窄,而且四面都是高压电线,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经过久经考验的SP103队,临危不惧,认真阅读工程设计,严格执行甲方命令,虚心向监督和第三方请教,并用真诚赢得他们的积极帮助。

第一口井施工过程中,在甲方密切配合下,全队职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安全顺利交井,并做到没有任何损失,受到阿美公司修井总监的高度评价。5口井下来,靠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质量信誉,在距结束三年合同还有两个月时间的时候,阿美公司提前与SP103钻井队续签了一年的修井服务合同。

SP103钻井队,长袖善舞,在强手如云的沙特石油市场演绎着文明古国钻井工人的神话。

第七章:大漠深处的家

SP103钻井队的营地,坐落在缈无人烟的大漠深处。移动板房构成的四合院,简洁整齐。大门两旁的红色对联,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院子里,伴着电机的轰鸣声,来回走动着橘红色的身影。

举目远望,视线所及之处,或枯黄或灰黑,几乎见不到一丝生命迹象。偶尔见到一点绿色,也只是在高温酷暑中顽强生存的“骆驼刺”。

这些,就是这群石油人生活的全部背景。

我们没有必要把营地粉饰成“幸福荒漠”的花朵,更没有必要把营地神话成“精神天堂”。沙漠就是沙漠,艰苦就是艰苦。“天气干燥,生活枯燥,人心烦噪”才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这群中国石油汉子,竟然能够团结当地三四十名外国劳工,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战胜了一次次危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我采访了亲历其中的几位石油兄弟之后,我才从感动中悟出其中的奥秘:这里有个温暖的家。

“家因饭香而温暖。”营地经理王卫国告诉我们,SP103队的食堂办得好,是在当地施工队伍中出了名的。每顿四菜一汤,两荤两素,雷打不动。主食花样齐全,除了馒头、米饭,什么烤饼、拉面、油条、花卷、手擀面,样样齐全。水果每天都有,绿豆汤、菜汤顿顿不断,连可口可乐都给加上冰块,每人每月还发一箱奶。逢年过节,或遇到贺功庆喜的事,队里还要加菜加餐。中石化国工部的一位领导表扬说:“103队井打得好,食堂办得也好。”

说起食堂,平台经理许军富直言不讳,“民以食为天”,“吃好了不想家”,这是千年古训,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连美国人都说,有时粮食比子弹还重要。从我带队的经验中体会到,办好食堂是最实际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在异国他乡,在野外施工的艰苦环境中,人最容易想家,思念亲人的念头总是挥之不去,没完没了地缠着你,折磨着你,再伟大的人物也一样。如果吃饱了,喝好了,心满意足了,干起工作来就是有劲头。办好食堂,让大家身强力壮,就是对职工真实的爱,也是增强队伍战斗力的保证。

“家因体贴而温暖”。带班队长王淼告诉我们,许经理为了办好食堂费了不少心思。他通过老乡关系,从中原油田井队请来高级厨师,对井队炊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新鲜,规定炊事班必须到450公里以外的达曼市大批发市场采购。队上给每一个职工建立了生日卡,生日那天,一定能吃到可口的“生日饭”。有的人忙起来忘了,炊事人员就亲自送到职工面前。

每次职工换休,许军富都在基地等着给他们送行,带着大家一起到商店里买买东西,散散心,并让队上从生活节余里买点土特产给大家带上。汽车上路了,许军富就把提前打印好的“限速100公里、不要打手机、不要和司机聊天”字样的纸条,郑重其事地交给雇来的外国司机。平日里,许军富一有空,就去职工宿舍和职工拉呱谈心。连美国监督都说:“许经理总是和职工在一起,在办公室很难找到他。”

许军富说,“大事必作于细”。体贴不仅是一种关心,更是一种平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团结一心。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力量。

“家因真实而温暖。”电气工程师高居刚告诉我们,2007年5月,我回家结婚的日期到了。但是,来换休接班的那位同事的护照因出现意外没有办好,一时来不了。我知道,电气岗位很重要,别人一时顶不了,而家里一切准备就绪,婚期难改。就在我左右为难之际,许经理找到我说:“我已从中原井队借来一个电气工顶替你。结婚是终身大事,坚决不能耽误,你放心地走吧!”我当时感动得流下眼泪。沙特4年来,有于子超、耿会乾、安庆、加上我,共有4名同志,在许经理的合理安排下,都顺利完婚,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家庭。

说起许军富经理把职工家庭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带班队长郑恩泉深有同感地说,2010年11月,我办贷款买房的日期到了,但是没想到那天的飞机票没有买到。如果错过了回家的时期,我就取不出住房公积金,只有办商业贷款了。那样,就会带来很多麻烦和负担。许经理听说后,比我还着急,放下手里的工作,通过各方联系,终于帮我买到了当天的飞机票,让我及时回到家里,办妥了购房手续。还有一次,许经理得知营地经理武仁勇的父亲病危时,心里焦急万分。他不但帮助武仁勇买好回国的机票,还给家里联系好,安排一辆专车去北京接武仁勇。武仁勇及时赶到父亲的床前,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说起这些事,许军富深有感触地说,居家过日子,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是肩负着家庭责任的重荷前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吃喝拉撒,酸甜苦辣,是人之常情。正是这些琐碎的事情,才构成家庭的真实。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就会从真实中找到家的温暖。

是的,家温暖了,心就暖了。心之力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第八章:胜利者的痛

2009年1月15日,对许军富来说,这是一个极其灰黑的日子。吃过晚饭后,他和往常一样,开始整理一天工作日志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从对方急促的声音中得知,年仅8岁的儿子突发心肌炎,生命垂危。

许军富闻讯后,心急如焚。由机票一时难买,就驱车火速直奔巴林机场。

许军富精神有些恍惚地赶到医院,看见儿子仍处于极度昏迷之中。那幼小的身躯紧紧贴在妈妈的怀里,两只小手抓住妈妈的衣领,口里时断时续地叫着“爸爸,爸爸,我要见爸爸……”许军富实在忍不住了,一把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失声痛哭起来!“孩子,我的好孩子,你是我可爱的孩子,爸爸对不起你,爸爸对不起你呀!……”所有在场的人,都被眼前的情景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许军富久久地望着儿子那可爱的小脸蛋,顿然记起上次出门时,儿子企求的哭喊声:“爸爸,你别走,爸爸你别走!”那撕心裂胆的场面,清晰地浮现在他面前,使他陷入深深的忏悔之中——

妻子:军富,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几乎没在家过一个完整的春节。我和儿子刚把你盼回来,你又要去更远的地方,在沙特一干又是五年。你不知道,每当我看到别人一家人依偎在一起,亲亲热热,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我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但我知道你在外面带队伍,闯世界,也很不容易,所以,我从来没有扯过你的后腿,再难再苦的事我都忍着。孩子夜里发烧,我抱着孩子摸黑去医院;屋顶的灯泡坏了,我摞上桌椅爬上爬下去换;米呀、面呀,都是我自己往楼上扛。可是,这日子什么是个头呀?

儿子:爸爸,我和妈妈天天都在想你,你为什么老是比别的爸爸忙呀?什么时候能回来,领我去基地少年宫玩玩。听说那里很好玩,别的同学都跟爸爸去好几次了,可我连一次都没………

许军富:爱妻,儿子,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们了。我知道,你们为我、为这个家付出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一生最大的亏欠。我不是不想你们,我不是不想领着妻子和儿子,开着自家的车,到青岛、上海、北京,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可是,我确实腾不出时间。作为一个男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事业,不能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说不字。等我在海外完成自己的事业后,我一定回来好好陪你们,一定带儿子去基地少年宫尽兴地玩上一天。

这样的承诺,许军富不知应下多少次了,但是,一直没能兑现。

许军富又轮到换休,为了再不失信,专门留出一天时间陪儿子去少年宫。可是,又因为职工的孩子上学的事给耽搁了。没有办法,许军富在黄昏之前,领着儿子来到公司后面人工堆起的小土丘上,在树木、花草间,一边逗儿子玩耍,一边告诉儿子:“这里有花有草,还有小鸟,和基地少年宫差不多。”儿子只顾乐,没时间去区分少年宫和小土丘的区别。

不一会,儿子跑过来,一下搂住许军富的脖子,往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然后,目不转睛地望着许军富,过了好一会才说:“爸爸,你让我好好看看你。”“为什么?”许军富好奇地问。“你不在家的时候,我老是想不起你的模样……”

此刻,许军富的心像被针戳了一下,一阵酸楚。他立即把脸转向一边,两行热泪一下涌了出来……

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成为许军富心结上永远的痛。

第二天黎明,病魔最终夺走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可爱的儿子带着诸多的幻想和遗憾走了,永远地走了。

许军富和妻子郭华,悲痛欲绝。他们向着苍天,向着荒原,向着黄河,默默地为儿子祈祷。

半月后,许军富处理好儿子的后事,带着身体虚弱的妻子郭华,又匆忙踏上去沙特的行程。

第九章:理想永远在路上

许军富说,我的整个人生追求与石油钻井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它已成为我生命的组成部分。

许军富就是一只永不卷刃的金刚石钻头,总是在新的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造。

2008年5月,由于许军富的出色表现,被任命为黄河钻井总公司中东项目部经理。职务变了,本色不变,他仍然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跑井场,和职工在一起解惑释难。一次施工中,泥浆泵因轴承损坏出现故障,需要及时更换,否则,延误工期,损失巨大。可这时,专业修理人员正在百里之外抢修其他设备,一时不能到场。美国监理问许军富啥时能修好,许军富脱口而出:“明天。”美国监理直摇头。

许军富当机立断,拿起工具,带头钻进六七十度高温的泵房,边探索,边抢修。本来安排两人一组,半小时一轮换,可是许军富总让别人休息,自己坚持不下火线。当泥浆泵很快运转起来,兄弟们欢呼的时候,许军富却因长时间熏烤而虚脱,从泵房出来后,重重地摔在地上。工友们急忙上前掐住他的人中,然后解开衣扣,洒水降温,才慢慢苏醒过来。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机器运转正常吗?”在场职工的眼睛都湿润了。那位美国专家感慨地说:“中国工人,了不起!”

2009年9月,许军富又被推到黄河钻井总公司市场开发副总监、中东项目管理部经理、钻井五公司副经理的位置。头衔多了,担子重了,但他仍然忘不掉心中的钻塔,仍穿着那身浸满油污的橘红色工装,奔忙在井场上。在他回国参加油田组织的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期间,接到公司在沙特进行新一轮投标的消息,他认为这种机会决不能放过,便顾不上和家人吃顿饭,就打点行装,匆匆登机上路了。

时间到了2010年12月,因工作需要,许军富带着组织的信任和2000多名职工家属的期望,走上了黄河钻井五公司经理的岗位。一年下来,许军富经理在新的领导岗位上,又会以怎样的智慧和创造,为胜利钻井人谱写出新的篇章呢?我怀着敬重和期盼,走进许军富经理的办公室。

许经理谦和地给我端过一杯水,又接连打了几个电话,便坐下来,开门见山地说起他这些年来的经历。看上去,他很疲惫,但机敏中透出自信。

刚说几句,办公室巩念福主任满面风春地走进来,送给许经理一份简报。许军富看完之后,他那疲惫的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然后他把简报递给我,高兴地说:“收官之战打得不错。”

截至2011年12月27日,黄河钻井五公司第四季度开钻78口,交井76口,完成钻井进尺195739米,提前4天完成了黄河钻井总公司四季度下达的19.4万米的上产目标任务。

其中,作为“科学打井示范队”32571钻井队,于12月25日交出了今年第27口定向井,共完成进尺67711米,一举刷新中石化单队年定向井进尺61000米和中石化2000-2500米平均井深单队年进尺65000米两项最高纪录。40666钻井队,截至12月25日,在垦东12平台共开钻16口井,交井15口,完成进尺29934米,井身质量、固井质量合格率均达100%,为公司第四季度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着这份适时的简报,让我振奋,更让我为新一代石油工人的茁壮成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许军富身上,我读懂了“外闯市场青年先锋”、“胜利油田十大杰出青年”、第三届“感动胜利人物”称号的真正含义。

这时,我想起一句哲人说过的话: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自我重塑,都是一次觉醒,都是一次新生。因此,所谓进步,乃是人和世界迎来一个个永不重复的黎明。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编者按:

今年,是胜利油田发现51周年。51年来,胜利油田共发现78个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2亿吨,生产原油10.27亿吨,实现利税7000亿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油田作家张可春,紧随时代的步伐,踏着石油的脉搏,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原,深入一线,坚守石油战地记者的职责,以他独有的敏锐和朴实的文笔,热情讴歌石油战线的伟大变迁和新一代石油工人的崭新风采,先后结集出版新闻作品集《我爱这片国土》、《迈向新世纪》,散文集《收获幸福》、《绿色启示录》,报告文学《走出国门的井下人》、《万达启示录》等作品。本刊为表示对英雄的石油工作者的敬意,特隆重推出张可春同志最近撰写的两篇新作《上下求索歌》、《大漠写青春》,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