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MR对椎管内脊索瘤的诊断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MR对椎管内脊索瘤的诊断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1-0088-01

【摘要】目的:分析mr对椎管内脊索瘤诊断的影像特征。资料和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索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椎管内脊索瘤中4例位于颈段,3例位于腰段,2例位于胸段。8例骨源性脊索瘤表现为不规则形实质肿块,伴有相邻骨质破坏。1例为非骨源性脊索瘤,表现为梭形实质肿块。结论:椎管内脊索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椎管;脊索瘤;磁共振成像

脊索瘤多位于颅底至尾骨之间中线骨组织,脊柱多见于颈椎和腰椎,胸椎罕见。但发生于椎管内的脊索瘤较为少见。因此专门讨论椎管脊索瘤影像表现的文章未查到相关文献。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例少见的椎管内脊索瘤的MR表现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对它们的认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9例椎管内脊索瘤。男6例,女3例。年龄33~72岁,平均52岁。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颈段4例,胸段2例,腰段3例。

1.2 检查设备:9例均使用Siemens Trios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颈段使用颈线圈,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矢状位;胸腰段均使用脊柱线圈SP2-4,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矢状位。轴位颈胸腰均采用梯度回波(TSE)序列,8例按0.1mmol/kg体重静脉注射Gd-DTPA后行常规FSE序列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1例胸段脊索瘤另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使用Siemens Dualsource CT,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100ml。

2 结果

2.1 影像表现:9例椎管内脊索瘤中4例颈段、1例胸段、3例腰段病例MRI均表现为硬膜外单发软组织肿块且相邻脊柱部分骨质轻至中度受侵。3例颈段、2例腰段肿块经一侧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相应椎间孔扩大,但以椎管内肿块为主。颈胸腰段各1例均位于椎管内。脊髓硬膜囊受压向对侧移位。信号表现为T1WI均匀稍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其内夹杂小点及小条状低信号呈蜂窝状改变。形态不规则,境界清楚。增强后T1WI肿块均呈不均质强化呈蜂窝状,其中5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1例增强后3~7分钟内显示缓慢渐进性强化。

另1例胸段病例表现为胸5~7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占位,矢状面呈长梭形,横断位扁平状,境界清晰,边缘光滑,向两侧椎间孔匍匐生长,但椎间孔并未见扩大,信号均匀,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胸5、6棘突、胸11、腰2椎体见异常信号,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硬膜囊受压前移,行CT增强病灶轻微强化,T5、6棘突、T11、L2椎体均有骨质破坏。

3 讨论

3.1 临床病理影像分析:脊索瘤发生于残存的脊索组织,脊索发育成颅底和脊柱,在终端特别弯曲,常分支和移位于椎体中。因此脊索瘤在颅脊中轴线上的任何一处均可发生,但以骶尾部脊索瘤最多。55%发生于骶尾部,35%发生于颅底,10%发生于脊柱,极少数偶发于颌骨、肩胛骨和桡骨[1]。生长于椎管内的极为少见。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骨源性与非骨源性。发源于椎管内的非骨源性脊索瘤罕有报道。脊索瘤大体病理标本为灰褐色、质软且分界清楚的肿块,部分为半透明胶冻状。切面可见肿瘤为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状,其内可见出血、囊变、钙化及骨组织。本组9例脊索瘤MR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甚至与脑脊液信号相当,反映了脊索瘤组织内较多的黏液基质以及肿瘤细胞的空泡样改变。当瘤组织内纤维组织将肿瘤实质分隔,在MRI即出现特征性的蜂窝状表现。这种蜂窝状表现在T2WI或增强后图像中尤为明显[2]。本组8例有此表现。增强后脊索瘤强化程度不等,本组病例增强6例表现为轻度强化,2例表现为中度强化,这与其相对少血供的病理特征相符。江波等[3]研究发现脊索瘤为缓慢持续性强化,认为此征象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其病理机制不详,推测是由于空泡样的肿瘤细胞及肿瘤黏液基质具有吸附和积聚Gd-DTPA分子的结果。本组有1例表现为渐进性强化。

本组另外1例发生于胸段椎管的脊索瘤表现为椎管内梭形较为均匀的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横轴位呈扁平向两侧椎间孔匍匐生长状。胸5、6棘突、胸11、腰2椎体骨髓质见异常信号,CT上相应表现为骨质破坏,但与椎管内肿块相邻的骨皮质完整无明显受侵蔓延相连征象,因此可推断椎管内的脊索瘤为非骨源性。该病例T2WI不表现为蜂窝状改变而且形态较为规则与本组其它病例影像表现均不相同。这可能与瘤组织为非骨源性,其内纤维间隔成分较少有关。椎管内非骨源性脊索瘤国内仅见周奉学报道的1例颈胸交界段硬膜下脊索瘤与肖庆报道的1例颈段髓内脊索瘤[4、5]。与本组病例影像表现略有不同。因此其影像特征有待今后病例资料积累丰富后进行总结分析。

因此绝大多数椎管内脊索瘤具有特征性的MR表现,对临床术前确诊、定位,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Yan ZY,Yang BT,Wang ZC,et al. Primary chordoma in the nasal cavity and nasopharynx: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2010 Feb;31(2):246-50

[2] 张静,张云亭,李威,等. 颅底脊索瘤的MR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3):387

[3] Jiang B, Meng J F, Chen YM, et al.CT and MR imaging evaluation of skullbase-type pituitary adenoma. Chin J Radiol,2000,34(6):565-569

[4] 周奉学,王发宝,何新民.少见部位脊索瘤1 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7):640

[5] 肖庆,马杰,华续明,等. 颈髓髓内脊索瘤1瘤.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