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塞综合征2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塞综合征2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1 患者,女,64岁。

2003年5月31日初诊形貌:体型瘦高、肤色黄白,口唇色红。病史:确诊白塞病6年余,反复口腔溃疡,发于颊黏膜、咽颊部及唇舌等部位,疼痛明显,影响进食。睡眠欠佳、烦热多汗,二便尚调。平时血压偏低,有胃炎史,白细胞低下多年。舌红,脉弦滑。舌边、舌尖各一枚溃疡,灰白苔覆盖,边缘红。处方:生甘草12g,黄连3g,黄芩20g,党参12g,姜半夏10g,生姜3片,红枣10g。7剂。水煎,日服1剂。

2003年6月7日第二诊

溃疡缩小。疼痛减轻,睡眠明显改善。守方14剂。水煎,1剂/日。患者于10月18日因感冒发热后引发溃疡反复,伴大便干结复诊,经守方加入柴胡12g,生白芍30g。7剂后痊愈,此外于7月26日、8月16日、9月6日、9月27日、11月8日、11月15日复诊,均予初诊处方间断服用,总体病情渐趋稳定。

2004年2月26日来诊述上方间断服至2003年底停药,之后口腔溃疡一直未再发作。近来因乏力、寐差、耳鸣,大便干结来诊。白细胞仍旧低下,2003年年底复查白细胞3360/μL。舌红脉滑。处方1:生甘草15g,黄连5g,黄芩10g,党参15g,姜半夏10g,干姜5g,红枣20g,15剂,每剂服2天。处方2:女贞子250g,墨旱莲250g,黄精250g,共研细末为蜜丸,每次服5g,2次/日。

案例2 患者,女,23岁。

2009年9月22日初诊形貌:体型中等,肤色白皙,口唇发红。病史: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已10年,每月必发,且每次月经前3—4天加重,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痛、头痛、牙痛及腹泻。眼睛干涩、眼秽较多、口唇干、刷牙时牙龈出血、睡眠欠佳,脱发明显。月经规律,量中色正。舌红苔腻,舌尖与口角部位各见一枚葵花籽大小溃疡,边缘红。脉滑数。处方:生甘草10g,黄连5g,黄芩10g,党参10g,姜半夏10g,制大黄5g,干姜5g,红枣15go 7剂。1剂/日,水煎服。

2010年8月17日第二诊上方断续服用70剂,药后诸症明显好转,病情平稳而停药,近1个月来病情有反复,守原方14剂续进,嘱有不适则可服药,无明显不适可停药。

2011年1月8日第三诊停药已经4个月,近来口腔溃疡频发,每次发作都有4—5处溃疡,但淋巴结肿大无肿痛,眼干涩、眼秽多、唇口干等又作,睡眠尚可。原方去制大黄,生甘草加至15g。14剂,1剂/日,水煎服。

2011年1月22日第四诊口腔溃疡未完全控制,左舌边有一芝麻大小溃疡20余日仍未愈合但不觉疼痛,现上下嘴唇又有针尖样溃疡发出。眼睛干涩、口唇发干同前。西医确断为“白塞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舌红脉滑。与初诊方20剂,水煎每周服5剂。

师生讨论

白塞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常侵犯人体多个系统器官,目前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明,多见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土耳其、伊朗等,又称“丝绸之路病”、“眼一口一生殖器三联征”、“白塞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早期容易被误诊,通常需要规范的治疗。

学生 这种白塞病中医是怎么认识的?

老师 白塞病是由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于1937年首次报告的,因此医学界也以其姓名命名此病。但我认为,张仲景才是第一个发现白塞病的医生。早于Beheet医生1000余年的医圣张仲景不仅有对此病临床特征的记载,更发现了治疗此病的专方甘草泻心汤。因此,白塞病应该更名为狐惑病或甘草泻心汤综合征。

学生请老师详细谈谈?

老师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记载了这种病,叫“狐惑”病。狐惑病的主要特征,是咽喉、的溃蚀以及目赤如鸠眼。这种病,就是白塞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虹膜睫状体炎的三联征。此病可累及多个系统的多个器官,如血管、肠道、关节等。白塞病其实是一个内科病,而且与体质密切相关。局部治疗收效甚微,必须整体调节,而在1800年前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甘草泻心汤就是治疗白塞病的高效方剂。

学生跟老师抄方这几年,看到老师常常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黏膜病,请老师谈谈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的经验?

老师黄连3g,黄芩6g,党参10g,姜半夏10g,生甘草10g,干姜5g,红枣15g。1剂/日,水煎服。这是我不久前给一位口唇溃疡、胃脘不适、便稀失眠的白塞病患者的处方。前天,患者来复诊了,他满脸笑容,说这方的效果很好!该患者口唇黏膜溃烂已经多年,到处求医,服用养阴清热药无数,但均无效。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如此简单的药方服用不过半月,满嘴的溃疡居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的有效病例不少。其疗效主要体现在溃疡发作频率以及程度的控制上,根治还不好说。但就是这一点,对于被溃疡痛苦折磨的患者来说,也已经是求之不得了。

学生 甘草泻心汤的运用,老师通常强调用原方是出于何种考虑?

老师 用经方尽量用原方,用原方即是走捷径,也是对前人经验的敬畏。临证处方要规范、严谨,要重视实证,多用原方,不要胡乱加减,应该遵循方证相应、药证相应的原则,按照仲景经典药证、依据方中配伍的药物衍化以及仲景原文方后加减的规矩进行加减。如果病情复杂,也可采用两三张经方同用的合方。同时经方用原方不仅疗效好,还利于总结经验、传承交流。因为使用相对固定的经方,可减少临床观察过程中过多的干扰因素,使药效相关的问题变得比较简单明了,经验就容易总结。过于随意的加减将使其疗效和重复性必然要打折扣。

学生 案2中采用的甘草泻心汤加了制大黄疗效得于稳定,老师是如何看待的?

老师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一般不需加减,用原方即可。我曾经治疗过一位来自福建的女孩,换方多次,其中曾加连翘、栀子、肉桂等,但比较下来,还是原方效果最好。这不得不惊叹古人的聪明,不得不敬畏古方的严谨!

至于案2加味制大黄,是甘草泻心汤合用了大黄甘草汤,因为患者有颌下淋巴结肿痛、有牙龈出血且舌红苔腻,这张方特别是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时候多可用到。

学生 口腔黏膜病的常用经方有哪些?怎么鉴别选方?

老师 治疗口腔黏膜病的常用经方有甘草泻心汤、小柴胡汤、五苓散、黄连解毒汤合大黄甘草汤,这些方证临床较多见。还有如附子理中汤、三黄泻心合四逆汤、温经汤、炙甘草汤等方证。

五苓散证常见于体胖的,多汗、便稀、口渴者,为水体。甘草泻心汤证常可见到心下痞、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而小柴胡汤证常有往来寒热和胸胁苦满证。黄连解毒汤是泻火要方,原主治烦闷、干呕,口干,错语不得卧的热病患者,但后世应用不拘于热病,凡是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舌红坚老、脉滑数等为特征体质的各种疾病都可以使用。此类患者属火体,常因口腔疼痛导致失眠,且口腔黏膜常通红糜烂,当属黄连解毒汤证无疑。用大黄,是除痞泻热,配黄连、黄芩,便是经方泻心汤。用大量甘草,是取甘草修复黏膜的功效。且此类患者参夏姜枣似乎吃不下,因为稍吃辛辣就易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