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街道绿化隔离带宽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街道绿化隔离带宽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城市街道绿化隔离带对街道环境和街道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隔离带宽度研究以确定隔离带宽度的最低值,有助于城市街道空间模式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街道绿化带宽度研究

街道绿化隔离带不仅起到划分街道空间的作用,而且对改善街道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城市现有的绿化带和新建的绿化带存在机非隔离带宽度窄的问题,既不能适应环境的恶化,又忽略了行人对街道生活的需求。因此要改善城市街道生活就有必要对街道绿化带宽度重新研究,从规划角度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按照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对建筑高度(H)和邻幢间距(D)的关系研究,当D/H比1增大,即成远离之感;随着D/H比1减小,则成近迫之感。当D/H>4时,相互间的影响就薄弱了;当D/H<1时,两幢建筑开始相互干涉,再靠近就会产生封闭恐怖现象。

按照卡米洛・希泰对城市广场尺度的研究,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其高度的2倍。当D/H<1时,从广场来说,建筑之间干涉过强,当D/H=2时,建筑之间显得过于分离。在主干道上,对于人和车正好是需要分离这样的效果。

将以上研究结论推及到人和车的关系上,就会得到人和车的一个合适距离。当D/H=2时,人车开始分离;当D/H>4时,相互间的影响就薄弱。一般家用轿车的高度(H)在1.4―1.6米之间,当D/H=2时,人车距离(D)要在2.8―3.2米;当D/H>4时,人车距离(D)要在5.6―6.4米。所以人车之间的距离即机非隔离带最小的距离不能小于2.8米。当隔离带达到5.6米或以上,两者影响最小,应该是最舒适的人车距离。由于隔离带中种植了有一定高度的灌木,灌木的高度减少了人看到车的高度即H的值降低,因此D的值也会降低。

以上推论从现实情况观察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如表1,这是对廊坊市几条道路绿化隔离带的观察得到结论,即绿化带达到2米时人车距离感已经转好,低于2米则相反;达到4米是距离感较好。观察的距离比上面推算的数值偏小,是由于隔离带种植了小灌木,降低了距离的值。

表1廊坊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和行道树形式及对行人影响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指出,“人们在行走时的视轴线向下偏了10°左右,人们在街上行走时,实际上只看见建筑物的底层、路面及街道空间本身当时发生的事情①”,因此以视轴线向下偏10°,视线高度为1.65米,按照1米、2米、3米和4米的隔离带宽度和0.6米、0.8米的隔离带高度为例,画出图2的隔离效果分析图。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隔离带宽度的增加,遮挡的机动车道的宽度增加,看到的机动车道的宽度减少,人和机动车道距离感增强。隔离带高度从0.6米到0.8米,遮挡的机动车道的宽度更多,看到的机动车道的宽度更少,人和机动车道距离感更强。由此也可以看出隔离带宽度的增加对距离感的影响。从图1上下两张图的对比来看,隔离带内的绿植从0.6米增加至0.8米时,人和机动车道的距离更大,距离感更好。

增加宽度后的隔离带对乔木种植不再构成影响,在植物种植的层次上也更加丰富,植物种类的数量的增加可以大大改善街道环境,同时大乔木的种植带来的林荫道是街道生活首要的保证。两侧种植行道树的林荫道犹如一个纵向延伸的框框围合起来的空间,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从整个街道空间分离出来,同时形成了一个有顶和(不连续的)“墙壁” 的小空间,令人感到温馨而宜人。

综上所述,隔离带要保证一定的宽度,不能小于2.8米,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种植和合适的人车距离,营造舒适安全、符合人性需求的街道环境。

参考资料

[1] [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