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泼得水墨更淋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泼得水墨更淋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少版美术第十七册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是一节水墨花鸟画课,我紧紧围绕水墨花鸟画中的人文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水墨画的文化内涵,泼得水墨更淋漓。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1.添砖加瓦。

上课时我带了一幅已经装裱好的水墨画作品挂在墙上,学生惊讶地问:“老师这是怎么画的呀?太复杂了,太漂亮了!”我也被学生夸得飘飘然了。“画上其实是一些由很简单的双钩线条构成的草地,这些线条并不难画,但要有耐心地不断添加,就像砌墙不断添砖一样,”我快速地在黑板上示范着,“同学们的耐心很重要。”我一边在下面辅导一边叮嘱道。不久有学生画好了,我示意她到黑板上展示出来,第二位同学画好了,第三位也好了……

“添砖”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下面开始“加瓦”,即在画面的右上角添加麻雀。画麻雀可要比画草地难度大,我边画边说着口诀:一笔点头,两笔点身体;一笔画尾巴,两笔画翅膀;一笔画嘴,两笔画眼(其中一点是黑色斑点)。学生被我这一二一二的口诀搞得大笑,不过在笑过以后他们也就正确掌握了麻雀的画法。“加瓦”的目的达到了,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2.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是个创新的过程,学生在画画时总是有些不“安分守己”,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因势利导,随类赋形。

课堂上一位学生临摹完了虚谷的《枇杷》,顺势在枇杷下面画了一道弧线,有同学说他瞎画,我循声过去一看,便暗自惊喜,于是把他的画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大家褒贬不一,可贵的是有位同学认为那圆弧可以改画成盘子。我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想象力,顺势把圆弧画成了一只竹篮,又在竹篮外添了几只枇杷,同学们被我这个举动“感染”了,纷纷“画蛇添足”起来,有的添加了茶壶,有的加了案几,有的在枇杷下面画了一张芭蕉叶,结合得非常自然,很是天真烂漫。

3.得寸进尺。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这长短之间暗合了很多自然现象和美学原理,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画树的过程中。树的干枝都是由“寸”和“尺”组成的,体现在线条的粗细变化、长短结合上,古人画树枝有“女”字式,为三笔,这三笔有一笔粗、二笔短、三笔长的特点,所以一笔短了跟上一笔就要长,即为“得寸进尺”。长短相交才能有无穷变化。我时常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写生,他们在写生时总是能够找到那三笔:“老师您快看,我又看到‘得寸进尺’了。”一些看似玩笑的话虽弄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巧妙地掌握了画树的方法。

4.锦上添花。

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把“落霞”与“孤鹜”、“秋水”与“长天”结合得意趣盎然。在水墨画教学中引入古诗的意境可谓锦上添花。我用水墨表现了一个“大漠孤烟”的场景,其余画面大面积留白,让学生想象“长河落日”的景象,请一个学生上来画,其余学生在下面提建议,场面很热烈。借用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画面,我让学生体验“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生活状态。学生在诗与画的碰撞中激发出了绘画的灵感,保持了对水墨花鸟画永久的新鲜感和强烈的绘画兴趣,并且在实践中凸显出成就感。

“中国水墨花鸟画”是有着较深文化内涵的造型基础课,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国画基本功,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美术教师不一定是诗人,但不能够没有诗性。一位没有诗性的美术教师,他的课堂气氛即使是活跃的,那也只是凡俗的喧闹。另外,这门课对教师的绘画示范性要求极高,没有较高水准的示范作为水墨画教学的支撑,教学就会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