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一种现象描述:在昨天的学校课堂上,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教师,但精神上这种局面是反的,站着的教师始终占据至尊的地位,俯视着战战兢兢的学生的灵魂。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刻薄,但也不实为以前某些师生关系形象而深刻的剖析与写真。试想在这种“师道尊严”,学生“言听计从、恐惧压抑、不敢越位”的课堂环境下,他怎能很好的去思维,怎敢问路在何方?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造就了亮丽的鹅卵石”。苏霍姆林斯也曾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进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做完了还想再做的东西,课堂教学也如此,课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情感的融洽程度。师生关系的紧张,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教与学的脱节,甚至会出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不昭示着这样一条定律:宽松的教育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本主义、民主平等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成功的关键所在。 所以新课程的出现无疑适时的给我们的教学安装了一盏指路的明灯。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教材的深刻内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其中主体的含义有二:第一层含义是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过多的考虑课程的系统,而是以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最终目的,第二层含义是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自主,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标重视人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时代性,基础性,提倡学习方式、校本研究的多样化.作为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至关重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现阶段怎样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物理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念,“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选拔和鉴别人才的唯一方式,它决定了教学的目的、方式、手段以及管理和评价的导向。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 。这成了许多地方当前发展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升学率成为一所学校办学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新课程标准从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看,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关注人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从理念看,新课程倡导这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人,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获取知识以外更有价值的东西。苏格拉底曾说过:“思想应诞生在学生心里,教师应象助产士那样办事”。爱因思坦也说过:“当学生有机会进行物理猜想时,他们便与物理实际近了”。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去亲自感受与经历 “发现”,才能达到“内化与创造”。教师不要轻易“打断”或随意“替代”学生进行思维;要善于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引导学生能够有望“顿悟”,做到“引而不发,跃如也”。充分认识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只有“经历火热的思考”洗礼,才能看到“冰冷后的美丽”。尤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概念定理的发现过程,展示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展示问题结论的探索过程,展示解决问题的运算过程,展示思维方法的演化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而且需要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失败的痛苦与成功后的快乐,使学生健全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师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实践事实上自发地发展着教师,否则教师就会因教学实践的进步而淘汰。教师的发展实际上得益于学生的不断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条件。新课程推动教师的发展,所有新课程的施行,都会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都需要教师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新课程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这是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动力。

过去,基础教育课程的确定性十分明显,全国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如出一辙。这种机械的教学活动,是靠课程内容的精确性作保证的。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种课程环境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有的教师常年累月就在一两个年级循环,教学模式重复固定,陷入了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教师每天只能按照别人规定的“标准答案”备课、上课、改作业,这种年复一年的重复,由于缺乏挑战,“教到最后,我们教师自己的水平变得和我们的学生差不多”。 与此相反,新课程肯定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2、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3、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4、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5、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这些明显的“不确定性”,带给教学多样化、变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给予教师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使教师成为自己教学的决策者,成为特有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新课程促使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1、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2、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学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3、教师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课程彼此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意识、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执行者,教师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1、尊重、赞赏。为了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以及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2、帮助、引导。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和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学会合作。与学生合作、与其他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与社区人员合作是新课程对教师行为变化的突出要求。因此教师要从“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要从“单打”角色过渡到与学生“双打”“混合打”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学生会做、能做的,教师决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引导学生“暴露思维”,“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在“误”中“悟”,“错”中“磋”,“探”中“叹”,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使严肃得俨然象法庭的课堂教学荡漾着“天关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

总之多次解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就会悟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深刻内涵。新的课程环境有助于教师创造自己的角色,从而更能打造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