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口腔颌面部感染原因与治疗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口腔颌面部感染原因与治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感染原因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5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果为:治愈47例(72.3%),好转16例(24.6%),无效2例(3.1%),治愈率为96.9%。本组病例中,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0.4%(5/48),其中边缘性骨髓炎3例,败血症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在对患者感染原因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对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感染;原因;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217-01

口腔颌面部感染也被称为颌周蜂窝组织炎,是口咽及面颈部软组织常见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其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牙源性、损伤性、腺源性与医源性等,患者的局部症状一般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高热、寒战、脱水、全身不适等中毒性全身症状。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质量,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由于感染扩散引发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5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11-79岁,平均(44.6±1.7)岁。病程1-36d,平均(12.6±2.3)d。

1.2 方法:本组病例在临床治疗中,均首选抗生素治疗,其中使用青霉素、甲硝唑进行治疗42例,使用头孢菌素、替硝唑进行治疗23例。在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同时,间隙脓肿形成的48例患者在局麻下进行切开引流:(1)开髓引流术30例,主要适用于牙源性感染及脓肿未形成的患者,通过去髓、开髓术行减压引流;(2)脓肿切开引流术18例,主要适用于炎症已化脓,并且形成脓肿的患者,对于出现多间隙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1]:本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为,(1)治愈:患者的全身症状完全消失,局部红肿与疼痛感消失,咀嚼、进食与语言功能恢复正常;(2)好转:患者的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减轻,咀嚼、进食与语言功能明显好转;(3)无效:患者的全身及局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略有加重。

2 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果为:治愈47例(72.3%),好转16例(24.6%),无效2例(3.1%),治愈率为96.9%。本组病例中,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0.4%(5/48),其中边缘性骨髓炎3例,败血症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现代口腔医学中的常见病症,其主要引发因素为:人体的口腔、颜面、颈部等处存在彼此连续的筋膜间隙,为各类感染症状的发生与扩散提供了潜在间隙。一般情况下,化脓性炎症可能局限于某一个间隙内,也可能波及相邻的多个间隙,最终形成弥散性蜂窝组织炎或脓肿,严重者可能沿着神经血管扩散,进而引纵膈脓肿、发败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在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应尤其重视波多个间隙、口底多间隙感染症状,结合临床诊断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口腔医学中对于口腔颌面部感染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学科治疗措施的普遍开展,使得该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

结合本组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笔者总结了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感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牙源性感染,细菌通过病灶牙、牙周组织等进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症状,这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2)腺源性感染,细菌经过淋巴管侵犯患者的区域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穿破淋巴结包膜后,逐渐扩散到周围间隙,最终形成蜂窝组织炎。此类感染多见于婴幼儿,一般是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发;(3)损伤性感染,由于外伤、拔牙创伤、黏膜破溃等因素,而导致患者口腔皮肤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菌进入机体后引起局部感染症状;(4)血源性感染,机体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栓子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口腔颌面部,进而引起化脓性感染。此类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继发于全身的败血症、脓毒血症等;(5)医源性感染,在进行口腔内局部麻醉、局部穿刺、外科手术等创伤性操作时,由于手术操作过程的消毒管理不严,将细菌带入患者机体内,进而引起的感染症状[3]。

在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坚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的原则,首先应静脉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以达到抑制炎症发展的效果。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最为理想的抗生素。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输液、输血等全身支持疗法,必要时可以给予吸氧,以维持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如果脓肿已经基本形成,则必须进行切口引流手术。切口引流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口腔的肿胀范围、脓肿形成部位等,选择最为有利的切开与引流位置。在手术操作中,应避免损伤患者重要的血管、神经、导管等,切口部位应尽量隐蔽,与皮纹一致最为理想。患者的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及时拔除病灶牙,以避免出现感染复发的现象。

在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特别重视对于各种并发症的控制,常见的全身并发症主要有:败血症、脓毒血症、脑脓肿、脑膜炎、肺炎、脓性纵膈炎、中毒性休克等。尤其是对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应加强上述并发症的防范。对于出现腐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症状的患者,应及时拍摄CT或胸片,以明确患者有无纵膈感染、心包积脓,采取有效的并发症防止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47-161

[2] 徐海燕.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35例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15(2):180-181

[3] 王吉耀.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7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