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2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定病情后,制定相关治疗方案,探究该治疗方案下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在血象及病毒学检查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行脑脊液检查的患儿结果均显示异常,主要变现为脑脊液颜色透明,糖及氯化物正常,压力高同时伴有蛋白及细胞数轻度增高。脑电图检查显示:10例患儿出现轻度异常,占50.00%;8例患儿出现中度异常,占40.00%;2例患儿正常,占10.00%;该组患儿的脑电波异常总人数为18人,占90.00%。该组患儿的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后,并对其进行随访后发现,治愈出院后19例患儿均无后遗症表现,占95.00%,其中1例出现运动障碍并发症,占5.00%,患儿康复人数较运动障碍并发症患儿数多,多90.00%,P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辅助检查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当病毒感染仅累及脑膜时称为病毒性脑膜炎,当感染仅累及脑实质时称为病毒性脑炎,而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不同的患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80%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等。为探究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我院现针对小儿病毒性脑炎2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20例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该组患儿均符合第七版《儿科学》中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该组2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男13例(65.00%),女7例(35.00%);年龄在1.5岁~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4.2)岁;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具有脑膜刺激症患儿12例,占60.00%;具有抽搐患儿3例,占15.00%;头痛,精神较差的患儿13例,占65.00%,该组患儿均经我院儿科确诊为病毒性脑炎,且对治疗过程中所需用药无过敏史。

1.2辅助检查

将我院收治的20名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入院4天内进行血象、脑脊液、病毒学检查、脑电图及CT等检查,其中6例患者家属拒绝行腰椎穿刺,占30.00%。

1.3检查结果

所有患儿在血象及病毒学检查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行脑脊液检查的患儿结果均显示异常,主要变现为脑脊液颜色透明,糖及氯化物正常,压力高同时伴有蛋白及细胞数轻度增高。脑电图检查显示:10例患儿出现轻度异常,占50.00%;8例患儿出现中度异常,占40.00%;2例患儿正常,占10.00%;该组患儿的脑电波异常总人数为18人,占90.00%。该组患儿的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4治疗

对20例病毒性脑炎的患儿根据患儿状况进行常规的治疗,其中包括降温、营养物质的保证及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炎及抗病毒的药物治疗,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使用能量合剂用于对营养脑细胞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2 结果

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后,并对其进行随访后发现,治愈出院后19例患儿均无后遗症表现,占95.00%,其中1例出现运动障碍并发症,占5.00%,患儿康复人数较运动障碍并发症患儿数多,多90.00%,P

3 讨论

病毒性脑膜炎是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引起本病的病毒中肠道病毒最为常见。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现,肠道病毒EV71感染轻型仅表现手足口病或急性疱疹性咽峡炎,而重型EV71感染常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其次是疱疹病毒(herpes virus),其中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是引起严重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病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脑炎常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可引起胎儿及有免疫缺陷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脑炎常伴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 virus)、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腮腺炎病毒 (mumps virus)和虫媒病毒等也可引起病毒性脑炎。病毒自呼吸道、消化道或经蚊虫叮咬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繁殖,通过血循环感染各种脏器,在脏器中繁殖的大量病毒可进一步扩散至全身,产生病毒血症,在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前即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此时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血脑屏障功能异常,病毒即通过脉络丛或血管内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一方面通过大量繁殖直接破坏神经组织,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髓鞘,造成感染后免疫脱髓鞘。病理检查可见脑膜充血,脑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侵润,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组织坏死。大脑、脑干、小脑、脑膜和脊髓均可受累,呈弥漫性水肿、脱髓鞘、软化和胶质增生。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多侵犯大脑皮层尤其是颞叶,也可侵犯额叶、枕叶、丘脑和基底节,引起脑组织坏死出血。虫媒病毒脑炎往往累及全脑。典型病毒性脑炎患儿前驱期多有发热、恶心、厌食、呕吐、视物模糊、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其后迅速出现头痛,畏光、喷射性呕吐、惊厥、颈项强直、嗜睡、神智改变等脑实质受累的表现,重者出现昏迷、惊觉持续状态和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查体可有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共济失调、言语障碍、认知障碍。伴有颅压高的病人可有瞳孔大小异常、呼吸异常等。病毒性脑炎急性期通常持续数日至2-3周,但恢复可能较慢,需数周至数月才能恢复至最大限度。重症患儿常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此次研究中,我院针对患儿的脑电波检查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甘露醇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而能量合剂作为一类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能量补充剂,可通过静脉滴注,进入患儿体内,促进患儿体内的糖代谢,有助于改善病变器官的功能[1]。现将我院的临床治疗结果如下,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后,并对其进行随访后发现,治愈出院后19例患儿均无后遗症表现,占95.00%,其中1例出现运动障碍并发症,占5.00%,患儿康复人数较运动障碍并发症患儿数多,多90.00%,P

【参考文献】

[1]符荣益;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鉴别[J];海南医学;200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