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影响翻浆的因素及防治翻浆的措施
关键词:翻浆;原因;防治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auses, influence of city road frost boiling boil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frost heave
Key words: boiling; cause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翻浆产生的原因
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差。在负温区内,土中的毛细水、自由水首先结冻,薄膜水逐渐移向冰晶体而结冻,于是该处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许多表面能,增加了从水膜较厚的土粒处吸湿的能力。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在正温区内,下层水分向零度等温线附近移动,汽态水由于冷处比暖处气压小而移向冰晶体,凝成液态水而结冰;毛细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移向冰晶体,部分冻结,部分转变为薄膜水以补给负温区的水分转移。从而造成大量水分积聚在土基上层,随着气温的下降,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使路面冻裂或冻胀隆起。待到来年春季,气温回升至零度以上时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开始化冻,由于路面导热性大,使结构层自身及其下路基土融化较快,路基中的水分不能迅速向下或向两侧排除,土基上层便呈现过湿状态,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路基强度及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发生"弹簧"、开裂、鼓包,严重时泥浆外冒,路面大量破坏,就形成了翻浆。
二、影响翻浆的因素
1.土质。粉性土是最容易翻浆的土,该土的毛细管水上升较高、较快,在0℃以下水分聚流严重,且当土中水分增多时强度降低很快,容易失稳。粘性土毛细水上升虽高,但上升速度较慢,因此,只有在水源供给充足、且土基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翻浆,砂土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翻浆,它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很轻,同时该土即使含有大量水分,也能保持一定强度。
2.气候。多雨的秋天;暖和的冬天;骤热的晚春;春融期降雨等都是加剧湿度积聚和翻浆形成的不利气候。例如,初冬时气温较高或冷暖交替,冻结线长期停留在路面下较浅处,大量水分就会聚流到距路面很近的地方,将产生严重翻浆。反之,初冬很冷,冻结线很快下降到距路面较深处,则路基上部聚冰少就不易出现翻浆。
3.水。翻浆过程就是水在路基土中转移、变化的过程。地面排水困难,路基填土高度不足,边沟积水,路基靠近坑塘、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提供的充足水源是形成翻浆的重要因素。
4.行车荷载。道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的。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辆愈重,则翻浆就会愈多、愈严重。
三、翻浆的防治
1.提高路基,加强排水。城市道路与公路不同,它担负着交通与排水的双重功能,为此,在规划设计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抬高道路高程,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
2.修隔温层。在路面下铺一层炉渣、矿渣、碎砖等材料。因其小孔隙多,传热能力小,可使它下面的土层不冻结或减小冻结深度,起到预防翻浆的作用。隔温层的厚度一般为20至50cm,其宽度要比路面每边多30至50cm。
3.铺设隔离层。当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较高,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且又不宜提高路基时,可铺设隔离层。隔离层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0.5至0.8m处,目的在于隔断毛细管水上升进入路基上部,防止在负温差时的水分积聚,以保持路基上部处于干燥状态。隔离层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透水和不透水两种。透水的隔离层是采用碎石、砾石、粗砂、无纺布等材料铺成的,厚度为0.1至0.2m。不透水的隔离层可用沥青土(厚2.5至3.0cm)、喷洒沥青材料(2至5mm)或者铺油毛毯、塑料薄膜等做成。
4.降低地下水位。为了不让地下水大量上升到路基上部土层,可设法降低地下水,常用以下方法,
(1)设置渗沟。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或排除春融期路槽中的自由水,可在路槽底下设置排水渗沟,将地下水汇集至雨水排水管路中排除,以降低地下水位。渗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4%至5%的坡度,渗沟出水口应高出排水面。
(2)利用雨水检查井。随着雨、污分流排水制的推广,可适当加密雨水检查井(20―30米一座),且不封闭砖砌雨水检查井内壁,使地下水通过检查井砌筑缝隙直接渗透进雨水检查井,经雨水管路排走,可降低地下水高度,防止翻浆产生。
5.改善路面结构。
(1)铺设砂砾垫层。砂砾垫层采用砂砾、粗砂或中砂铺成,具有较大的空隙,能隔断毛细管水的上升;化冻时能蓄水,排水;冻融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可减小路面的冻胀和沉陷;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将荷载进一步扩散,从面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
(2)铺设石灰土、煤渣石灰土垫层。石灰土的水稳性和冻稳性较好,能减轻路基的冻胀和翻浆。但在重冰冻地区潮湿路段不宜直接采用,须与其它措施配合应用,如石灰土下铺设砂垫层。
(3)换土。局部路段产生翻浆,可彻底挖除翻浆范围内的粉性土,换填砂砾、碎石或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