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其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其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背景下,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此为线索,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银行业国际化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影响,认为全球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国际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和美国的经济背景、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等因素推动其发展。随着银行业国际化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绩效日趋改善,其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业效率系统的稳定、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加大。

关键词:现代银行业国际化;历程;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5-0020-04

一、前言

作为开放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国际化,伴随着世界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其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利率、汇率、信贷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使东道国的金融市场和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有时会影响到国内银行业甚至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且这种情况也容易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进程、特点和对东道国的影响均与其所处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背景息息相关,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所以本文从现代银行业国际化的形成阶段入手,就其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二、现代银行业国际化的主要进程

(一)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上,理论界一般将银行业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欧洲时代、近代的殖民地时代和现代银行业国际化阶段。

在早期的欧洲时代,银行业国际化程度极为有限。在殖民地时代,虽然跨国银行伴随殖民统治的扩张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一时期的银行业还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因为殖民地国家已经丧失了国家,对外开放市场是被动的。全球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国际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时期银行业国际化的发源地在西欧,其国际化进程较快,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其缘由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前提和两个基本条件。

两个主要前提是:其一,战后欧洲经济与国际贸易的恢复和发展,主要货币开始自由兑换等因素促成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使银行业国际化进程跃入了一个新台阶。其二,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以及为了防止资本外流而实施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为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渠道。如规定利率上限的Q条例等政策使美元大量地流向欧洲,进一步刺激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乃至扩展到以后的欧洲货币市场,并在欧洲形成了伦敦、苏黎士、卢森堡、巴黎等西欧离岸金融中心。由于这些中心所在国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活动的管理比较宽松,众多的外资银行纷纷进入这些国家,银行业国际化出现了快速的发展。

两个基本条件是:其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从20世纪60年开始,西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跃,许多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不断涌现;进入80年代中期,金融创新达到高峰,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尤其是零售业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产品空间。票据发行便利(Note IssuanceFacilities)、互换交易(Swap)、期权交易(Option)、远期利率协议(Forward Rate Agreements)这四大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创新产品的推出,为金融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被广泛使用的金融投资和避险工具,加速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并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1]其二,技术的进步为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计算机和电子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客观上为国际化银行的经营管理创新、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二)发展阶段

受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影响,银行业的国际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并于90年代末达到高峰。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加快了对外开放市场的步伐,银行业国际化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其国际化重点区域转向环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大陆部分国家,传统的领先地区走向了以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带动银行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放松金融管制,极力推行金融自由化,银行业出现了快速的国际化,如中东欧、拉美、亚洲和非洲等一些国家。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有:一是大规模跨国并购成为银行业国际化的一种主要形式。金融全球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国跨国银行都希望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经营成本获得规模效应,通过扩大经营范围获得范围经济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样,“超级金融寡头”之间的跨国并购成为扩大银行规模的一条捷径。据2003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数据,世界前10家大银行中,有5家是自1995年以来通过跨国并购实现规模扩张的。[2]二是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朗化,带动了全球银行业不断走向全能化,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三)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为: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绩效日趋改善,各国银行市场呈现不断开放势头,且形式多样。据统计,2004年,54家国际大银行股权回报率在全球平均达到了11.5%的高水平。[3]开放程度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开放水平高低不一。开放方式上,东道国允许外资通过新建方式设立银行、允许外资银行参股本国银行、采取合资银行的方式。开放区域上,国际性银行分布广泛,在北美地区、外资银行控股比重较大;在欧洲地区,银行业国际化趋势突出,近年来欧元区内有很多银行通过跨国并购的形式来达到国际化的目的。另外,拉美国家外资银行的比重高,而东亚地区国际化速度较快。

三、现代银行业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主要影响

从要素流动的角度分析,银行资本作为国际资本的一部分,其国际化的实现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流动速度和规模不断升级;从市场主体角度分析,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其数目不断增加,信用创造功能进一步扩大。所以,银行业国际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各国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且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扩大,涉及到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资产的国际化以及金融立法、交易习惯、监管等方面,对东道国的金融、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影响面不但涉及行业本身,而且关系到一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影响其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

(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东道国银行业的效率和稳定性

1.正面效用。从影响金融业宏观经营环境的角度分析,跨国银行以国际金融中心的母行作为依托,具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方便快捷的国际支付、清算系统,而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业较为落后,出于竞争等方面的需要而对外开放市场会促使东道国不断改变现有的金融环境,有利于促进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同时,为了适应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东道国采用国际通行的银行业标准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提高银行体系的信息披露及透明度,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从银行业国际化的“示范效应”角度分析,伴随跨国银行的进入,新的金融工具、创新产品,先进的管理技术、人力资本培育等机制,完善的业务制度也会相应进入东道国,有利于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推动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改进或提高。

2.负面效用。从产业组织理论关于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按照以梅森(Edward Mason)和贝恩(Joe Bain)为代表的哈佛学派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思路,即“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 -Conduct-Performance)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所以国外银行进入后会通过竞争机制使东道国银行业在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的变化进而使其效率改进或提高的同时,还会加剧市场的竞争形势,对银行业效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外资银行会极力通过各种经营策略和手段来抢占市场份额,使国内银行原先受到保护的租金和特许权价值(Franchise Value)受到侵蚀,其筹资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对业务的争夺也会更为激烈,导致业务规模萎缩,经营收入下降,间接对国内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冲击。Barajas,Steiner & Salazar(2000)、Clarke(2000)分别对哥伦比亚和阿根廷的外资银行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两个国家银行业国际化后,其原有的利润率水平很难再保持,利差下降,国内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大幅度上升,本国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4]

(二)影响货币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

由于东道国市场准入、资本管制等条件的放松,伴随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会导致东道国的外汇储备同幅度增加,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所增加的外汇收入会相应地转化为本币供给的增加,进而加大货币量的调控难度。为了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客观上要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手段来进行大规模对冲和常规对冲操作,如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外汇储备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储备进行干预和投资与国内资金成本之间如何保持平衡等已成为当前问题的焦点。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后使国内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如在原有信贷规模的基础上国内信贷市场进一步扩大,会导致货币市场规模的扩张或结构变化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东道国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或者经济预期不景气时,可能引起外资银行信贷业务的收缩或者资本外流,使国内货币市场萎缩,严重时还会危及国内银行业的稳定。国际清算银行统计表明,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各成员银行的信贷总量较少了20%;John & Rankle(1993)、Mish kin(1999)证实: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加剧东道国国内银行风险集中的趋势。[5]所以,如何测度并预防市场开放后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以确保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客观上要求东道国对外资银行实施严格、有效的监管。

(三)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汇率风险加大

随着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银行业国际化会使国际资本的流动更为便利和快速,导致东道国外汇市场在流量和存量规模、结构、功能等方面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改变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市场预期因素增多,汇率确定难度增加,汇率风险增大,并通过利率-汇率机制的作用加大对该国金融、经济的影响程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还可能导致一国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尤其是在金融管制存在缺陷或进一步放松的情况下,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在增强金融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同时,还会加大国内银行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使东道国金融、经济领域中的虚拟成分越来越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资本的投机活动更为活跃,客观上为东道国的银行业埋下了系统风险的隐患。[6]这一点可以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得到验证。Weller(2001)通过对1973-1998年间27个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数据的分析建立了一个“金融自由化货币危机银行危机”的传导机制,该机制显示银行业国际化后,会有大量短期的投机性资本流入到新兴市场国家,使汇率高估乃至产生货币危机,随着本国货币的高估,银行危机也随之而来,且发生的概率逐步增加,因而这些国家在银行业国际化后较有可能遭受银行危机冲击。[7]

(四)加大了资本市场与其他资金市场的联系

从资金流动的角度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以后,尤其在东道国资本帐户不断开放的情况下,国际和国内资金可直接或间接通过银行业的信贷和证券等业务这一渠道流入或流出东道国资本市场,这样,东道国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原本“被隔绝”的通道会被联系起来,尤其在银行业不断走向混业经营的形势下,情况更是如此。东道国在其内外均衡经济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将会处于“三难冲突”的境界:资本的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度和自主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Pierre-Richard Agenor(2001)的实证分析认为: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资本账户的开放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银行危机的爆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资本账户开放后,由于国内银行资产规模小、资本充足率低且面临更多的道德风险,同时国际游资会大量涌入,会严重打击发展中国家的固定汇率制度,引发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8]所以说,如何把握好资本账户的开放速度是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又一重大抉择。

四、对银行业国际化的几点思考

银行业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国外银行的进入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带来竞争活力,另一方面也会对国内银行业形成一定的冲击。如何借鉴、探索国际同业在国际化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是开放各国金融经济理论界、决策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国内金融业尚不够发达且金融体制还不够健全时,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背景下推进银行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全局意识出发,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冒进,应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银行业国际化对国内金融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一是银行业国际化效应的发挥要受到东道国金融业内在的金融结构特征的制约,尤其会受到银行业初始竞争状态、金融制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二是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的银行业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在混业经营趋势不断明显、资本账户逐渐开放的情况下,银行业国际化有可能突破汇率和资本管制这两道“防火墙”的束缚,通过国内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向东道国金融、经济领域渗透,进而影响其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最终关系到一国的金融和经济安全,对此必须谨慎。

三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银行业对外开放目标应定位在以提高本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提高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推进本国金融发展和深化方面,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坚持效率和稳定并重的原则,合理、适时地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顺序,力求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效率,最终确保国内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免受外来因素的摆布。

参考文献:

[1] 生柳荣.当代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2] 郝全洪.金融全球化与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DB/OL].中财网,http://www.省略,2005-06-28.

[3] 贺力平. 银行业国际化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1-2).

[4] George Clarke, Robert Cull, Maria Sohedad Martinez Persia and Susana M.S anchez. Foreign bank entry: experienc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genda for further research. October, 2001, The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2698, pp.25-32.

[5] Mish kin,Frederic S. Financial consolidation: dangers and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9,Vol.23.pp.675-691.

[6]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7] Christian E.Weller. Financial crises. After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or structural weakness?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8, No.1, October, 2001, pp.98-127.

[8] Pierre-Richard Agenor. Benefits and cost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ory and facts. The World Bank, WPS. No.2699.

Globalization of Banking Industry and Influence over 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XIE Jian-g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9,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he pac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been quickened by a big margin which has resulted in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Based on such a clue, this thesis takes the process of the bank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s for study, with the modern stage as the focus, it analyzes th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financial industry. And it points out that a genuine bank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starts from 1950s' when the WarⅡhad ended several years afterwards. And it is such factors as the rising of the Euro-dollar market,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so on that have bee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which at a larger scale, has a higher growth rate,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its status has become much more important up to now. To sum up, the bank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banking industry's efficiency, the currency market,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host.

Key Words: banking internationalization;Process;Eff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