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20教学模式与化学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20教学模式与化学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20是新野一高校长李森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自主、合作、探究。核心要义有两点:一个是“自主”;一个是“问题意识”。其主要操作步骤:

(一)老师集体备课,形成导纲(二)完成导纲(三)二次备课(四)当堂检测,巡回答疑(五)自主学习互助小组

20+20教学模式实施几年来,我在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具体运用,获得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首先,要真正地贯彻“20+20”,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一步编制学习导纲就是工作开展的关键步骤。怎样形成高质量的预习导纲?针对不同的课型编制什么类型的导纲才更具效率?这是教师要面临的重大课题。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二年级、三年级肯定不同,甚至可以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几乎就是在一年级完成的,那么同样的课型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具体地说,一年级阶段学生基本上是依赖教师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确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怎样利用高一化学教材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高一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为开篇章,教师应该把每节课教学的任务分解转化为一个个连贯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导纲应重在引导学生步步设疑、步步探疑,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完成学习钠、氯气的性质。而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的教学导纲编写则要求教师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中心,循序渐进地逐步引导学生接受理解新的计量方法“物质的量”及四个重要的计算公式和公式使用的范围。课堂上教师以编制的导纲循序善诱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阅读教材、启发思维和进行印证性实验,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基本能力。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生由一个初中生过渡成为一个能适应高中学习的高中生。之后,导纲的编制应慢慢转化为以教材的内容为切入点,设置具体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与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导纲应该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学习?2、以元素化合物为例说明进行分类学习有哪些优点?3、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物质有哪些方面的理解?4、结合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分类标准,理解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的本质,解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混合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是什么?5、按照在水溶液和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的标准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后,对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有哪些帮助?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结果两个星期左右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建立了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吃透教材,教师以答疑为主,节约课堂时间,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完美地完成了初中生以老师为主到高中生以学生为主的华丽转身。

这样在一年级上期期中以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心可以再上升一个档次。即培养学生不仅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更要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能够归纳、总结、灵活迁移应用的能力。这一阶段我认为导纲的编制应把重点放在对应习题上。教师应该细心挑选每一节课适宜的练习题,把握难度和广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每节课的后半段由教师按学习目标进行点评、讲述,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写出读书笔记,做好错题集,以便发现和查找不足,课后进行完善和反思。比如学习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时,由于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自学,教师编制导纲就以选择典型练习题为主,有目的地提高学生针对知识点解答不同类型习题的能力。第一节“碳的多样性”重在练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的本质和量与产物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解答这部分习题的关键。第二节“氮的循环”重在循环,体现在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上,以氧化还原反应的解题思路为主,其中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尤为突出,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电子守恒、质量守恒是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经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后,不但巩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提升了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以及解答不同题型的逻辑思维能力,完成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复杂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二年级、三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20+20”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远远大于“20”,这个“大于”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