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体积混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体积混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技术也得以不断的提高,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日益成熟,并在当前的建设工程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现代较多的建筑中都会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但在很多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当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这些裂缝的出现,不仅使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结构出现垮塌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从而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述

所谓的大体积混凝土就是指其混凝土结构断面的尺寸超过1m,并且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处理方法将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温度应力,控制在工程施工的允许范围之内,从而使其不会出现裂缝的一种混凝土结构。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得十分的广泛。其主要的施工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一,整体要求比较高。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主要使用于大跨度以及高层建筑当中,而且对工程施工的要求很高,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连续浇筑的方法对其进行施工;第二,该混凝土结构的整体体积过大。由于混凝土体积比较大,在混凝土结构浇筑的过程中就存在的大量的水化热和温度应力,使得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发生膨胀,进而使得该混凝土结构体积增大。

二、施工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以根据混凝土所处的位置来进行水泥的选择,对于内部混凝土则一般需要采用低热矿渣水泥和中热硅酸盐水泥,这样即可满足内部混凝土低热和高强的要求。而对于外部混凝土则需要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如果环境中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则需要采用抗硫酸盐水泥,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外部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较小的干缩性和较高的强度要求。

2、骨料的选择

骨料的选择很关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骨料需要结构致密,特别是对于粗骨料的选择则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在进行骨料选择时还要确保骨料的优良,所以需要在选择时注意以下问题:

(1)在确保骨料的表面没有杂质,具有非常好的洁净度;

(2)以中砂有大粒径的卵石和碎石为宜;

(3)对砂子和石子的含泥量具有严格的要求,砂子不得超过3%,石子不得超过1%;

(4)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可以替代部分水泥的用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水化热的程度,同时也能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所以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选择质量优良、具有较好细度的粉煤灰,但在配合比中也不能无限制的掺入粉煤灰,一般以以15%~20%为宜。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流程

首先要保证其混凝土的性能,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都是商品混凝土,所以需要制造商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试验测试,从而使其满足施工中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其次是保证搅拌的均匀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数量较大,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供应,需要采用先进的搅拌工艺,保证混凝土得到充分的搅拌,使其温度均匀;再次是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从出厂到浇筑之前的整个过程运输过程中要进行全过程的控制,避免在运输途中发生泌水的情况,保证符合施工的标准;最后是保证浇筑的连续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较为集中,其浇筑过程中需要连续进行,所以在浇筑过程中在使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保证浇筑的质量。

另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做好定期的养护工作,从而使混凝土的寿命得以提高。

1、混凝土的搅拌

目前在我国混凝土搅拌主要采用二次投料的新工艺来进行的,其一改传统的投料方法,先将水、水泥和砂进行搅拌,然后再投放石子进行搅拌,这种搅拌工艺有效的防止了泌水现象的发生,使混凝土的强度有所提高,同时在搅拌过程中使水向石子和水泥砂浆界面集中的情况得以有了有效的控制。

2、混凝土的运输。目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多采用商用混凝土,由于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所以在混凝土制备中通常会加入吸水剂和泵送剂等添加剂,这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水化热,同时也使水泥的用量得以减少,有效的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目前通常会采用泵送的方式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入提供混凝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及时性,使其浇筑质量和连续性有所保证。

3、混凝土的浇筑

目前,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主要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以及自然分层四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按要求保证施工的浇筑速度,控制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同时要保证振捣密实,确保其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应留置测温孔,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和底面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和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温度。测温从混凝土浇筑后12h开始,升温阶段每2h测一次,降温阶段每4h测1次,根据温度变化情况3~5d后,每8h测1次,当内部温度基本稳定且与最低大气温差小于15℃时,整个监测告一段落。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4、加强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四、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内部前1~5天温度波动较大,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3天左右。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温度控制的核心内容就是控制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我们要求其差值不得大于25℃。混凝土具体保温措施:(1)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阴天进行;(2)在粗骨料堆场洒水降温;(3)经常用水浇洒搅拌车;(4)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25℃。

为避免环境温差变化造成结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底板表面护盖两层塑料薄膜,三层草袋作保温保湿养护。草袋上下错开,搭接压紧,交接处包裹,形成良好的保温层,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较高的温度。在池壁模板四周盖几层草袋保温,可使混凝土外表与气温差缩小到10℃以内,同时可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与材料的松弛特性,使应力小于抗拉强度。为避免天气影响,防止下雨弄湿草袋而使草袋失去保温能力,必须作好基坑的防雨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基坑内搭设脚手架(可利用中间池壁支撑脚手架),水池中间部分脚手架必须架设至水池顶面标高以上,用彩条布覆盖整个基坑。

结束语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施工工程的不断增多,大体积混凝土也被人们应用的十分广泛,不仅满足了工程施工的要求,还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不过,在工程施工的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还是存在着许多施工难点,这不但对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对建筑结构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就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苏云贵.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05).

[2]林建祥.论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2,(07).

[3]董雨民,张福强.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J].辽宁建材,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