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风离你有多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风离你有多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风,因其起病突然,犹如疾风骤起之势而得名。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风的发病并非一日而成,而是多种疾病长期影响的结果,临床上常将这些能诱发或导致脑血管病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的疾病,称之为中风高危因素。如果有这些高危因素存在,那么你就要当心了。常见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种。

高血压病 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中风的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据有关统计,有高血压病者中风发病率比无高血压病者高4~7倍。这是因为血压持续处于较高的状态会使脑血管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血管壁的弹力纤维老化、断裂,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同时血液中的脂质也因此渗入到血管壁内膜中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弹性减弱、变脆,并且由于血管壁损伤后血小板等其他凝血物质在此聚集形成微血栓,使动脉管腔变窄。另外,持续性高血压会导致脑动脉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因为脑动脉的管壁较其他血管要薄弱,故在血压突然变高时,极易导致血管壁破裂、出血而发生中风。如当血压突然降低时,又易发生脑血栓而导致中风。因此,一旦有了高血压病,就应积极而正规地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低血压 中风及后遗症的发病,不外脑出血与脑梗死两种原因。在老年人,往往因组织退化衰老而存在动脉硬化情况,当血压偏低时,常会使脑动脉得不到充分扩张,从而使得管腔狭窄,血流缓慢,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发生沉积而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性中风的发生。另外,血压偏低还可导致大脑组织缺氧而引起脑血管痉挛,诱发缺血性中风。因此,不仅防治高血压对预防中风及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而且积极改善低血压也是预防中风的一大措施。血压的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中风,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之间是较为合适的。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失常的疾病。它对中风的影响往往表现在对血管的损害上。糖尿患者往往因三大物质代谢紊乱而导致胆固醇合成增多,动脉硬化速度加快,血液粘稠度增高,这些均是引起脑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约1/5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兼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正常者要高出5倍。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对减缓脑血管病变,减少中风的发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高脂血症 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等脂类物质,当其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超过正常值则被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故高脂血症与中风及后遗症的发病密切相关。但据现代医学研究,在脂质代谢中,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而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所形成的高密度脂蛋白则能将血管壁上沉着的胆固醇进行清除并带回肝脏处理,从而减轻动脉硬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脂肪均对人体有害,在饮食上应注意少摄入易增加动脉硬化的饱和脂肪酸类食物如动物脂肪、肥肉、动物油等。合理安排饮食,控制及有效治疗高脂血症,将对中风及后遗症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心肌梗死等病,均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约有40%~90%的患者可因心脏内壁血栓、赘生物脱落,进入血管导致脑梗死发作;细菌性心内膜炎则往往因心内膜上的炎性赘生物脱落,栓塞脑血管而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患者的中风发病率更高,一般为87%左右,多发生在心肌梗死后第4~20天,其导致中风的原因往往与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使得脑血管供血障碍等因素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动脉内膜发生脂质沉积与纤维组织增生性变化所形成,斑块中心往往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软化,呈糜粥状,故称为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与中风息息相关,不但可引起缺血性中风,而且也是出血性中风的祸首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主要是因血中胆固醇等脂类物质过多,进入动脉内膜后沉积下来而成。早期硬化斑块主要在动脉内膜深部,逐渐可扩展到内膜的中层,破坏血管的肌纤维与弹力纤维,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最后可使斑块蔓延到血管内膜表面,并突出于管腔内,使内膜不平整,造成血管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并在此处形成涡流使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此沉积、附着,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脑供血不足。当血栓完全阻塞脑血管时,即发生缺血性中风。再者,动脉硬化造成血管壁的肌纤维与弹力纤维破裂,使得血管壁变脆,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性中风。一般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伴存,预防治疗这些疾病对预防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均有积极意义。而改善动脉硬化的程度对预防中风及后遗症的发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风前的身体信号 中风的危害如此之大,如果我们能在发病前及时加以预防,那比发病后再来治疗,显然更为重要。中医有句话: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就是,等到病已经形成了再去治疗,就好比口渴了再去挖井,要打仗了再去铸兵器一样已经晚了,而应该在病还没发生之前进行预防,这样才能使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而了解中风前身体的一些信号,将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及时地预防中风的发生,从而避免、减轻中风带来的种种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风先兆。

1. 头晕、头痛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有的人出现突然眩晕,虽然只有数秒钟却可摔倒在地,或将脸部跌碰在热水上而发生烫伤。有的人则是头部胀痛,逐渐加重。

2. 肢体麻木常表现为肢体、半侧面部麻木,或舌麻、口唇发麻,或者一侧上下肢发麻;或先是一侧手、脚 ,接着扩散为臂、腿、脸或半边躯体。

3. 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肢体活动不灵或无力,时发时停,握力减退,手指不由自主地抖动,拿在手上的东西会不知不觉滑落。

4. 暂时或突然出现吐词不清暂时或突然出现讲话不灵。有的人会突然说不出话或词不达意。

5. 步态不稳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或出现步行摇摆或偏向一侧。

6. 精神改变如个性突然变为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和智力障碍。

7. 出现嗜睡状态即患者昏昏沉沉,总想睡觉。

8. 视觉模糊突然出现一时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仿佛置身于迷雾之中,并伴同侧上眼睑下垂,几分钟后又可慢慢恢复正常,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

9. 恶心呕吐或者呃逆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和耳鸣。

中风先兆信号出现,应立即采取的防治措施一旦发生上述中风信号,应该立即采取下列有效措施:①有效地控制血压,并长期观察血压情况,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②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中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③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④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⑤有一次以上鼻出血史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即使是出血量很小,也应意识到这是中风的早期信号,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不要过分操劳;饮食有节制,保持大便通畅;保证良好睡眠;适当使用降压药、镇静药和血管软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