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教育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教育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后进生是当下学生队伍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不容广大教育工作者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后进生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探讨并提出了针对后进生群体的教育策略,以期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同仁提供些许资鉴。

【关键词】后进生自身缘由外界缘由教育策略

后进生一词由来已久,英文对应单词是“Laggards”,意为“落伍者。”在我国教育界,后进生早先被普遍称为“差生”,意指那些在学习、行为或品德等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依据教育词典的定义,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从此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后进生一词是对学生学习及身心状态的描述,其反映的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的真实状态,并非是对学生的有意分类或是终极评价。换句话说,后进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只是暂时的“落伍者”,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后进生是可以“后来进步”的。而要帮助后进生群体获得进步,首先就要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暂时落伍,即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一、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一个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进生的产生也不例外。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造成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因人而异,复杂多变的,但归结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缘由;二是外界缘由。

(一)自身缘由

古语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造成后进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身。一个班级的学生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经历和成长背景,但自踏入校门那刻始,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被置于同一发展平台上,从这一点上而言,他们是平等的,人人享有均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但因自身性格、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喜好等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待学习及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也有较大差别。那些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认识到位而又积极主动的学生在学业上总能更上一层楼,走在其他学生前面,加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的“偏爱”,这部分学生最终都顺利地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学优生。反之,那些对待学习缺乏兴趣或毫无兴趣,自身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善于主动钻研的学生自然在学习上就落后一截,“沦为”后进生,加之老师、同学或家长给予的有形或无形压力,后进生总觉力不从心,不知所措,最后发展到自暴自弃的地步,因此这部分学生也总给人一差俱差的感觉,即所谓的“双差生”。

(二)外界缘由

后进生的形成除自身因素外,外界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甚至有些后进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外界环境。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家庭因素: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培育孩子心灵的土壤。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称职的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忠实向导;反之,一个糟糕的家庭环境或一双不称职的父母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分析后进生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过于优越或过于艰苦。过于优越的家庭环境往往易使孩子形成一种养尊处优的心理,生活学习都缺乏明确的目的,自高自大,得过且过,甚至耽于享乐。与之相反,过于艰苦的家庭环境又常会令孩子产生极度的自卑心理,害怕接触社会,这种“逃避社会”的心理进而会导致孩子无心于学习和学校生活。(2)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些家庭上下几代人之间缺乏沟通,特别是父母与子女间沟通不畅会直接影响孩子幼小心灵的成长发育,严重者还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颗不良的种子。(3)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或过于严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就易养成依赖感,对待学习和生活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过于严苛,事事期望过高,孩子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轻松自由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一旦遇到挫折,孩子往往会“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4)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家庭。不少后进生的父母都常年身处异地,忙于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这些孩子一回到家几乎都成一种自由的“放养”状态,缺乏父母的监督和关爱,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习气的浸染。

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后进生的形成或多或少与学校有关。优质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的有利土壤,但我们学校教育中一些不科学的措施和做法又会成为滋生学生不良习气的诱因。一些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甚至粗暴,对学生缺乏关爱和交流,教育学生时用语不当,缺乏耐心和责任心,对那些思想或学习上开始“抛锚”的学生听之任之,不及时加以疏导和帮助。当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被班级被老师“抛弃”或“边缘化”了以后,他们就会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由此这些学生步入班级后进生的行列也不足为怪了。

社会因素: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能脱离社会。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或多或少都会伴随着一些负面因子,这是难以避免的客观现实,而学生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时期,社会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尤其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当下,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多样,对信息传播过程的监管难度也越来越大,致使一些不良影视、书籍、游戏等充斥网络环境,影响并毒害着广大青少年学生。此外,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正之风也令广大青少年学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难以分辨是非曲直,进而误入歧途。

二、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后进生群体的出现是教育的痛,但不是教育的失败,真正失败的教育应该是“放弃学生”的教育。对待后进生我们应该本着“有差异无差生,有进步就是好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全面负责,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与幸福”的教育理念,以找回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着力点,用教师无私的炽爱去融化学生冰固的心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间沟通的桥梁作用,戮力同心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重树后进生的自信

大多数后进生之所以“自甘堕落”,其根由就是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在同学、老师或家长的“冷嘲热讽”中已渐渐丧失了自信,难以找回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而要帮助他们重树自信,就必须让后进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再优秀的学生都会有缺点,反之,一个再“差”的学生也会有优点。重树后进生的自信当从挖掘和利用他们的优点开始。比如:一个学习上后进的学生,也许其记忆力惊人,那么我们就“对症下药”,从运用和强化其“背功”下手,每当学生取得一点小的进步我们就抓住机会,实时地给予鼓励、褒奖,当学生感受到来自外界的肯定时,就会逐渐地找回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再比如:一个思想品德上“掉队”的学生,也许其正义感特别强,那么当他为朋友“两肋插刀”或勇争集体荣誉之时,我们可以顺势表扬他,并把他树立为学习榜样,这样便有助于他们将榜样化为动力,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从而实现自我的良性转变。

(二)充分发挥家校合力,确保教育的一致性

后进生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有两个主要因素便来自家庭和学校,而问题的症结往往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一致。因此,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

一方面,学校应在制度、考核评价体系上充分考虑后进生群体。在学校工作中要专门制定一系列的后进生转化制度,将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应作为班主任评优评先的主要标准。同时,学校应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变“以成绩定优劣”的单一评价模式为多元的评价模式,重视对学生全面的考核,积极倡导“赏识教育”,以激励学生为主,让所有学生都能发现并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与幸福。

另一方面,学校应做好与家长的适时沟通工作,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如实地反映给家长,为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提供帮助。也可通过开展适当的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及家长的教育思想方法,引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牵手家长共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达成家校教育的高度一致,避免“5+2=0”的现象。

(三)让正确的社会舆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反复性、长期性,而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持续“浸染”就是学生行为习惯不断反复,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因此,社会作为学生的“第三所学校”,理应担负起教育学生的重要职责。

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教育保障机制,消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同时,在全社会倡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要严格治理市场经济中的不健康因素,坚决打击不健康的娱乐项目及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等要积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正能量,加大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力度,引领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不能“超之过急”。正确的做法是: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严格要求,通过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技能,不断鼓励,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并时刻做好教育预防工作,从而使后进生转化获得预期的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立珍.浅谈后进生的转化问题[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2)

[2]杜庆波.后进生转化的法宝:有效沟通[J].科技资讯.2011(29)

[3]郭金秋.“后进生”转化问题的研究与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周清,武春晖.后进生转化措施浅见[J].基础教育参考.2010(17)

[5]剧笑艳.浅谈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策略和方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