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市场经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市场经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政府频繁干预市场。由于国有企业比重在要素市场中的绝对优势,使得我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力度很大,我们称这种行为是强势政府行为。不管是在资源的有效性配置,价格的形成还是利益的分配等经济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政府的影子。其实,在高度市场化的美国,政府也会干预经济只是程度很小,我们可以称为弱势政府行为。在强势政府行为下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会被扭曲,人们会产生一种误判就是政府会为市场买单。在这种经济意识下,道德风险会加速蔓延。道德风险会加剧信用危机,特别在金融市场,一旦失控会造成经济的动荡,泰国金融危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经济发展模式滞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不断进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由于科技水平低下,所以只能依托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进行初加工贸易。08年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使得中国清醒地认识到,由粗放型加工业向集约型创新产业过度是当务之急。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的通胀,使得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另一方面,过分依赖出口贸易在西方双反政策下,贸易额波动较大。新兴经济体国家一贯奉行投资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见效快、可操作性强,但是会造成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而且这些问题又往往会被高速经济增长所掩盖。09年以来中国钢铁和煤炭等行业大量的产能过剩,一方面是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外部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就是长久以来高货币发行和高投资造成的。

市场缺乏活力。企业是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就像人体里的器官,维持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运作。由于我们的市场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的,这就注定其公有制部分具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是极其缺乏竞争性的。我们讲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讲创新,其实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创造力。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可为什么转型是这么困难。在这个问题上,张维迎老师多次提到的企业家精神,正是滋生创新的土壤。国有比重过大,政府垄断资源往往将企业家精神扼杀掉,谈创新只是一纸空话。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中国,也面临这方面的抉择。

二、关于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建议

1.转变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

其实,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政府干预多一点,主要表现是市场中国有成分偏大,特别是要素市场。政府过度干预会造成价格扭曲和市场发育不足。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政府过度干预金融市场,往往会削弱了市场本身识别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市场经济有自己的一套运行机制,合理的价格导向是核心,自由平等的交换和明晰的私人产权是前提条件。政府的频繁干预会打破市场的正常运行,而且产权经济与职权经济的并存诱发很多寻租现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我的理解是进一步缩小职权经济的范围,扩大产权经济。市场能做的应当由市场来做,政府作为守夜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护私人产权和保证公平自由的交换,维持市场的秩序。市场则以合理的价格为导向,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

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多目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过去我们一味的强调经济发展是首要目标,忽视经济结构的转型,造成了很多“短视问题”。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很多隐患,一旦经济放缓很多问题就显现出来。自09年以来,多个行业产能过剩、高货币发行催生楼市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开始暴露。我们知道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是艰难的,因为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改革。如果我们不能顺利过渡又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就会重蹈泰国的老路。在转轨时期的中国,决不能只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这个单一指标衡量经济发展,我们应该拓宽经济维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度。在这一点,上包括张维迎吴敬琏老师在内的多名经济学家都达成共识,认为适度放缓经济增长,理顺市场体系更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从投资推动转向消费主导。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及时转变,导致经济动力增长不足,最终经济长期停滞的现象。长久以来,中国奉行投资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所谓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快的发展。这里所说的成本只考虑了生产成本而忽略了外部成本,所以造成了很多短视问题。09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问题的突显使得很多学者开始担心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其实,避免我国经济陷入到这个阶段的关键,就是把经济发展的模式从投资推动转向消费主导。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来看,消费是深化市场经济的趋势。这是一种行为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深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供给会使得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首先是思想上要有这种转变,然后采取渐进式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和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的定价是消费主导经济的根本保障,这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其次,我国应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特别是加快发展服务业。许小年老师曾提到,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制造业的相对衰落和服务业的兴起。

3.增强市场活力

打破国有垄断的市场格局。转轨时期的中国滋生了更大的腐败案件,其根本原因不是监管的缺失,而是两种产权的并存,建立在职位基础上的产权和建立在财产基础上的产权[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M].上海:世纪出版社,2010.07-14.]。现阶段的中国应该说是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大的比重,政府垄断大量的资源,这种局面如果不尽快解决,市场会失去创造力,而价格在资源配置中会失真。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不一定是通过创造财富而是想办法通过收买有职权的人获得资源。企业家会把开拓市场的精力转移到分析政策上来。所以下一步要通过市场主导经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用价格机制合理的配置资源,市场能做的让市场来说做,政府主要从事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的发展。

充分利用“人”的要素。我们讲创新不能离开人这个行为主体。中国拥有13亿之多的人口,这是一个包袱也是人力资源优势,政府对“人”的要素的利用有待提高。改革30年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对人的解放。过去计划经济下生产完全靠指令,人只是接受和执行命令的工具。改革开放给人民更多的自由,市场经济让人民各尽其能。之前我们提到的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在市场经济下营造创新的土壤,把那种敢于冒险和创造的苗头培养出来。对于这个“幼苗”的保护主要依赖于产权制度的改革,因为明晰的产权是企业家创造财富的动力。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