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唐寅山水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同时又与文明、祝允明、叙侦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唐寅早期创作风流倜傥,后期因科案下狱并被贬为吏,从此一反常态,流连于风月场所。唐寅出师于周臣而青出于蓝,后师法沈周,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亭榭楼阁,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以及文人逸士的闲雅生活。其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风骨奇崤,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诸大家笔法窍要。
关键词:唐寅;山水画;成就;技法;风格
一、绘画启蒙
唐寅早年习画于周臣。王世贞曰:“周臣,别号东村,亦吴人,所得宋郭、李、马、夏法尤深。其用笔视唐生亦熟,特所谓行家意胜耳。唐每有酬应从臣,磅礴始落笔。”唐寅随周臣学画是早年的事情,后来画名也逐渐超过了周。有人问周臣,作为老师,为什么反落后于学生。周臣很诚恳地总结道:“但少唐生三千卷书耳。”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唐寅的画多书卷气,两人的绘画虽然有点类似,格调却截然不同,唐寅的风格要比周臣高许多,因为周臣“于宋人摹李、郭、马、夏,用笔纯熟”,而唐寅不仅画宋人的风格,还学元四家的风格,所以唐寅的山水画是以北宋画为宗,南宋画为骨,加入元画之韵,明画之貌。
造成唐寅后来绘画名气在周臣之上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唐寅还有一个老师――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沈周。唐寅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结识了文徵明,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十分喜爱唐寅,“爱寅之俊雅,谓必有成,每每良宴必呼共之”,只要有机会文林就会把他介绍给其他人,而沈周又是文林的好朋友,所以唐寅通过这层关系结识了“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沈周。其实唐寅并没有正式拜沈周为师,正式拜沈周为师的是文徵明,而唐寅当然不会错过此学画的良机,也追随沈周学画。《吴郡丹青志》中有记载:“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沈周对唐寅的绘画影响,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贞寿堂图卷》就是唐寅为沈周的母亲庆寿而画的,所以唐寅和沈周即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三十岁前唐寅的山水画风格就是学沈周的。沈周的画,基本是从元人脱胎而来的,吴门画派的前驱者之一杜琼在《题沈氏画卷》中评价沈周“启南所画,素善诸家。今又集众长而取之,其能返其本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沈周在绘画理论上有错综古人,南北兼宗的观点,而唐寅的也具有集众长的特点,这明显也是和与沈周的画学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二、唐寅山水画分期研究
1. 唐寅早期受到元人影响较大,类似沈周、文徵明画貌的细笔山水
《贞寿堂图卷》是唐寅现存一幅有记载的最早的山水画,据后纸吴一鹏题诗所署年款“丙午年”,可以知道那是唐寅十七岁时所画,那唐寅则属于早熟型的画家。画中近景线条似南宋法,又有元画法之柔;皴法乃拖泥带水皴,笔法纯熟;远景用淡墨披麻皴并渲染,有淡墨轻岚之意境。从布局、笔墨和意境上看都接近“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抓住某种景物所具有的寓意,烘托人物的精神本质,如《贞寿堂图卷》画中的茅屋里的正中心的坐着一个老妇女,他前面正有一男子对她拱手弯腰,《贞寿堂图卷》是唐寅为沈周的母亲庆寿而画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那个男子就是唐寅的老师沈周,他正拱手弯腰的向他的母亲祝寿呢,而屋前围绕着苍劲挺拔的松树,这就是在衬托贞寿堂的真正主人――沈周的母亲,同时也表现出了松树和作者本身的同一。这种画的意境深邃,对于只有十七岁的少年而言,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事情。而这种绘画的特点都可以在沈周和文徵明的作品中找到踪迹,如沈周的《南山祝语图卷》、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
2. 唐寅中期的山水画作品是以宋画风格为主,这也是唐寅较为重要的一画风
其中包括两种类型,一类师于北宋,《函关雪霁图》里王诜的清雅,但此类都有南宋小斧劈皴的风格因素。一类为南宋院画风格,此类作品受周臣影响较大,李唐、刘松年笔墨痕迹较重,山石多用斧劈皴,笔力老硬,在勾成石面后,以侧锋皴成,皴笔短促紧密,画面快面明暗分明,给人以森严挺劲、凝静磊落之感觉。如《骑驴思归图》,置景布势与山石皴染都比较清楚地显出学周臣取法南宋四家的韵味。他的创作也是在临摹的基础上逐渐成熟的。31岁画的《骑驴思归图》已具南宋院画的风貌:画面淡设色,奇峰杂木,山坞人家,一人骑驴行于山中,山石带水长皴常湿润,秋树青黄,多作空勾夹叶,画风接近李唐和马远。用墨浓处黝黑有立体感,富韵味,给人以清空流丽之感。
3. 晚期的唐寅山水画
在38-54岁画风逐渐超越了周臣的模式,将宋代山水的老硬与元人的清逸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面形式感,即本色的细笔山水画风格。其代表作品《落霞孤骛图》和《山路松声图》,画面用笔非常的灵动,别具有一种细劲流动的趣味与满幅荡漾的书卷气。唐寅在向周臣学画的同时,已显露出自己的作画的风格。如山峦的形状不像周臣那么僵硬不变,在溪流、山路、树木等的布置较为灵活。唐寅四十七岁作的《落霞孤骛图》为典型细笔面貌,高柳峻岭,水阁临江,一人坐眺落霞孤骛,画面着意于近景刻画,远景为极简略的一抹平川,树石勾线细劲工谨,山石则披麻、乱柴皴结合,又多干笔,呈苍秀之致,墨色极富浓淡变化,又具清雅的总体格调。用尖细的笔,参考南宋院体的画法画出山石,干笔淡墨,苍秀而润淡,画面已经没有了南宋院体的气氛。
三、艺术成就
其一,综合南北两派,弘扬文人画的传统。唐寅的功绩就在于打破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以后又吸取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使他的画既有宋画的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人画的传统山水做出了新的贡献。
其二,书与画的有机结合。唐寅不仅是一位画家,而且书法的造旨也是很深的。其在书、画结合方面,一是注重书风与画风的和谐性,使书法的意趣与绘画的情趣达到极为的一致性――都是强调人格、真情的再现。二是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他的字笔画圆润,体态秀美,温和,典雅,于明代大多数画家一样,在他的各种书体当中,唐寅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在《华山图》和《秋山行旅图》的题诗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颜体书风。
其三,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这类型的画大都寓意着作者对某种景物或环境的审美情趣,画面中常出现或闲坐着的或站着的或务农的文人隐士,再加上优美的诗文,给人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而唐寅绘画中题诗,紧紧扣住画的主题和意境。这种诗和画的完满结合、和谐一致,是唐寅的又一特色,同时也是吴门画派的特点。“吴门画派画风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显著的表现是诗书画的结合。
四、总结
唐寅把他的一生坎坷所形成的思想波动、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不同程度地反映在他的山水画中。欣赏唐寅的山水画,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与沈周、文徵明不同,他的感情抒写、个性色彩更加激烈,他运用比拟、寓意和讽喻的手法把一个失意文人的哀怨、不满、愤慨和失望通过他的山水画表现出来。唐寅的山水画有两方面为明代画家所不及,一是景境优美,虽不指明是哪座山或哪条河,但作品气势雄伟。二是唐寅作画能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劲为和柔。这和这位风流才子的文化修养和个性有很大的关系。难怪在当时诚心佩服唐寅的山水画的人还是很多。
唐寅晚年是在凄凉和贫穷中度过的,再加上长期的酗酒无度和放荡生活,使他54岁就较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有一些惋惜,但他却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画上了亮丽的一笔,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永久的怀念。
参考文献:
[1] 卢寿荣.唐寅画传[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2] 王进.文徵明画传[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 陈传席.唐寅[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4] 陈津东.名画鉴赏[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5] 王瑞延.写给大家的美术史[M].北京:时事出版社,1988.
[6] 贾国士,陈明.美术作品欣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7] 胡光华.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
[8] 谢建华.唐寅[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9] 张万夫.明四家画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10] 王朝闻.美术史论[M].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1995.
[11] 沈鹏.美术之友[J].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1997.
[12] 杭春晓,张燕飞.吴地风流明四家绘画[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