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义山无题诗间阻感的生成与超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义山无题诗间阻感的生成与超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间阻感是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特色,诗人在抒发间阻感的同时还具有超越间阻、执着追求的精神。李商隐通过对诗歌意象、句式结构、典故等艺术要素的精妙建构,准确表现了这种情感体验。

关键词:李商隐 无题诗 间阻感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对唐诗最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之一在于创作了一批与以往诗歌风格迥异的无题诗。它们大都是悲剧性的爱情诗篇,以典丽精工的语言描摹迷离恍惚的意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刘学锴曾在《李商隐诗歌研究》中提出李商隐“无‘隔’不成诗”,隔绝间阻之感是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征。无题诗重在描写主观情感而非叙事议论,而引发这些情感的原因正为间阻,因此,对间阻感的抒发更是义山无题诗的主旋律,使诗歌向内收缩挤压,产生深沉的悲剧精神。但这些无题诗并没有因此走向幻灭和绝望,而是在抒发间阻之慨的同时,又表现出超越阻碍,追求心灵契合的执着精神,呈现出隔而不隔的特点。这种意蕴幽深的间阻感是由诗歌精致的语言与结构塑造成的,如果我们深入到文本中进行细读,发掘间阻感的生成超越手法,就能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无题诗。

义山无题诗中经常出现表示间隔的词语,直接体现间阻感。有的是谓语动词,例如“更隔蓬山一万重”、“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等,点明隔绝之态。有的是形容词,例如“重帏深下莫愁堂”、“梦为远别啼难唤”、“刘郎已恨蓬山远”等,强调时空相隔。

李商隐还善于通过现实与心象相融合而形成的意象来表现间阻之情。这些意象既可能是现实实有之物,又可能是心象的外化和具象化产物,还可能是两者的结合。有些意象独立呈现出隔绝之感。例如帘幕意象在无题诗中被反复书写,如“贾氏窥帘韩掾少”、“重帏深下莫愁堂”、“帘烘欲过难”等。帘幕材质轻柔华美,悬挂于门、窗、床等处,用以遮蔽视线、分隔空间,将人与外界相隔,使内外不能自由交流,带来隔绝感。当然,诗中的帘帏并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或者只是整体环境中很小的组成部分,在主人公所处的房屋、楼阁等环境中还有各种其他物象。但诗人抓住了帘幕进行强调,正是由于其阻隔功能与诗人想表达的间阻感受相合,因此这是内心情感外化后与外物结合形成的意象。又如义山无题诗中经常出现与夜晚有关的意象,将夜晚作为诗篇的时间背景。例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几联,分别是几首无题诗的首句,都明确了夜晚这一时间和氛围。白天是通常情况下人们活动的时间,而夜深人静,只有诗中主人公由于相思而难以入眠,处于似醒非醒、思绪恍惚不定的状态,眼前以及内心的一切也都蒙上了一层模糊的色彩。这种非日常的环境和心理活动使人感到陌生疏离,难以准确把握诗意,从而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有些意象相互结合形成意象群,营造出整体的环境氛围,并与心境暗合,与诗歌情感和谐统一。例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一联,通过从客观环境中提取意象表现外隔心不隔之情。首先该联分别以两个表示间阻的动词领起,特别强调“隔座”、“分曹”的状态,突出相互爱慕的双方在现实中的隔绝处境,客观间隔和距离一直存在。但是接下来提到的两个游戏意象则饶有趣味。周处《风土记》记载送钩游戏:“一钩藏在数手中,曹人当射(猜)知所在。”射覆则为猜藏在巾盂下之物的游戏。宴席上的游戏多种多样,李商隐未选择描写划拳酒令之类的游戏,而是选择了这两种具有双方互动特点的游戏,两游戏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藏”与“揭”的较量,一方面要藏要隐,是对间阻的隐喻;另一方面要揭要显,暗示着对突破间阻、达到心灵默契的追求。在这样的游戏中,“双方目成心会之情可想”,透露出内心打破客观间隔的欣喜。另外,“送钩”又称“藏钩”,但李商隐不用“藏”而用“送”。“送”字的内涵更明显指向两个人的行为,含有交汇递接的过程,体现诗人内心希望通过人的行动和精神,达到对“隔座”的超越。一句关于游戏场景的描写,既写实,又能营造氛围,烘托超越隔绝的信念,有比兴象征之效,十分巧妙。又如“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一联,书写了心象外化、具体化而成的一组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啮锁”指香炉鼻钮相互勾连,纠结紧闭。“井”为水井,黑暗幽闭,深入地下。这两者都象征隔绝封闭状态。然而作者强调的是锁虽坚但烧香可入,井虽深但牵丝可汲。因此再深刻的隔绝也有交通的机会。“香”、“丝”谐音“相”、“思”,象征着只要一往情深,坚持不懈,自能打破客观隔绝的限制,具有一种超越间阻的信念。而“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一诗,则完全通过非现实的“紫府”、“仙人”、“瑶台”等意象建构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充分体现了主人公的艳羡求通之情,以及人神相隔带来的深切间阻感。

义山无题诗特别是其中的七律作品,吸收了杜甫等人的技巧,十分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裁剪拼接方式,以此加深间阻感。例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与“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两联,分别是两首七律体裁的无题诗的首联。其结构模式具有相似性,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李商隐有意为之。首先“相见时难别亦难”、“来是空言去绝踪”两个分句句式极为相似。“相见”和“别”、“来”和“去”分别是相反的情形和动作,然而无论是相见还是分别,在李商隐的心灵感受里都是“难”的;无论是来还是去,诗人面临的结果都是“空言”、“绝踪”的音信全无。“难”源于对分离、远隔的不舍,是书写心理对隔绝的深切之感,“空言”、“绝踪”是客观的隔绝、失去联络。诗人在一句诗中书写了两种相反的情形,概括了世间种种状态,但无论哪一种,诗人面临的都是长久隔绝的现实,以及对隔绝的悲愁体验。这种句内对称的形式,更加凸显了间阻感之深。并且将一句诗自然断为前四字、后三字两部分,音节和谐,形成回环复沓之美,同时又与内容相互协调。特别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难”字反复出现了两次,以往有“别时容易见时难”之句,这里却翻上一层,进一步写出由于隔绝的痛苦体验已经有很多次,所以主人公在离别时就已经充分预感到,因此十分留恋不舍,同样也有“难”的感受。

这两联诗的上下句组合也颇有韵味。它们都为“叙述+环境描写”结构,上句叙述不同状态下的情形,点明隔绝的主客观状态,下句转向环境描写,并且这个环境又有多重内涵,既起到说明时间、客观环境的作用,又起到烘托渲染上句已表现出的情感、用具体形象象征心绪的作用,富含比兴之意。“东风无力百花残”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环境,春风软弱无力,千万花朵凋零,更加衬托了隔绝的悲苦。而且春天的消逝使人感到时光流逝之迅疾,长久的分离使生命渐渐耗散衰亡。同时这一情景也是内心情绪的外化。东风无力挽救百花,改变时光流逝的现状,象征着主人公身不由己,面对客观的阻隔,除了黯然神伤别无办法。同样,“月斜楼上五更钟”句,点明当时是夜晚将尽的时间,孤楼之上,残月犹在,钟声隐隐,主人公又因相思一夜难眠。这些清冷的意象更加烘托了孤寂和间隔之悲,同时也是主人公惆怅感伤情绪的外化。

李商隐诗歌以用典为一大特色,无题诗也不例外。义山无题诗中的典故幽深多义,引人联想,加深了诗歌的密度和厚度,用典的修辞本身就带给人距离感,与诗歌抒发间阻之悲的情感一致。例如“闻道阊门萼绿华”句,用萼绿华之典,她是传说中女仙,凡人不得与之自由结交,以此喻作者爱慕已久的贵府姬妾,体现了两人阻隔之深、突破隔绝之难。另外,萼绿华具有往来不定的特质,行踪隐秘,更使人难以企及。又如“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一联,运用巫山神女、清溪小姑两个典故。神女与人终是人神相隔;“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清溪小姑曲》),与外界断绝,无可依托,两个典故共同昭示诗中的主人公一切与他人的遇合都是幻影,事实是自己独处于重重帘帏之后,庭院深深的莫愁堂中,无人理解沟通。然而李商隐用典不仅用于加强间阻感,有时也表现对突破间阻的期待。如“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前一句用韩寿偷香典,《世说新语》载,贾充之女于帘后看到韩寿姿容甚美,遂与之私通,并终成眷属。二人一于帘内,一于帘外,本相互阻隔,但情可以突破隔绝。后一句用曹植洛神典故,曹植与宓妃虽生时无缘,但宓妃死后却以枕与曹植相系,梦中相会。可见即使面临如人神之间遥远的隔绝,诗人仍然保持执著追求的精神。

义山无题诗构思精妙,以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法准确再现了微妙的情感,其对间阻感的抒发和超越间阻的追求使人流连赞叹。

参考文献:

[1]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刘学锴先生所厘定的十四首无题诗,参见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3-35页.

[2]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9页.

[3]参见刘学锴.李商隐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82页.

[4]刘学锴.李商隐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82页.

韦良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