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植生态德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植生态德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主张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生态德育文化的创建,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综合性、体验性的工作格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美化”“活化”“净化”方面谈建设生态德育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生态德育;生态德育文化;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审视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我们提出了应构建和谐校园这一说法。

何谓生态德育?它的主要内涵是学校德育工作重在促进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综合性、体验性的工作格局。坚持“人本小康观”和“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情感和品德要素开发为切入点,并努力达到五个培养目标:即珍惜生命价值,关注相关人事,热爱美好自然,尊重客观规律,追求持续发展。

生态德育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起点,“生态德育文化”包含了“校园教育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及教育多元因素”等一系列内容,是学校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加强生态德育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工作、学习及生活,由此发挥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部功能。如何从培植生态德育文化入手来构建和谐校园呢?

一、“美”化生态德育文化,让学校教育环境和谐发展

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他还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具有影响力的课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首先应以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作为基础,使学生犹入“园林之境”,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1.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说话”

为了使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我们对一些“硬环境”进行“软装潢”。我们在教室走廊上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或书写名家诗文,或描绘动人画面,反映了学生眼中真、善、美的世界。教室的玻璃窗上则粘贴英语短句或名言,既富有童趣,又使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在各楼回廊、教室后墙还悬挂了由“小书法家”“小画家”所作的作品,内容涉及学生的言行规范、为人处世等哲理,使学生漫步回廊便能受到“无声的教育”。在教室墙上张贴更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话语,如“我流累了,为什么不让我休息一会儿呢”等,以温馨的提示语、富有童趣的画面提醒学生遵守言行规范。“今天有收获吗”“你做到了吗”等提示语,诉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置身于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之中。

2.让校园的环境更加美丽

作为绍兴市绿色学校,我们在各班级的走廊边摆放学生自己种植的花草树木,使学生欣赏到“春有鲜花、夏有绿荫、秋有红枫、冬有翠柏”的美景。同时我们坚持一日二扫三查制度,做到地面无纸屑、视线内无杂物、教室内窗明几净、课桌椅排列有序,使整个校园保持卫生洁净,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总之,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令人心情愉悦,人文气息的墙壁使人充满自豪,宽敞明亮的教室催人奋发向上,一应俱全的体育、文娱设施让人身心愉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学会珍惜,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二、“活”化生态德育文化,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在“德的养成,智的启迪,体的历练,美的陶冶,劳的体验”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探究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少年儿童的思想起着强烈的感化作用。

1.我能行——注重让学生自主实践

美籍华人苏珊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学生发现青蛙旁边有一堆死苍蝇,青蛙却活活饿死了,觉得很不理解就向老师请教。老师并未告诉他答案,而是先发动全体学生猜,“青蛙怕脏”“青蛙不爱吃已死亡的”……答案五花八门。此时,老师鼓励学生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大家发现青蛙只吃动的东西而不吃静止的,老师再启发大家查资料找答案,最后谜底才揭开:青蛙“严重近视”,动的物体它模模糊糊可以看到,静的就看不到了。这就是探究性活动,它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现的主体。

在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由组建活动小组;自主选定符合他们兴趣和愿望的活动主题;制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内容、形式;自行组织实施方案,或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或动手实践,或讨论分析等,通过探索,共同完成小课题研究。

“给学生以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将新课程理念渗入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价值,获得更新更美的收获。

2.我真行——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获得真才实学,掌握过硬的本领,无不需要积极的内心体验,对于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成才成长尤其需要不断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需要主体的参与和积极的内心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运用情景教育、情感陶冶、行为训练、自我教育等方法,引导少年儿童用心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使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

在重阳节来临之时,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号召下我校开展了雏鹰助残送温暖活动,包一顿饺子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为了使活动更加深入,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不寻常的作业:晚上回家,为家里的长辈洗脚,同时把洗脚的体会和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结果效果极好。“爷爷满是老茧的脚让我感受到他曾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辛劳”“今天我才发现,奶奶脚上的鞋已穿了十年,明天我要用自己的零用钱为她买双新鞋”“摸着奶奶的脚,我想起每一天奶奶用三轮车驮我上学的情景”。这些感想,让学生萌生了爱的情感,在体验中感悟“爱”,在感悟中不断成长。

3.我更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孩子思维的火花是极其活跃的,智慧也是极为丰富的。活动要以其鲜明的问题性、挑战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更能吸引少年儿童,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和创新实践。

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创造发散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确定自己的观察对象,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尝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同一问题,通过多种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在游戏中,学生发现磁铁互相吸引、互相排斥的奥秘后,老师可引导学生探究:根据磁铁的这些特征,怎样利用它为我们服务?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培养其开放式的学习、思考和行为模式。

三、“净”化生态德育文化,让教育的多元因素和谐发展

在“规范”建设上,健全的管理体系给学生以巨大的约束力。学生的思想品质在这一约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朝一定的“规范”发展。科学的“规范”建设,可使教育对象由被动变为主动,产生“自我教育”效应。

1.管理制度规范化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加强班级规范管理与行为规范训练。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倡导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同时充分利用班队、思品、午间讲话等时间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积极在班级内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标兵的评比活动,使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更深入、更持久。

同时我们还注重抓好学生的卫生、纪律、安全等检查,管理队伍的建设,规范值日、检查、评比等制度,实行师生共查制度,让红领巾值日岗和礼仪监督岗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守则》《条例》《纲要》是“形”,“德”是魂!只有具备了“魂”,“形”才能成为自觉行为;而有了“形”,也必然会促进“德”这一民族魂的继承和弘扬。

2.师生关系人本化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教风也会产生巨大的感染作用。端庄大方的仪表、文明大方的举止、健康风趣的言谈、严谨的治学态度、新颖的活动设计艺术等,无不感染着学生,使学生的求知热情不断地上涨。因此,我们倡导努力从自身做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树立起优良的教风,展现独特的教育特色。

3.家校工作校本化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家长学校“按需培训”、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本等形式,及时有效地为广大家长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生态德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深入下去,才能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而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冲突,使学校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面临多元文化的激荡,要实现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和谐,为解决好“根与魂”的问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具有特色的和谐校园”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选择。因此,加强生态德育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蒋才智.构建和谐校园的生态德育,2009.

[2]徐英.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2006.

[3]朱小蔓.学校德育应抓住课改机遇,20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上虞市章镇镇龙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