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65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65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及左氧氟沙星(1evofloxacin)均为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6月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5例,年龄18~65岁。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试验分组:按试验前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进入莫西沙星试验组及左氧氟沙星对照组。莫西沙星组33例和左氧氟沙星组32例。见表1。

治疗方法:患CAP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下列两组的任意一组中。莫西沙星组: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1次/日静滴,疗程7~14天;左氧氟沙星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次/日静滴,7~14天。

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症状、体征、化验及病原菌检查均恢复正常。2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3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4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所加重。痊愈与显效两组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细菌学检查及药敏测定:分别于治疗前、中、后分离病原菌,治疗结果按病原菌清除、假设清除、未清除、替换和再感染5级评定。1清除:治疗结束后第1天所取标本中无致病菌。2假设清除: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显效但不能收集到培养标本,其治疗前的标本的细菌培养必须是阳性。3未清除:治疗后所有原致病菌仍存在。4替换:原始分离的致病菌被清除,但培养到其他细菌,临床无症状且不需要治疗。5再感染:原致病菌被清除,但是培养出一种需要治疗的新病原菌。细菌学疗效分析包括细菌清除率、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分离菌株MIC测定。

结果

临床疗效,见表2。

细菌学疗效判断,见表3。

安全性评价:本临床中心入选65例进入安全性分析。莫西沙星组33例中有5例(15.15%)发生6件(18.18%)不良事件,其中肝功能异常1例,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2例,皮疹1例,2例患者有失眠和眩晕。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和中度,在继续用药或停药后缓解和改善。

左氧氟沙星组32例中有6例(18.75%)发生8件(25%)不良事件,其中肝功能异常2例,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2例,肾功能异常1例,皮疹2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和中度,在继续用药或停药后缓解和改善。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X 2=0.9848,P=0.3210。

讨论

以往的研究认为引起CAP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链球菌,但近年来其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下降,而非典型病原体所占比例却在逐渐上升,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革兰阴性菌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常先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近年来CAP常见的病原体对其耐药性呈增高趋势。

莫西沙星是第5代喹诺酮类超广谱抗菌药物,通过抑制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而发挥杀菌作用。由于其在C8位甲氧基取代,使得莫西沙星在保留抗革兰阴性菌活性的基础上,还增强对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军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尤其增强了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菌的疗效。N1位上的环酮丙基及6位上的氟也使本品抗菌活性增强。莫西沙星的良好药动学特点包括生物利用度高(90%)、达峰时间短(1~2小时)、组织渗透性强、半衰期长(12~14小时)、药物间相互作用少、较大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30nlg/(小时?L)]等特点,使其更适合作为呼吸道感染的经验用药。

本试验比较了莫西沙星与临床已广泛使用的左氧氟沙星治疗CAP的效果。结果显示,莫西沙星组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指标略高于与左氧氟沙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还不能认为莫西沙星治疗CAP优于左氧氟沙星,可能与本临床试验样本量较小有关,出现不良反应例数较少,且症状均轻微,可耐受,对症治疗及停药后症状消失。因此,莫西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安全性高,治疗CAP疗效确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CAP的经验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麦伟忠.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909.

3瞿介明,宋琳.肺部感染耐药学应对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6,9(6):48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