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理念到行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理念到行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位于西二环的熙府桃园,映入眼帘的除了小区内优美的环境外,楼门前的垃圾桶也分外引人注意,分类的垃圾桶穿上了不锈钢外衣,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了回收电池的小桶,桶身醒目地写着“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只要您轻轻踩一下踏板,投放口就自动打开,十分方便。这种穿了外衣的垃圾桶,遍布了北京市西城区的各个街道,告别过去那种敞着盖、冒着尖、地下一大滩的垃圾桶,小小垃圾桶的进步折射出西城区垃圾管理的水平,折射出西城人的细心,确确实实把垃圾分类落在了实处。

2010年7月1日,原西城区和宣武区合并成新西城。合并之前,两区垃圾分类的思路、管理模式和人员各有区别。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实现两区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的统一,从而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是合并之初的首要任务。合并之后,西城区迅速整合了一支厨余垃圾专业收运队伍,建立了厨余垃圾专用楼,专门收集小区的厨余垃圾;迅速整合了管理模式,将垃圾分类的责任统一落实到各个街道,在街道办事处的城建科有专人负责各辖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想方设法来筹集资金,保障全区700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补助的按时发放。一年多的时间,新西城的垃圾分类不仅在管理体制上,而且在工作思路上有了相当大的突破,垃圾分类的硬件配备、软件开发以及宣传教育都红红火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2011年10月,西城区共有454个小区(大厦、学校)、156个党政机关和窗口单位实行垃圾分类工作,约58万人参与垃圾分类,辖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5%,垃圾分类运输率已达到90%,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

一、园林垃圾“零废弃”

随着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提高,绿化垃圾的产生也越来越多,如何处理这些垃圾而又不污染环境成了当务之急。绿化垃圾作为可回收利用的宝贵资源,已成为垃圾分类管理的重要解决对象,无害化消纳处理绿化垃圾可有效减轻城市垃圾消纳负担。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相关精神,在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的倡导下,西城区于2005年在东坝苗圃自有土地内,建成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加工厂,使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该工厂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日处理绿化垃圾5吨,可将园林绿化废弃物再利用,生产最终产品为高效有机肥,用于屋顶绿化、苗圃花房、城市绿地养护,实现零垃圾堆放,随产随消,消除火灾隐患。技术可称为当时国内领先水平,至今已运行6年,处理效果十分显著。

2010年,原处理厂面积扩大,处理间扩建,新厂年处理能力达66180立方,项目生产最终产品为土壤改良的基质,可将园林绿化废弃物消纳与土壤改良基质生产加工有机结合,疏松透气、保水、保肥、保温,既清洁环境,又节省了资源。这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产品,可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加工厂扩建后将实现西城区绿色垃圾零排放,不仅大大减少绿色垃圾的产生,还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绿化垃圾的价值,使其“变废为宝”,实现了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

二、果蔬垃圾就地处理变废为宝

菜市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剩菜叶、烂水果,如果不及时处理,肆意堆放,不仅影响菜市场环境,还会散发臭味,菜市场就会变成让周围居民“又爱又恨”的地方。以往的垃圾处理模式中,果蔬垃圾直接混到了生活垃圾中,被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由于果蔬垃圾水分含量高,有机质成分所占比例大,直接填埋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什刹海街道的润得立菜市场里建有果蔬废弃物减容站,安装果蔬垃圾处理机,进行果蔬垃圾就地处理的试点。在处理站,果蔬垃圾通过就地处理,再经过脱水、粉碎等工艺后直接变成肥料使用。每个果蔬垃圾处理站不仅不会产生垃圾渗透液,每年还能节省45万元的运输成本。通过对菜市场垃圾的分类处理,有效地减少菜市场的垃圾量,基本实现果蔬垃圾零废弃。目前润得立菜市场每天处理果蔬垃圾约5吨。2012年,西城区将选择3处大型菜市场,建设城区首批果蔬垃圾处理站。

三、多管齐下抓餐厨/厨余

由于饮食文化和餐饮习惯,餐厨垃圾成了中国特有的现象。中国餐桌浪费惊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数量如此庞大的餐厨废弃物,其处理问题不仅让政府头疼不已,由餐厨废弃物产生的“地沟油”、“垃圾猪”还会成为食品安全问题。

许多城市对餐厨废弃物的管理缺乏系统机制,大部分的餐厨废弃物被城郊“养猪户”有偿收购后直接用来喂猪,对食品安全和市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还有一部分被一些不法分子回收后提炼成“地沟油”,回到餐桌。此外,一些餐饮店还将餐厨废弃物与其他生活垃圾混杂乱堆乱倒,有的直接将餐厨废弃物排入下水管网,造成路面污染和管网阻塞。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严重影响市容和人居环境,还对水体产生污染。因此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分类收运工作在整个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推进过程中尤为重要。

西城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中心城区,集中体现了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特殊性。西城区聚集了相当数量的国家部委、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单位。从单位抓起,从学校抓起,成为西城区餐厨垃圾管理的第一步。目前已有116家单位参与了餐厨垃圾的分类收运,每月清运餐厨垃圾452.13吨,运往朝阳区高安屯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处理,逐步规范餐厨垃圾排放管理。第二步对宾馆饭店和餐馆一条街等餐厨垃圾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专业收运。专业队伍定时定点上门收运餐厨垃圾,并与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确保餐厨垃圾的日产日清。华天饮食集团、什刹海小餐馆一条街和金融街街道的金树街实行餐厨垃圾规范运输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三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增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实现餐厨垃圾“零废弃”管理模式。

四、高科技的垃圾收运

西城区目前有垃圾清洁站46座,垃圾转运中心1座,280个垃圾转运大箱,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垃圾运输车辆进行转运工作。在传统的业务过程中需要进行停车、登记、称重等程序,人工操作方式不仅耗时,而且误差率很大,此外薄弱的控制环节还容易滋生人为舞弊的行为,给国家,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这种依靠人工操作的工作方式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处理要求。

由西城环卫中心和中科院联合开发的密闭式垃圾清洁站信息传输系统是将监控系统、3S技术与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清运车辆、垃圾大箱称重数据获取、垃圾清洁站内进出车辆大箱信息、时间、清洁站编号等数据采集功能,并将这些数据及视频监控信息通过3G网络传输到环卫服务中心,环卫中心可通过远程对讲系统,对各个清洁站的清运和保洁作业进行监管。系统经过一定时间的数据积累后,可智能分析清运垃圾类别分布状况,统计并规划调整清运时间以缓解清运高峰,具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别清运量预测等能力,为实现城市垃圾清运模式的综合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监控系统采用电子地图,可直观形象地显示垃圾清运的具置细节,便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经过这个系统,让垃圾管理更加科学化,告别了过去的三联单,由过去的数据一月一结算,变成了实时监管和实时掌控,不仅可以提升垃圾清运、处理的效率,使得业务管理模式走向条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并且为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做好前期铺垫。2010年西城区清运垃圾总量从2009年的35万多吨,下降到32万多吨,使西城区改变了近几年来垃圾清运量逐年上升的状况。

五、开展“周四垃圾减量日”

2010年4月16日,北京市首次“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吹响了垃圾分类战争的号角,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高度重视,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发出倡议: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的文明习惯。向市民发放了围裙、毛巾、环保笔、购物袋等宣传品以及各类宣传材料共计4000多份,普及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2011年11月3日,西城区在北京展览馆展前广场举办了“周四垃圾减量日”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有关领导以及来自15个街道的居民代表、公共文明引导员和宾馆饭店代表等共计7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向居民和社会单位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提高环保意识。了解垃圾分类意义,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参与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绿色小区建设。二是自觉参与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们应积极参与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使用菜篮子,拒绝塑料袋;适量点餐,减少过度包装;拒绝各类一次性用品,养成勤俭和环保的好习惯。三是积极开展宣传。发挥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指导员的骨干作用,遵守垃圾分类标准和规范,自觉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

西城区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中,注重创新宣传模式,以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广大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不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居民们的阵阵掌声,市民们也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为绿色北京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