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理解多措并举降成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理解多措并举降成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本能为企业腾出更多盈利空间,提高企业再投资意愿和能力,也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

助力去杠杆、去产能的稳妥推进

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成为近两年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措并举降成本,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大幅降低非税负担,确定了全年再减少税费5500亿元左右的目标,并强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这意味着2017年降成本将深入推进,且更加强调措施落地。如何理解政府着力降低企业成本这一举措,2017年还会有哪些新措施,对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生产成本上升削弱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企业成本快速上升引起了社的广泛关注。2015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5.68%,较2000年上升4.4个百分点。在降成本政策下,2016年这一比重出现下降,降至85.53%,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包括劳动力、税费、厂房租赁和用地、物流等在内的各类成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企业社保缴费过重。一方面,在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2012-2015年,城镇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分别为12.8%、10.4%,明显高于同期劳动生产率7%的增速(图1);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企业经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规范,企业承担的社保缴费上升,社保缴费率偏高。各地社保缴纳比率略有不同,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甘肃、浙江杭州、福建厦门等多个地区陆续不同程度地降低社保费率(表1)。但大部分省份缴纳比例都在工资总额的40%以上(其中70%左右由企业负担),高于大多数国家。有资料显示,在有数据的173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13位。过高的社保缴费率增加了企业劳动力成本。

二是企业税费负担较重。目前,关于中国企业税负是高还是低仍存在较大争议。从政府税收收入与GDP之比来看,中国宏观税负2012年为18.6%,近几年有所降低(2016年为17.5%,图2)。由此看来,中国宏观税负并不算高,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5.9%,2013年)和发展中国家(平均20.4%,2013年)。2016年政府着力推动从“结构性减税”进入“全面减税”,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2016年5月,“营改增”全面推行后四大行业(建筑、房地产、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税负均有所降低(表2)。然而,从工业企业数据看,前两年工业企业税金及附加增长(2015年为6.2%)仍要快于企业收入的增长(2015年为0.8%)。

与税收相比,政府各类收费、中介费、评估费等非税负担较重可能影响更大,在财政收支压力较大背景下,政府存在加大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现象。

三是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加大企业租房建房等营运成本。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企业租房和建房运营成本不断增加。重点城市平均地价由2006年的1544元/平方米,上涨至2016年的3826元/平方米,上涨了1.48倍。其中,工业用地涨速相对温和,2016年工业用地购置成本约为782元/平方米,相对2006年上涨了约0.6倍。居住用地涨幅最大,上涨近2.5倍,商业用地上涨近1.8倍。地价上涨倒逼企业用于建房和租房的成本不断上升,从重点城市来看,北京写字楼租金从2009年之前的每月175元/平方米上涨到2016年四季度的423元/平方米,上升约2.5倍。这就大幅抬高了通过租赁进行经营的服务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此外,房价的过快上涨也会倒逼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四是物流成本偏高。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的改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形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有所降低,从过去的20%以上下降到2015年的16%(图3)。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物流成本仍相对较高。根据物流与采购联合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看,中国要明显高于美国、日本(8%左右)等发达国家,也要高于印度(13%左右)、巴西(12%左右)等发展中国家。从物流成本占成品成本比例来看,中国高达30%-40%,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10%-15%的水平,也要高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流通环节多,存在多次物流和层层加价问题。例如,北京蔬菜从新发地批发市场到社区零售店的物流费用约为从山东寿光到北京新发地费用的4倍;第二,三、四线地区和农村等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铁路、水路、公路等不同运输方式难以有效衔接;第三,行政性高收费、乱收费、乱设卡等现象仍然存在。

此外,融资成本方面,近两年,在降准、降息、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下,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2016年工业企业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费用分别较2015年下降5.8%、6.2%。但是在资金“脱实向虚”背景下,企业特别是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

深入推进降成本的具体措施

一是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7年增值税税率将由四档简并至三档,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2015年各国增值税标准税率基本处于1.5%和27%之间,欧盟国家的增值税标准税率平均数约为21.6%,中国17%的标准税率在世界上总体属于中间水平。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增值税档次显得偏多(表3),目前,有17%、13%、11%、6%四档税率,还有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三档增值税征收率5%、3%和1.5%。税率档次过多会抬高征税成本,对经济造成扭曲或留下避税漏洞,影响增值税中性优势的发挥。

二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力度。2012年以来,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从6万元逐步扩展到10万元、20万元、30万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将进一步扩展到50万元。同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200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提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纳入加计扣除,在具体实施条例中就曾提出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2017年更加注重对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扣除比例,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亮点。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以前的调查,中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这些扶持措施的出台将有利于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三是继续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再减少税费5500亿元左右的目标,其中,有2000亿元是涉企收费。减费的具体举措也更加明确。目前,中央级政府性基金已减少到23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到92项,其中,涉企收费68项。报告提出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政府性基金,同时,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减少一半以上;减少涉企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如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金融服务等。2017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曾两次提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包括加大审计、督查力度,取消事业单位不合理收费,杜绝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行业协会商会不得强制企业入会或违规收费;取消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核准、棉花加工资质认定等53项许可;取消与法律职业资格认定、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审批等有关的20项中介服务事项等。

四是将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预计各地也将根据各自情况和中央要求相应下调社保费率。

五是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2016年出台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企业用电、用气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工商业用电和工业用气价格合理降低”的目标任务。未来政府将通过能源和电力领域的改革推动用能价格的降低,能源领域通过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管制,提高价格灵活性,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电力领域则将推动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扩大和完善,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建立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切实解决由于行政分割导致的物流成本上升问题。

六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2016年银监会曾发文提出积极探索通过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等方式优化服务机制,2017年初,银行业监管会议再次提及“继续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报告对此进一步明确,突显出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下沉重心”的意图。

七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业,这有助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问题。此外,2016年出台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完善土地供应制度,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各地也在结合产业结构优化、支持中小企业等方向,通过创新供地方式、改革供地和用地管理等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未来相关措施仍将继续推进。

相关建议

在经济转型升级、稳增长与防风险等多重矛盾叠加的关键时期,降成本能为企业腾出更多盈利空间,提高企业再投资意愿和能力,也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助力去杠杆、去产能的稳妥推进。同时,还能为企业形成竞争新优势创造条件。未来,为更好地实施降成本措施,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注重前期降成本政策的落实与完善。比如,虽然从行业整体看“营改增”具有较好的减税效果,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反映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税负未降反增,其原因在于“营改增”后上游企业提供的可抵扣项不足、漏税空间减少等。未来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减费措施的宣传、公示与监督,引导各级政府转变观念,促进减税降费措施的真正落实。

二是注重各项措施与立法进程协调推进。过去,尽管中国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策出台的程序不断规范化、制度化,但是仍存在政策制度随意性较强等问题。降成本措施中涉及税率、税制调整等问题,在调整相关政策时要注意与现有法律、法规的衔接,对于一些无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相关规定,要及时进行“立、改、废”。

三是注重引导企业转变观念。降成本是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但要保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本还在于通过创新和技术的提升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推进降成本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企业特别是有企业转变观念,提升社会和企业对质量、品牌、知识产权等的重视,培育良好的创新和发展氛围。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