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西辽时期的宗教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西辽时期的宗教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黄伟华(1987—),男,汉族,河南林州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专门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与中亚历史文化研究。

摘要:西辽王朝是伊斯兰教传入中亚和新疆以来,在这一地区建立的第一个非伊斯兰教政权。西辽王朝的宗教政策是其统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内民族、宗教的复杂情况,从有利于维护其统治的立场制定的,因此西辽时期的宗教呈现出多宗教并存的特点和格局。

关键词:西辽;宗教政策;多元格局

西辽是12世纪契丹人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的政权,西方史料称之为“哈喇契丹”、“黑契丹”、“合剌乞答”。1124年,由于天祚帝“拒谏饰非,穷奢极欲,盘于游畋,信用谗诌,纪纲废弛,人情怨怒。”[1]耶律大石与其政见相左,便带领部族西走大漠,迁地立国。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统一了中亚各政权,确立了西辽王朝在中亚地区的宗主国地位。西辽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羁縻政策,对各种宗教推行宽容、中和的政策。

一、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和特点

当时,西辽的宗教情况十分复杂,其中有伊斯兰教、佛教、景教、摩尼教、祆教等多种宗教。在这些宗教中,伊斯兰教是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操突厥语和东伊朗语的绝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东、西喀喇汗王朝和中亚各国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佛教主要流行于高昌回鹘,信仰佛教的除高昌外,还有汉人和契丹人。景教、摩尼教、祆教等,也有不少信奉者。

因此,能不能处理好同伊斯兰教的关系,是一个关系到西辽统治能否在这一地区巩固的大问题。西辽统治者无意于强制推行自己所信仰的佛教,也不允许伊斯兰教继续保持其独尊的地位。

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复杂这一特点,决定了西辽王朝的统治方式和基本国策。在宗教政策方面,西辽统治者继承了本民族对其他都能容忍的传统,对各种宗教采取了不加歧视的宽容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西辽的宗教宽容政策,无疑是一种开明和民智的政策。

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让各种宗教自由平等地发展,以和平的方式打破伊斯兰教的独尊局面,抑制和削弱伊斯兰教势力的发展。西辽时期,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伊斯兰教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地区虽然十分活跃,但同伊斯兰教从没有发生过重大武装冲突或流血斗争,这证明西辽的宗教政策是成功的。

二、宗教宽容政策的影响

英国《伊斯兰大百科全书》“哈喇契丹”条在谈到西辽的宗教时说:“哈喇契丹在方面的容忍和公正无私的保护,使非伊斯兰教的其他宗教在新疆迅速发展起来。”[2]过去,在伊斯兰教一教独尊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原来存在的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又重新出现并活跃起来。

(一)佛教

佛教在西辽的重视和发展,同契丹人有直接的关系。契丹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汉族佛教文化,契丹贵族中有不少都是佛教徒。羽田明认为,耶律大石等西辽统治者多为佛教徒。西辽末代菊儿汗直鲁古和菊儿别速所生的女儿浑忽,就是一位佛教徒。这位契丹公主在嫁给屈出律后,即要求后者“放弃基督教,迫使他信奉了偶像教(佛教)”。[3]在西辽直辖地区,都发现契丹人修建的庙宇。这些庙宇采用汉族风格的绘画作为装饰,有富丽堂皇的塑像。说明了佛教在当时的西辽十分兴盛。

佛教在当时受到西辽王室的崇奉与信仰。在西辽初期,其附属国中有高昌回鹘汗国信奉佛教,直至元初其盛况不衰。《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他们一行途经别失八里时,“王宫、士庶、僧、道数万,具威仪远迎,僧皆赭衣。”[4]47并说龙兴寺“有佛书一藏”。《高昌契氏传》也说:“其国俗素重佛氏,因为梵言以祝之也。”又说为了礼佛诵经,高昌回鹘还珍藏有“诸天敬护护国第四王印”。[5]

(二)景教

景教利用西辽的宗教政策,在新疆和中亚取得了重大发展。在楚河流域发现了许多属于西辽时期的景教碑铭,碑文有景教徒通常使用的叙利亚文。在吐鲁番布拉伊克村发现的用叙利亚、粟特和突厥语编辑的景教文献的片段和碑文以及在其他地方发现的景教文物,表明景教在这个佛教中心也有了重大的发展。景教在西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它的总主教伊里亚斯在喀喇汗朝的宗教文化中心喀什噶尔建立了景教总教区,并先后派两名主教,约翰和萨布里肖[6],该教区属于景教25个教区的第19个教区。[7]

20世纪初,德国人勒柯克在高昌发现叙利亚文景教文书和寺院及有关景教内容的壁画。[8]其管辖范围一直延伸到中亚的七河地区。

(三)伊斯兰教

宗教宽容政策的实施和宗教格局的变化,必然引起伊斯兰教的变化。

首先,伊斯兰教的传播地域有所扩大。伊斯兰教东传库车是新疆伊斯兰教发展史的一件大事。伊斯兰教传入库车,是该教传入新疆以来,第一次以非武力手段突破佛教的壁垒。继库车之后,伊斯兰教又先后传入拜城、焉耆、吐鲁番、哈密等地。西辽灭亡后不久,来到新疆和中亚的几位东西方旅行家,都在他们的游记中记述了当时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范围。西方旅行家鲁不鲁克在途经中亚和新疆地区时,看到“在所有畏兀儿人的城市中,都有聂思脱里派教徒和萨拉森人(指伊斯兰教徒)”。马可·波罗在经过新疆时,所到之地(包括东部的哈密地区)几乎都见到伊斯兰教徒。《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九月二日西行,四日,宿轮台之东,迭屑头目来迎。又历二城,重九日至回纥昌八剌城,其王畏兀儿与镇海有旧,率众部族及回纥僧皆远迎……有僧来侍坐,使译者问看何经典?师云:‘剃度受戒,礼佛为师。’盖此以东昔属唐,故西去无僧,回纥但礼西方耳。”[4]47-50这一记载说明,自昌吉以西的回纥人已不信佛教,成为面向西方麦加礼拜的穆斯林。这表明伊斯兰教在此以前就已经传播到天山北部地区,即到达高昌回鹘的夏都别失八里附近。

其次,穆斯林其上层人士并参加西辽统治集团,为西辽统治服务。西辽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伊斯兰教上层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在穆斯林群众中的影响,早就有所了解。在征服结束后,为了使伊斯兰教上层为维护西辽统治服务,西辽统治者除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外,还采取了许多笼络伊斯兰教上层的政策措施,赋予他们种种宗教封建特权。向各地派驻中国代表以加强监督。派往世袭宗教家族萨德尔在布哈拉建立的布尔汗王朝的代表,则“被训令在其活动中要听取萨德尔的意见”。[9]西辽王朝对伊斯兰教的宽容,换取了伊斯兰教上层对它的支持。

三、结语中亚地区在西辽统治近一个世纪内,社会局势稳定,没有大的社会动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这些无不与西辽开放、宽容的宗教政策有关。(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厉鹗.辽史拾遗:卷12[M]//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231.

[2]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编写组.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第一册[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71.

[3]拉施特.史集:卷1[M].余大钧,周建奇,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248.

[4]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M].党宝海,驿.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5]欧阳玄.圭斋集:卷11[M]//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陈垣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80.

[6]明戈那.早期基督教在中亚和远东的传播[M]//陆国俊,郝名玮,孙成木.中西文化交流先驱—马克·波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86.

[7]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207-210.

[8]佐伯好郎.支那基督教の研究:卷1[M]//陆国俊,郝名玮,孙成木.中西文化交流先驱—马克·波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87.

[9]巴托尔德.中亚简史[M].耿世民,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19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