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量化宽松:逻辑选择与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量化宽松:逻辑选择与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纵观整个货币政策史,货币政策大多都是围绕着数量进行调节,但是“量化”的尺度则是个“李约瑟”难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然,宏观经济亦逃不出繁荣与衰退轮回的宿命。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造就并且奠定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货币扩张成为应对萧条的良药。美国亦不例外,2010年11月3日再次祭出了量化宽松(QE2)二版大旗,并且声明为了应对黯淡的经济前景,QE2的续集会随时兑现。

纵观整个货币政策史,货币政策大多都是围绕着数量进行调节,但是“量化”的尺度则是个“李约瑟”难题。因为注入货币数量少了,杯水车薪,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注入数量大了,通胀和资产泡沫就来了。因此,数量预测成为决策的难题和掣肘。之后,美联储则开始了重点围绕着短期利率这一命题大做文章,即联邦基准利率。想必大家对美联储前任主席格老的看跌期权(Greenspan’s Put)不会陌生,经济增长一旦萎靡疲软,格林斯潘都会老调重弹,照方抓药,即一降再降基准利率,甚至步幅都保持在25个基点的节奏上。这也成了美联储出牌的常规铁律。目前,面对0~0.25%之间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美联储的价格调控已经束手无策,只能重启量化的政策。

为有助于理解量化宽松政策,我们不妨回来看看上个世纪大萧条。有数据表明,当时美国境内的物价、实际产出(GDP)和货币供给量下降了30%左右。为了避免物价落入螺旋下降的通道,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舍尔设计了美元补偿的方案。通俗一点,费舍尔的补偿方案就是降低美元的成色,通过贬值来应对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1933年乔治・F・沃伦的建议与费舍尔的方案如出一辙。为此,罗斯福总统照单全收,通过提高政府向铸币厂购买黄金的价格,进而实质推动美元贬值。罗斯福的这项黄金购买政策将黄金价格从1933年1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1934年的35美元,期间注入银行系统的美元数量达到数亿美元之巨,这一政策抬升了国内的物价水平,帮助了农场主,国际美元价值下跌,扶持了出口商,起初他们只购买了美国铸币厂新铸的黄金,后来就开始向海外收购黄金了。

但是,在“世界是平的”的时代,量化宽松的普适性自然会遇到全球各国的质疑。对外而言,美元的角色成为利益攸关体的心中之痛。对内而言,成效也未必显著。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美国2009年量化宽松的经济后果。应该说,此前的量化宽松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并且提升了资产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持续衰退。但是,房屋的价格仍制约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

实际上,法币扩张带来的经济繁荣最终出现崩溃是无法避免的,经济也在法币张弛的周期中上演着过山车的繁荣与衰退,整个世界都在周而复始的周期里,寻找避免衰退悲剧再袭的苦口良药。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曾呼吁修正现有的“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张“考虑将黄金作为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未来货币价值市场预期的全球参考点”。这被媒体解读为“回归金本位制度”。但是,以黄金或者重要的大宗商品作为参照物自然可以约束降低法定货币(Fiat Money)成色的欲望,这样自然有助于构建一个平衡的财富体系。毕竟,美元(Greenback)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自身的利益,这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