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化景观的空间布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化景观的空间布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基点,从旅游文化景观的挖掘及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出发,从文化的角度深入研究本区位的旅游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并得出以下结论,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化景观布局在物质空间上以山川、河流等地貌为附着点散性分布,在非物质空间上以地域性文化、民俗、气候为依托,并多数以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隐性分布,在时空上以历史文脉的追溯性分布。通过研究,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景观规划理论体系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旅游景观文化 布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景观资源拥有一个统一系统的理论规划体系,应该站在本区域历史文脉的沉淀、继承于发扬的从而带动江西经济中部崛起、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适应的高度对待。

关于旅游景观文化的概念,国内的统一公认的概念还未曾达成一致,学术界也多是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去阐释,沈福煦在《中国景观文化论》认为:“景观文化是一种文化,有更多的社会文化性.......还包括大量的艺术文化内容,文学的、书画的、建筑的、雕塑的、戏剧的等等”。[2]从文化的角度的出发,沈福熙的观点较为符合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因为从文化内涵的构架看,呈现“文化-景观文化-旅游景观文化”的衰减模式,他们之间是包涵与被包涵的关系。本文以下涉及的旅游景观文化的概念内涵即以上述为准。

一、基于物质文化层的空间布局

鄱阳湖水体旅游文化景观方面,江西省江河湖泊众多,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在古代曾是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如赣江在古代是中原通往岭南的主要通道,这也形成了我省丰富的水文化。鄱阳湖的湖体,本身具有很多待开发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潜在旅游点。如今年刚被国家文物局选定为开展水下文物普查的几个点,诸如汉代九江浔阳城、都昌阳城等尘封水底的古城都;历史上曾有“沉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一旦对该水域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进行系统的观察、探测和研究,破解这些谜团,不光其本身的未解之谜得以大白,这些过去让人神往而又无法企及的地方,一起更为独特的人文魅力,必将成为此区域新的旅游景观资源,并且由于诸如此类旅游景观的特异性,其不可替代性的意义更为特殊。

除了湖水体系,还包括数十条联通鄱阳湖的河流,比较大的主要是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这些河流的流经区域更为广阔,蕴涵的旅游景观文化价值更大,如赣江十八险滩、修水流域的“鄱阳湖候鸟生态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各支流的古交通河道,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物质景观,都将是未来提升本地域文化品位,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前提要素。

古村落聚居地旅游景观文化方面,概念上的古村落是指迄今为止已有五六百年以上历史,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保存较好,历史文脉得以传承的村寨、部落。[4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生活理念、建筑风格、建筑布局的古村聚落的存在,为延续区域文化的文脉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也正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的关键。江西省在这方面的资源数量虽然不是多,但是质量和档次在全国皆属上层,如南昌的安义古村、景德镇婺源村庄等,都是代表鲜明的徽派建筑群。

二、基于非物质文化层的空间布局

在中国众多的傩文化中,江西的赣傩文化是其中一个很独特的分支。赣摊始自何时,来自何方,史籍均无记载,只有清代8座傩庙的相关记载,民国时有48部傩神之说, 摊舞称“仰摊神” 或“耍傩神”[5]。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口口相传的非物质形态的傩文化,多加整理和保护,需要政府的引导扶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有部分地域属于古徽州地区,这些地方属徽派文化圈辐射较为明显,如景德镇、鹰潭、南昌等市;这其中开发比较成熟的旅游景点有婺源和安义古村,徽派建筑标志性的白墙灰瓦、高耸的封火墙以明确的视觉符号冲击给游人,起到了较好的文化旅游效果。除此之外,区域内的道教文化资源也很丰富,其中不乏宗教文化重量级人文典故,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旅游区内的张天师典故及现存道观都是可以深入发掘的文化资源。与之相配合的还有区域的风水文化圈,江西对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作出卓越贡献的地域,传统的风水理论即发祥自这里,其中将罗盘纳入传统的“相地”风水勘察流程,更是传统风水学领域一大创新。

三、时空旅游景观文化布局

红色文化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明显的旅游文化优势,从地理分布来看,本区域内除了南昌市市区内存在民国时期遗留下的红色文化景观和建国后兴建的红色文化景观,这些地方依托大城市的物资集散优势和人员流动性强及知名度相对较高的优势,配合以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已经在形成比较成熟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其余大多数此类型旅游文化景观多分布与偏远的山区和城郊结合部,其中还有一些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地方,如余江县境内的烈士的革命根据地等,这些地方大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期被泯灭在历史的烟云中。类似这样的红色旅游景观文化资源,挖掘的潜力还很大,只要配套设施同步跟进,利用文化资源的优势,对李东地方绿色经济也是有很大裨益。

四、结 语

诚如戴代新等在《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一书中所言:研究文化与景观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如何用系统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来看待历史文化......一是如何从文化角度看待现代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和游憩开发。[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景观文化的构建,需要从文化发掘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空间布局的理性梳理,找到切合本地域发展的旅游文化经济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12:1-2

[2]沈福煦.中国景观文化论[J].南方建筑,2001年第1期:40-43

[3]戴代新 戴开宇 .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3

[4]刘华领.文化遗产的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5]曾志巩.赣傩传说与赣傩传播[M],1994:45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