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下名山佛道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下名山佛道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言

《楞严经》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成是妙明真心中物。”

又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佛教认为精神与物质不二,不是两个,心物一元,依正不二。精神与物质是一体两而。

道家修炼到了内观之后,通常也会产生精神物质顿然一体,一炁化三清之类的感觉。对此,王重阳的活死人,丘处机的龙门登临,张三丰的阳神出游,均为此境界之后的神通。

佛道儒不论如何修炼,终究归为一体,“近乎道”。而道则是无始以来被人性化理解了的本宇宙、时空规律。修道一方而需要精进波罗蜜,另一方面,肉身寄存也是颇为重要的。佛家宏法,所以占据名山,而道家则更多从肉身“维稳”角度选择修炼地点。

故此,名山附近,多有修道向佛之人,理清洞天福地,从此灵台安静。

当然,有些大德高僧能超乎外部环境,觉得活死人墓也好,坟冢也罢,都能修行;但是大多数在修炼过程中,还是很忌讳受到心魔折腾的同时,又被外部环境折腾。故此除非秀一下,大多数高人还是喜欢隐修方式的。这样,洞天福地的风水选择就很值得一看了。

风水是依报,即物质环境,人心是正报。衣报随正报转,即是心能转物,这是菩萨境界而对众生来讲,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由于无量劫的坚固妄想,不但不能转化物质,而且已经沦为物质世界的奴隶。故此修炼早期是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的。众生为物所役,流转生死,难出尘劳。所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说明环境的作用,若非如此,何必“孟母三迁”?

1 佛家也讲堪盥

天下名山僧占多,众人皆知。佛教占有峨眉山、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道教占有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茅山等等。凡是名山,都有宗教寺观,一般说来,寺是佛教供佛、观是道教供仙。庙是统称,供神。

早在东晋,慧远法师就在庐山“选精舍,尽山林之美”。到南朝时,其风日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僧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云游天下,一方面是布教,另一方面是选择吉地。唐代自在禅师曾经“命弟子至汀南选山水佳丽处,将以终老。”佛、道之间为了争夺四川青城山,大动干戈,一直闹到朝廷,由皇帝出而才解决。

占据了名山,还要善于选择修建寺观的地点。《园治·相地篇》提出:“略成小筑,足征大观”,这就是说要使寺庙和名山形成“千山抱一寺,一寺镇千山”的布局。应当以点控面,点而结合,善于选择制高点、转折点、空白点,使寺庙选择在最佳位置。

寺观多选在山顶极峰,或者半山腰,或者依傍悬崖峭壁,这样便于极目远眺、俯临凡界。同时可以超世脱俗,表现出神秘的色彩。人们仰看半天云中的寺观,就会想到它是神与人的媒介、是天帝到人间的中转站,是非常神圣的地方。从而提高寺观存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寺观建筑往往采取“土包屋”的形式,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可以藏气避风,十分雅静。敞开的一面是明堂,是进出的场所。又采取“屋包山”,即寺庙沿山坡覆盖,背枕高峰,拾级而上,气宇轩昂,一片黄澄。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坐落在山坡上,两侧有峡谷,谷对面是高山,这种地势,称为“二龙戏珠”,因为佛光寺被两条形似蛟龙的峡谷环绕着。这里取水方便,又不会因山洪淹没。寺的西南有一口井,常年不涸,可谓明证。

湖北武当山建筑也极其讲究风水。张三丰云游武当,见龟蛇盘踞,合乎性命坚固之法,龟蛇温厚灵动兼而有之,才能丹火中种金莲,成就无上大道。于是赞不绝口。从此立为根据地。明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朱棣命令工部督促30万人在武当山修建道教观字。朱棣先后下旨:“尔往审度其地,相其广狭,定其观制,悉以来闻,朕将卜日营建其体。”“今大岳太和山金顶砌造四周墙垣,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其墙务随地势高下。”建筑群要根据山岳来确定建筑用地,建筑物要随地势因地制宜。这话说的不算外行,估计是这位心狠手辣的皇帝指派内行写的。

佛道发展过程中,眼红对方风水好地的事不少,最后经常需要百花齐放的大辩论才能了结。最有名的一次是1258年,那位由大汗蒙哥主持佛道辩论大赛,结果有那摩国师以及萨迦派八思巴等高人参与的佛教代表队大获全胜,全真派为主的道教代表队队长张志敬没有洗雪前任李志常的耻辱,再次败北。结果道士樊士应等17人诣龙光寺削发为僧,并被勒令焚毁“伪经”45部,归还佛寺237所。同时,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场影响深远的佛道大辩论。

由此可见,名山福地,对于传教、修行的重要,甚至到了搏命般的国家级大辩论才能解决。

总之,佛家五明与道家五术,尤其是道家“山、医、命、相、卜”中的“山术”(就是仙术),在修炼过程中,是非常需要外部环境配合的。至少也不能让环境捣乱不是?

古人还是很懂情趣的,虽然谈不上不扰民,但他们至少做到了不扰山水。

2 中国名山的诠释

虽说释迦牟尼不怎么把风水等当回事,但佛教在寺庙的布局上也每每与中国的风水相一致。这也许是中国特色的上有佛经政策,下有风水对策吧。例如在开门问题上,规定相当有堪舆色彩:“佛门坎艮震巽离坤兑七门可开正门,唯乾山一局,辰、巽、巳三向不可开正门”,而门向亦多符合风水理论。如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大门朝向水口,九华山的拜经台寺大门朝向山谷,以达气口的通风接气的效应。

道教在选址的时候,采用的总模式和佛教一样,也是以“四灵兽”为准则,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特点为:“环若列屏,林泉清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可见其所受风水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又道教由于它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而选址又往往远离尘嚣,避之于深山。如安徽齐云山的太素宫,左有钟峰,右有鼓峰,背倚翠屏峰,前视香炉峰。这些都显示出了道教对风水的崇尚和运用。

道教于晋代四川青城山修了上清官,于北魏在山西恒山修了悬空寺,于唐代在陕西华山修了长春洞,又在湖北五当山修了五龙祠,还在安徽齐云山修了石门寺,福建武夷山修了天宝殿,于宋代在山东崂山修了太清官。佛教是外来教,僧人不太讲究风水。但是,任何外来文化一进入中国本土,就必然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外来文化变形,成为“半土半洋”的文化。佛教也受到风水观念的影响,南北朝时,他们寺庙往往修在城镇之中,如南朝自梁时大兴佛寺,楼台殿宇鳞次相望,杜牧有诗感叹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后来为了追求风水,佛寺也上山了。在四川峨眉山修了万年寺,在云南鸡足山修了迦叶殿,在湖北玉泉山修了玉泉寺,在安徽九华山修了化成寺,在浙江天台修了国清寺,普陀山修观音院。许多名山,佛道共同占有。如山东泰山、湖南衡山。

这种说法一方面证明佛道高人破碎虚空的能量,此外,也是给堪舆术张目,顺便拉上符咒术。司马承祯可谓用心良苦。

这些洞天福地,其实很多都是修行者的内心映像。比如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说过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大致说的就是脑海和下丹田灵肉内观的位置。所谓破碎虚空,更多的是打破肉身对于感官的限制,穿过某些膜层,进入内景之中。

但是,更有名气的,还是昆仑。根据各种记载,昆仑不是内景黄庭之类了,似乎是很大的存在。

昆仑山又名昆仑丘,昆仑墟,是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

昆仑山神话起源很古。在先秦许多文献中,皆曾留下记载。《穆天子传》卷二有“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等语:

据诸书所记,昆仑山之状貌大体如下:

昆仑山在中国之西方。

其次,昆仑山不止一个。晋郭璞谓,除海内昆仑外“海外复有昆仑山”

昆仑非地理存在。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认为:“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因此,根据传闻或神话描写的昆仑山,似非实指地理上之某山,而是超世间的仙山。姜子牙只是陆西星拿来打酱油的,跟昆仑无关。

实际上,昆仑跟共工撞的不周山关系密切,甚至不周山就是昆仑的支架之一。而女娲补天,也有可能说的不周山被撞破损之后,昆仑残片乱飞的景象。昆仑,实际上是中国神话的某些源头。

崆峒山是广成子的地盘。他是位复制狂人,因此可见中国的仿制技术源远流长。黄帝向他问道,他说道:“至道之精,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净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干二百岁,而形未尝衰。得我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土。将去汝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矣。”

这段话,要是高僧或者修道者来说,就更形象,广成子应该就是一位修行差不多的道家高人。至于番天印这种武器,跟佛门大手印相似,都是肉身武器。

赤,黄帝时候人,又名宁封子。能积火自焚,随烟气而上下。“栖于青城山,黄帝师焉”。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这位神仙,大有印度瑜伽高手味道,蹈火而过,或者随着热气慢慢腾起。不过这位瑜伽高手,却因为为百姓制造陶器,窑顶塌陷身亡。作为神仙居然出现技术事故,还真是少见。

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左手持青莲华,右手执宝剑,常骑狮子出入,既青年,又威猛,却是无量诸佛母,一切菩萨师。五台山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振那”国的五顶山,因此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说法道场。

普贤多骑六牙白象,代表佛法的大悲力。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的峨嵋山。

四大菩萨里,地藏王菩萨是愿望和理想,大愿;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心肠,大悲;文殊菩萨是智慧,大智;然后就是普贤菩萨的行愿,大行。所以,普贤最不起眼,却代表着草根,执行力,是个优质的白领菩萨。至于白象,象征着勇气,大悲,以及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明显在昭示做事要投入。

三山五岳,各有洞天福地;神圣仙佛,自寻方寸灵山。修佛修道本是修心,有些时候,心就是洞天福地,心即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