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编辑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编辑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国内近年来出版了大量引进儿童绘本,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译文)质量,却是应当重视却尚未得到重视的问题。编辑是把握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的关键,要高度重视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通过理论学习、编辑实践、业务交流和生活观察等途径,提高编辑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以提高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

关键词:

近年来,儿童绘本的出版在国内呈爆炸式增长,由于种种原因,增长贡献主要来自引进版绘本,本土绘本所占市场份额反在缩小。多数引进版儿童绘本都要把外文翻译为中文,一些出版商认为绘本的文字短小简单,没有多少难度,找到什么翻译算什么翻译,编辑时也不对照原文审核,所以,市场上的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可谓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杨永青指出:“一本儿童图书是儿童文学、科学知识、绘画、装帧设计、制版印刷工艺、纸张材料等综合而成的精神产品,要经过许多人的劳动协作而成。它的难点在于不是单独靠作家或画家的努力能使之尽善尽美的。其中最关键的在于编辑。”[1]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是应当引起重视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本文试对编辑工作中如何提高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进行探讨。

一、绘本及其文字的重要性

“绘本”是从日文汉字来的词,英文称picturebook或picture-book,国内以前习惯称作“图画书”。但图画书不是“有图画的书”,而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与连环画(小人书)、漫画、画册及有插图(画)的书并不是同一的。[2]

绘本是这样一种图书,“图画占了大部分的篇幅,承担了大部分的信息传递任务。图画与文字互相阐释并扩大各自的内涵”。[3]

除以图画为主体叙述和传达信息,绘本的图画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图画居于主角地位,而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一些绘本甚至只有图画而无文字;二是在有文字的绘本中,文字并没有下降为图画的从属者,而是与图画共同发挥作用,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起了讲故事的重要角色,特别强调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图画和文字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相辅相成地营造出一个整体效果。

研究认为,在有文字的绘本中,图画与文字有两种讲述故事的形式,一是平行讲述,即图画与文字同时讲述一个故事,二是独立讲述,即读者要结合图画与文字才能理解整个故事;近几十年来,独立讲述在绘本创作中已应用得越来越多。[4]

由此可知,文字的质量在绘本中非常重要,不能轻易视之,编辑者在编辑绘本时,应对绘本的文字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争取以最佳文字达到绘本的理想效果。正如台湾绘本出版家郝广才所言:“越好的文字其实是在描述一种图画。”“作为一个编辑,怎么选择、怎么做出一个吸引人的好东西,这是很重要的。”[5]

二、儿童绘本的文字特点及问题

根据读者对象,绘本可分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大类。绘本出版市场中,儿童绘本比成人绘本占据的份额大得多。

儿童绘本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绘本,是针对儿童的,是给儿童看的。因此,须首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阅读习惯和阅读喜好等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使绘本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此外,儿童绘本还具有如下特征:1. 儿童性。人们对儿童读物的一般要求是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有助于增加儿童的知识和提升其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儿童绘本的目标读者多是幼儿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不能阅读文字较多较长或全文字的书本),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有限,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不能集中太长时间。因此,要求儿童绘本中的文字有趣味,能带来快乐,尽量与儿童过往和现实的生活经验有联系,使之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从而引起快乐感和兴奋感,然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绘本所传递的知识和技能。如果难以理解或不能理解,阅读的意义就打了折扣,甚至没有正向的意义。具体表现为,文字要清晰准确和有美感,语句结构不能太长太复杂,用词用字不能深奥冷僻和莫名其妙。2. 朗读性。儿童绘本基本上都是由成人买给儿童的,阅读过程中也多是亲子共读。成人与儿童一起阅读绘本时,由成人朗读其中的文字给儿童听;儿童在开始认字看书时,也多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儿童喜欢听到有生动意象和朗朗上口的词句,因此,儿童绘本中的文字要注意做到声音美,要重视文字的可供朗读性。中文是非常优美的语言,自古以来对音韵之类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丰富,例如古代诗词的四声、押韵之类,儿童背诵唐诗宋词,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朗朗上口、动听悦耳,具有声音之美,具有很强的可朗诵性。编辑儿童绘本的文字时可借鉴之,多使用叠字、象声、押韵以及生动形象地描述动作、形态和色彩等的文字技巧,让读者朗读起来既有美感又不拗口或枯燥。3. 互动性。有文字的绘本中,文字与图画共同发挥作用,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特别强调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图画和文字之间取得一种平衡,互动地营造出整个效果。儿童阅读绘本时,会根据文字加深对图画的理解,根据图画扩展对文字的理解,从而实现恰到好处的阅读体验。引进版儿童绘本中,原文简练精到,但译文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影响到图画和文字的平衡,影响儿童绘本的阅读效果。因此,编辑要对照图画、原文仔细理解,把握好译文的表达。创造绘本“跟拍电影一样,只是规模小一点”,[5]而对于绘本这个“短电影”,译者只是“角色”,编辑才是“导演”,编辑更应从整体效果和全局来把握绘本,要有很高的思维敏感度。4. 节奏感。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对节奏敏感,喜欢有节奏的东西,喜欢感受音乐类的律动和乐趣。“儿童绘本虽是给儿童看的,但丝毫马虎不得,精彩的节奏感能让儿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期待着故事的发展与高潮。”“有一部分绘本会在故事情节里穿插安排一个多次重复的结构。这种重复以两种形式来表现,一种是以纯粹文字来表现,朗朗上口。”[6]儿童绘本至少要求三方面的节奏:一是图画、文字和设计共同构造的整体讲述的节奏,二是图画表现的节奏,三是文字的节奏。文字的节奏又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文字的断句及标点,在绘本中起到调整叙述节奏的作用,处理不好就会破坏原文精心设计的讲述节奏;二是儿童绘本的文字本身的节奏,除前面说过的音韵上口外,很多儿童绘本中会多次重复使用一些词语、句子,这既是为了让儿童在重复中学习语言表达,也赋予了作品一种明快、简洁、单纯的节奏感。尽管这种儿童绘本中的很多表达在成人看来相当唆,但在编辑中文译文时,不能进行简化,只表达其意思而不展现其声音上的节奏感。

以上四个特点并不是截然分立的,有时是互相交叉的,在编辑工作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里试举几个例子,加以阐明。

郝广才曾以美国绘本《野兽国》为例:“这本书里面还有儿童语言的运用。比如她说有个东西很妙,就说我很爱你,我要把你吃掉。这个表达大人看起来很矛盾,可是小孩听起来很爽。一些小孩的思考我们是可以拿过来用的,但不要“牙牙”学语。作者这里其实运用了一个儿童的经验,他童年时,家里的三姑六婆就捏着他的嘴巴说,我们很爱你,我们要把你吃掉,就这样。”[5]

美国著名绘本作家婉达・盖格的名作Millions of Cats开篇就讲:“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n old man and an old woman who were very lonely. ”对其中的“old woman”一词,南海出版公司版(彭懿译)的译文为“老太太”,[7]东方出版社版(夏夜译)的译文为“老奶奶”,[8]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版(韦春红等译)的译文为“老奶奶”。[9]这三个译法(及直译为“老妇”)表面上看都没错,但“老奶奶”比“老太太”更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认识。成人带儿童见到年老妇女时往往叫儿童喊她为“老奶奶”而非“老太太”。考察中文“太太”的词源可知,从前人们称妇女为“太太”,含有很大的尊重意义,但现在生活中的“老太太”一词已变成没有什么尊重感的词语了,多数时候还显得生疏甚至略有贬义,而“老奶奶”则仍有对长辈的尊重感和亲情感。

再看婉达・盖格的绘本Snippy and Snappy中,两只小田鼠名字的拼写形式和发音都很相似,东方出版社版(李朝江等译)的译文为“急忙鼠”和“机敏鼠”,[10]山东文艺出版社版(杜可名译)译文为“淘淘”和“闹闹”[11],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版(韦春红等译)译文为“斯妮皮”和“斯纳皮”[9]。其中,第三种译文是按照一般翻译中人名音译的办法,中文字具有形、音、意,但让人莫名其妙,田鼠名按原文读顺口,按中文则不那么顺口。第一种译文遵守了翻译学中的“归化”办法和“接受美学”的理论,除在写法上没有类似,但表达了原文的含意(能让人联想到小田鼠的机灵),也兼顾了原文的音韵。第二种译文也是“归化”翻译,也照顾到音、意,但原书中两只小田鼠并不是很淘很闹,只调皮了一次而已。所以,相比而言,第一种译文最忠实于原文本,又兼译文的音、形、意美,且更能为儿童所接受。郝广才以《大象Horton孵蛋记》为例道:“文字是有声音、重量和外形的。这只大象为什么叫Horton,这是很有重量的,很符合大象的形象。如果这只大象叫Mini,就惨了。小孩子识字不多,他学会语言是听过来的。”[5]

英国著名绘本作家比・波特的名作The Tale of Peter Rabbit,原书中有这样三段文字(旁边各配一图画):

“Flopsy, Mopsy and Cotton-tail who were good little bunnies, went down the lane to gather blackberries;”

“But Peter who was very naughty, ran straight away to Mr. McGregor’s garden,”

“And squeezed under the gate!”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版(吴青等译)的译文是这样的:[12]

“弗洛普西、默普西和棉球尾都是听话的孩子,他们到小路边去摘黑莓子了。”

“比得却十分淘气,他径直奔向了麦克莱高先生的园子。”

“他从菜园子的篱笆下面挤了过去!”

且不说其中“Flopsy”和“Mopsy”等名字译文的笨拙,看原文中三段分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各分句间用分号、逗号隔开,最后用感叹号,译文却把分句间标点处理成句号,使分句成为独立的句子,而在第三句还不得不增加主语“他”,结果减轻了原文的紧张气氛,拉长了停顿,拖慢了鼓励读者继续翻页的节奏。[13]而且,最后分句的译文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因为原文没有细说是怎么进门的,旁边的图画清楚描述了比得兔是从关着的小木门下挤进园子的,原作是让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让读者自己理解和建构故事,此译文却累赘地把图画意思掺进了文字里,打破了图画和文字的平衡,降低了图画和文字的互动,也削弱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其实,第二分句末可用逗号,而第三句宜译为:“从门下挤了过去!”[14]

The Tale of Peter Rabbit在国内出过多个译本,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版(吴青等译)这个版本为解析案例,一是因出版商的营销宣传中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冰心为号召,说是冰心之子翻译的,质量有保证;二是因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是出版少儿图书的专业大社,其编辑工作者应有比较丰富的编辑儿童图书的经验。

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可知,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确实问题不小,作为绘本出版“导演”的编辑工作者,实在应当高度重视之。

三、提高儿童绘本文字质量的途径

国内出版商引进的外版儿童绘本,都是那些经过市场和读者检验过的好绘本,可以说是没有差的。因此,要提高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关键在于国内出版社的编辑。除责任心等等的一般要求外,编辑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1. 多学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儿童绘本的编辑,在生活实践中要有童心,对儿童要有爱心和兴趣,注意观察儿童的言语,了解和把握他们(及其家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从有关专业书本或课堂上,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以从理论上对儿童有更深入的认知。对儿童绘本的服务对象――儿童――的了解和认识越多,在开发针对他们的绘本时,就越能准确把握其需要,越能编辑出高质量的儿童绘本,不能闭门造车,或想当然。2. 提高绘本鉴赏能力,把握好儿童绘本的发展方向。一是要多看优秀儿童绘本,多看有关展览会,多与相关人员交流,不要孤陋寡闻、孤学无友,提高对绘本的直接认知;二是要看一些有关绘本特别是儿童绘本的理论书籍,从理论高度对儿童绘本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负责编辑出版的儿童绘本,更应懂得欣赏,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向中国儿童展现出原作品的好处妙处。3. 提高外文和中文水平,学点翻译专业技能知识。现在很多引进版儿童绘本的译者,本身并不是学习翻译出身或缺少翻译经验(特别是儿童读物的翻译经验),许多学习外语者也是外文比中文好,能理解外文意思,但不知道怎么表达为最好的中文。要想编辑好引进版儿童绘本,编辑者最好要懂得外文原文,学习一点翻译学理论和翻译技巧,这既有助于欣赏和理解原作品,也有助于对照原文审校译文,能认识翻译者做得不恰当的地方,并能够进行编辑改进。由于引进版儿童绘本是给国内儿童看的,基本上是以中文呈现的,中文的文字质量要求较高,因而对编辑的中文水平要求也较高,对诸如音韵学之类,都应有所了解。4. 要培养自己的儿童绘本翻译人才队伍。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外文图书蔚为壮观,但能称得上翻译家的不是很多,能称为儿童读物翻译家的优秀译者更为稀少。鉴于引进版儿童绘本的市场前景如此之大、竞争又如此激烈,出版社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赢得竞争的主动,就应在工作中注意发现翻译人才,培养自己的翻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