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论写作与生活的三层伦理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品之所以能吸引人,一要有广泛性,二要有超前性。前者指的是群众基础,即真实的生活现状;后者则需要有一颗敏感的灵魂。一个对生活之事敏感的人,其情感必定是丰富的:品客观之生活,化为笔端之寓意;品生活之茶道,化为作品之甘淳。生活与写作,就像芝麻与香油,唯有把生活中的人、事、物慢慢研磨,才能酿成浓香四溢的香油。
关键词:写作 生活 伦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1-0085-02
作者简介:李宁(1979―),江苏徐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徐州市第五中学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说文解字注》:“母,牧也。牧者,养牛者也,以譬人之乳子。引申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曰母。” 万事蕴于生活,事出遂成素材,落于笔端即为作品,它可启人心智,可抒人情怀。生活之事累积万端,方有源泉般的写作灵感。2003年,著名作家张抗抗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作过一场题为《写作与生活的关系》的演讲,开篇就提出了四个疑问“我们在写作中所承载的思想与内容从哪里来?我们在人群中如何寻找素材?作家是作为生活中一个具体的人存在呢?还是作为一个写作人存在于生活中?”这些问题都指向生活赋予写作的内涵。她提出两个概念――“接收器”和“过滤器”,她说:“ 人应该是‘接收器’,接收每天生活所传达的各种信息;而写作者还应该是个“过滤器”,过滤无用的信息,留下被自身关注的信息,成为写作素材。”这种逐渐累积的素材包括对事物的认知,观察与思考。作品之所以能吸引人,一要有广泛性,二要有超前性。前者指的是群众基础,即真实的生活现状;后者则需要有一颗敏感的灵魂。一个对生活之事敏感的人,其情感必定是丰富的:品客观之生活,化为笔端之寓意;品生活之茶道,化为作品之甘淳。生活与写作,就像芝麻与香油,唯有把生活中的人、事、物慢慢研磨,才能酿成浓香四溢的香油。这是二者伦理关系的第一层――写作源自生活。
生活也是写作的妻子。在这里,似乎生活的角色变了,相较于母亲,仿佛此刻降了辈份,与写作成了平辈。事实上,每一位母亲都是一个男人的妻子,而写作,就是一个懂得生活的男人!
社会中,夫妻生活实实在在,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相扶相帮,体现了男女之间的协作与互补。写作与生活的婚姻亦然。生活中的一切琐事都会在婚后使人烦恼,日子过得平淡了,缺少了以往的激情与浪漫,逐渐由婚前的一杯果汁变为一杯凉白开,但这却是最原汁原味的生活。夫妻俩几十年如一日的相处,会形成一种淡然的和谐,那种相知的默契总在一瞬间令人神怡。临别时的眼神,归来时的问候,温馨时的缠绵,尴尬时的宽容,这些都可化字成章,凝成美文。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生活体悟,你会觉得,原来凉白开也有一种独特的滋味,它不仅甘冽爽口,还富有韵味,这其实是最珍贵的。
看冯尔康的《清人生活漫步》和《古人生活剪影》以及伊永文的《古代中国札记》和《宋代市民生活》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仿佛徜徉于中国古代某一个朝代、某一个城市的街道,左顾右盼,均是趣事,浓郁的生活气息迎面拂来。其中一篇名为《商标招幌》,是介绍中国商标的历史。在你补充历史知识的同时,还会被作者那文白兼具的语言吸引,为所引书目的琳琅所叹服,这无疑是一次美的享受。这些书中的一篇篇文章,皆是留意生活,用心观察,凸显细节,呈现事物的佳作。读罢,我们不仅知道了“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儿”铜板是中国最早的商标,还见识了爱国诗人陆游的博通学识与盎然兴致,甚至还了解到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在三桥街许仙遇雨借伞的那把伞,是“清胡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真是处处彰显生活韵味。生活中可写之事、可状之物、可绘之人、可述之情真得太多了,这也许就是写作作为一种职业可以独立存在的一个原因吧!读林非的《半个世纪的思索》,看到了作者在京生活五十年的某些片断,撇开林先生那睿智的思想,深刻的表达,还有他那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的职务,只他对北京生活的那份热爱与眷恋,都足以打动我们每一个青年读者,这让笔者不禁又想起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两位文豪都能如此融入生活,体己抒情,吾辈岂能不感恩生活给予的馈赠?
生活提供的是事件原型,而写作却可以把它描绘成故事。
学人的生活有其津津乐道之处。如张世林,他在主编了六卷本《学林春秋》(朝华出版社出版)后,因“干工作上瘾”, “在干的当中触类旁通后,生发了一些新的想法”(张世林语),于是他又编著了三卷本的《学林往事》。这厚厚的九卷书,无处不凸现当代学人的雅致与灵性、勤勉与耐苦、清欲与投入,在每位留名青史的学人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都有着无限的热爱。
这便是写作与生活伦理关系的第二层――写作融入生活。
“情人”一词在当代曝光率很高,与之链接最多的是“浪漫”。而“浪漫”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条解释:一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二是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在此略谈一下“浪漫主义”,它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夸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在中国其创作源头为屈原的《离骚》。在其分类中,笔者喜欢“湖畔派”的消极浪漫主义,因其有一种怀旧的暖黄色;而不喜欢“美国船长”似的积极浪漫主义,那种突破现状,预示未来的激情,普通人承受不了。如果把写作看成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我想他一定希望有一位“浪漫的情人”陪伴。“情人约会”,喜昏黄的灯光,须浓阴掩蔽,如在人迹罕至却风景优美的所在,那真是情景交融的幸福了。这绝不同于被母亲絮叨般的教化,更不同于妻子亲切的叮嘱,此时的心境早已融入浓情蜜意、话语缠绵之中了。目光迷离,看到桃花朵朵;心波荡漾,泛起点点涟漪,真是“枝儿欹曲叶沃若”呦!
写作不仅给人以情感的熨帖,还着实给人以心灵的慰藉与启迪。林清玄的“菩提系列”真的会使你眼亮清新,心脾皆爽,如沐甘霖,如啜晨露。听《佛鼓》,食《清欢》,过一个《养着水母的秋天》,作个真正的《自由人》,他的文字透着禅机,渗着佛理,令人――尘世间忙碌之人――明白了什么叫宁静的心、淡泊的志。也许这就是文章所应有的理趣。
这便是写作与生活伦理关系的第三层――写作提炼生活。
若把写作比作男人,那么生活便是女人。而这个女人在男人的背后不断地转变角色,或母亲、或妻子、或情人。女人如水,浇灌着男人耕作的土地。土地肥沃,禾苗茁壮,收获丰满,那时男人拭去额上的汗水,咧着嘴冲着女人傻笑,而女人则默默低下头,择选着明年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冯尔康.清人生活漫步[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冯尔康.古人生活剪影[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伊永文.古代中国札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伊永文.宋代市民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5]张世林.学林往事[M].北京:朝华出版社,1999.
[6]张世林.学林春秋[M].北京:朝华出版社,1999.
[7]余秋雨 等.“余秋雨眼里的中国文化”系列四册[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8]林非.半个世纪的思索[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