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门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用药的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门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用药的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A组和B组两组,其中A组60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B组60例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阿奇霉素治疗CAP临床疗效较左氧氟沙星好。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奇霉素治疗CAP临床疗效较左氧氟沙星。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左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导致CAP病原体种类较多,其中肺炎支原体为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而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大环内酯类药(阿奇霉素)的抗菌谱均能覆盖这两种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门诊医师治疗CAP的经验性用药,故比较了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4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8~52岁。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①新进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音;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CAP的临床诊断依据: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

排除标准:①对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A组静滴阿奇霉素0.5g,1次/日;B组静滴左氧氟沙星0.4g,1次/日。总疗程均7天。

观察指标: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包括体温、咳痰、呼吸困难、胸部音等变化;血常规及X线胸片等辅助检查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3天内发热症状缓解至消失,7天内咳嗽、肺部音消失或者显著缓解、血常规及X线胸片恢复正常;②有效:1周内体温恢复正常范围,咳嗽及肺部音有所减轻、血常规及X线胸片正常或明显改善;③无效:2周内症状没有好转,或者病情加重。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A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3.3%,B组6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咳嗽停止的平均天数是5.2天,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2.9天;B组咳嗽停止的平均天数是8.4天;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是5.1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

讨 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导致CAP病原体种类较多,其中肺炎支原体为最常见的病原体20.7%,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0.3%。同时覆盖这两种病原体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是门诊医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阿奇霉素是十五元环大环内酯广谱抗菌剂,化学稳定性增强,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且组织渗透性好,具有增强免疫和杀菌作用,口服用法吸收很充分,能很快分散到各个组织,组织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当血药质量浓度降低时,组织器官中的药物释放出来,可以使血液和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在很长时间内都保持在要求的指标范围内,这也能使药物长时间的发挥作用。本次研究中,A组总有效率93.3%,B组总有效率68.3%,证实选用阿奇霉素作为CAP的经验性用药疗效较好。

左氧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该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而起杀菌作用,且在体内分布广,组织渗透性好,在肺巨噬细胞和支气管上皮覆盖液中的药物浓度超过血清浓度,能充分到达下呼吸道感染部位。本研究中B组总有效率较A组明显低,可能的原因是门诊就诊的CAP患者支原体感染更多,从而导致左氧氟沙星疗效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 刘又宁,陈民钧,赵铁梅,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3-8.

3 王佩东.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的体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