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首堵”,北京交通专家怎么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年,我刚刚开始做城市交通规划的时候,有人嘲笑我,你连汽车都不会开,怎么去做‘城市交通规划’?而现在,当我谈论‘城市交通规划’时,又有人质疑我,你自己整天开着个车,哪里能懂得公共交通是个什么样?” 谈起自己的工作,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有点无奈。
作为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从事北京交通的研究工作已经20多年。在他这个位置上,“交通拥堵”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也知道,有人把北京叫做是‘首堵’,调侃容易,但关键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不给力的公共交通
“80年前的纽约堵。50年前的伦敦、东京,也都比较堵。到90年代,亚洲四小龙腾飞的时候,韩国的首尔、我们的台北也都是堵。今天轮到大陆了,也在堵。”
郭继孚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交通之于城市如同人体的骨骼和血脉。为此,他专门研究过日本东京的交通问题,发现东京的轨道交通密度非常高,相比之下,北京的轨道交通密度就远远不及东京。在美国的曼哈顿地区,77%的家庭没有车,这个地区的人大都依靠公共交通出行。“北京为什么这么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共交通系统不给力。”
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目前(五环路内)的交通线网密度仅为0.23公里每平方公里,但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线网的密度一般是在1.2公里每平方公里左右。对此,郭继孚认为,要解决城市拥堵这个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惟一的办法。
“其实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根本的手段在哪里?根本的手段一定是靠公共交通。”郭继孚说,“但是实际上,我们没有公共交通的路权,或者说,路权不够,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又欠缺。”郭继孚表示,尽管北京已拥有一个很强的公交专用道网,但关键时间在拥堵的地方,专用道是断的,成不了网,导致公交出行时间实际上是小汽车的2至2.5倍。另外换乘不好,最远纪录是1.2公里,”这样的服务水平很多人适应不了。”
他告诉记者,纽约曼哈顿的最新措施是,“单车道,公交专用,小汽车不能走;三车道,两边公交专用,中间小汽车单行;四车道,两条给公共汽车用。”而中国相关部门规定,必须有三条车道以上才可划公交专用道,但是,“如果路很宽,不堵车,划公交专用道有什么用呢?”
郭继孚并不认为自己反对发展汽车,“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对,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城市实际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选择住在曼哈顿、北京,你就一定要想一想,在这个地方开车是很难,很贵的。而反过来,如果你住在天津的蓟县,或者是住在北京的密云,在那样的山区,要发展轨道交通是非常昂贵的,也是非常浪费的。那个地方的交通靠什么解决?我认为最佳解决方式还是小汽车,汽车应该选择地方去发展。但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只能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不假思索地在城市中心区域发展汽车将是灾难性的。”
停车费用过低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停车占用的空间其实非常大。在北京,车位与住宅两者的价格却相距甚远。郭继孚介绍说,与国外相比,北京的停车费过低,这就造成没人愿意建停车场或停车楼,而另一方面停车费过低又刺激了消费者买车。
“哥本哈根超过40%的人靠骑自行车出行,新加坡牌照拍卖最高30万人民币。 在香港,有车位才能买车,一个车位的价格是200万港元。而在北京,2005年73%的出行汽车不交停车费,到2010年,这个比例上升为80%,根据我们的测算,这相当于一辆车5次出行只有1次交停车费。――也就是说,在北京开车实际上是占便宜的。”
“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东京比今天的北京还要堵,”郭继孚告诉记者,“日本早在1960年代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国家层面上立刻制定了一个严格的法律――《车库法》,规定买车必须要有停车位,如果没有车位,抓到或造假的,就罚款20万日元,还要蹲监狱三个月。”此外,日本政府他们花十几年时间进行了一项“扫马路运动”,不允许乱停车,违规停的话,抓住一次扣两分,罚款一万日元,三次吊销驾照,如果连续三次被吊销驾照,就终身禁驾――“东京就是这样痛苦过来的” ,郭继孚说。
虽然屡次建议提高北京的停车费用标准,“但是一夜之间把北京的停车费调成‘天价’并不现实,市民将无法接受。”郭继孚表示,解决停车难,一方面是建设一批停车场、停车楼,另一方面是通过经济手段严格管理。
而事实上,北京曾经大幅度提高过停车费用,“我们提了价格后发现,提价的那个车位空着,然后旁边就可以随便停。所以即使我们提了价格,实际上我们的停车费用仍然是低的,没有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的价格就是失效的”。
限行、限购能缓解拥堵吗?
尾号限行、摇号购车、征收拥堵费……最近几年频繁出台的北京交通政策,屡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作为这些政策的制定者之一的郭继孚自己却并不认为限行、限购措施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限购缓不了堵,限购是为了不要那么快的堵死。”
“我认为,汽车的发展一定要适度,要适合我们城市密度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定要让小汽车付出它应有的成本。同时我们还必须要不遗余力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同时也包括要改进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郭继孚认为,造成北京成“首堵”的主要原因是人多、车多,应该更多地利用经济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增加私家车使用成本,引导市民转变出行的理念和出行的方式,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是相对可行的一项措施。”单纯地使用行政手段太刚性,不柔和,而且容易引起民众情绪的负面反弹。
郭继孚表示,发展智能交通是城市交通今后的一个重点领域,“在北京,我们已经在开始尝试,比如,我们有专门的信息系统来观测北京的交通运行强度。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北京每一天所产生的2000万人次的公交刷卡量是从哪儿上车,从哪儿下车的。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对这个数字进行现网优化。同时,我们还要对市民提供社会服务,我们已经建设了一个非常大的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可以实时反映路况信息,这个信息,普通民众在手机上也随时可以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