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榜单有猫腻 刷榜疯狂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一年的时间已过,在这期间我们好像并没有听到更多关于“刷榜”的声音,是产业链断裂还是在地底下偷偷地发展壮大呢?
惊心动魄六小时
在北京中关村某小区150平方米的民用住宅里,靠窗的两台苹果电脑前,分别坐着某iOS平台APP开发团队的CEO吴枫和CTO王宇。刚刚接到的一个电话让二人顾不上手边热乎乎的汉堡和薯条,他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字。
一场APP Store的地下刷榜行动即将开始。
此前,吴枫的APP日均下载量只有60次左右,上线10天,仅积累了不到1000次的下载量。替他刷榜的“APP推广”公司承诺,可在12个小时之内刷出6~8万个下载。刚刚的电话就是“APP推广”公司的客服打来的,他提醒吴枫,五分钟后刷榜行动开始。
吴枫看了一下时间,11:55。在他的苹果后台开发者账号的页面上,他和王宇看到下载数900个,评论16条。二人无话,只有室内十多台计算机的散热风扇在运转着,发出轰轰声。
12:00一过,吴枫和王宇开始紧张起来。12:02,第一个下载出现了。12:04,增加了15个下载。12:10,40个下载,1条评论。到13:00,增加了1350个下载,10条评论。二人发现,刷榜刚开始时,下载量和评论数增长得很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时间内的下载和评论数增长得越来越快。15:30,坐在一旁拿着iPhone在APP Store里查看效果的王宇兴奋地对吴枫说:“我们进Top100了。”两个人一直盯着疯涨的下载数和评论数,他们那股兴奋劲儿只在看世界杯时才有。狂热持续了6个小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吴枫的APP所向披靡,成功挺进Top10,而桌上的汉堡包早已冷掉。
刷榜对于互联网那头的“APP推广”公司来说,只是一次日常工作。而完成这次刷榜任务的就是贺小松领导的一家公司。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见到贺小松和他的公司时,一切关于刷榜的疑惑犹如拨云见日一般彻底明朗了起来。
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座办公楼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贺小松,很难想象装修如此豪华的办公场所能与见不得人的“刷榜”产业联系起来。而贺小松也毫不避讳地大谈特谈他们的“地下工作”,并强调他们是刷榜行业的领跑者和祖师爷。
贺小松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2009年注册成立时公司只是一个五六个人的小作坊。做刷榜之前,一直在做网络营销,包括在论坛发帖灌水、写企业软文、在电商平台上刷好评等,也因此积累了众多客户资源。
“我们其实也有一些阳光的广告业务,但是当时PC端的正规广告,毛利不到20%。而做刷量业务的毛利可达40%~70%,所以这是我们最初主推的业务。”贺小松说,2010年之前,其PC端刷量的业务销售额一年达8000万元到1.2亿元。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PC端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在下降,到2011年其业务下滑了40%。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苹果2008年推出应用商店,贺小松和他的团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他们发现这些APP在推广时各大榜单的排名起了关键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下载量。
“2010年开始尝试APP刷榜业务。刚开始很多公司比较抵制。”贺小松说,“我们拿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的刷榜给他们看,看完后他们开始尝试小金额的操作,尝到甜头后开始签一些合作。当时的客户数虽然很少,但是毛利很高,能达到80%。我认为这个谈不上道德范畴,这就是一种商业操作。”
编外人员是主力
很快,贺小松发现“小作坊”式的操作无法持续,“我们没有名气,很难赢得客户的信任,结款上也出现很多赖账。”因此,2011年6月,贺小松的公司合并了另外两家在互联网上刷流量的工作室,开始公司化运作,“我们是可以开发票签协议的,正规向国家纳税。”
规模化之后的新公司以APP Store刷榜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配备了6个核心技术人员,另外负责监控和调节系统的运营团队有6到7人,负责客户的销售团队有2到3人。目前,刷榜业务核心团队有20多人,在贺小松看来,刷榜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业务,其中人力成本占整个运营成本的30%~40%。
公司在核心团队之外建立了将近3万多人的编外团队。“我们的编外人员是全国残联的资源,从2009年开始就陆续在积累。他们刚开始接一些投票业务、网络水军和微博的业务,分布在全国各地。”对于这部分编外人员,贺小松称有专门的ERP系统进行管理。实际上,每个兼职人员按照每个月的业务量来算,平均收入仅为1000到3000元钱。
除去人力成本,还有50%~60%的账号和销售成本,以及10%~20%的坏账。硬件则被贺小松算在公司成本里,不计入具体项目,其实硬件基础都是从2009年开始做刷量时积累下来的。因此,做刷榜的实际成本并不高。“有人、电脑、服务器、VPN账号、IP和银行卡,刷榜就是流水化操作。”
在贺小松看来,规模化运作,更重要的是为了结款顺利,也让刷榜业务看起来“更可靠”。他还请了专门的律师事务所来做法律咨询,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如果泄露了客户信息,公司需要赔偿10万元。“打死也不说”是刷榜行业固守的职业道德,刷榜公司都拒绝透露任何服务过的客户名字。
对于刷榜可能带来的下架风险,贺小松却有意轻描淡写。根据公司制定的刷榜合同,如果有应用因为刷榜业务而被下架,公司将赔偿100万元。“我们跟苹果有沟通,如果苹果下架作的产品,要对我进行赔偿,所以我们才敢肆无忌惮地这么操作。”
目前,公司的累积客户超过300个,月销售额达500万~600万元。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刷榜业务的毛利开始降低。“最开始榜单前10名能卖到4万元以上,现在前10名能卖到2万元已经很不错了,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有利可图的。”贺小松说。
刷榜不是技术活
刷榜在技术上其实没有难度。登录一个苹果iTunes账号,在应用商店进行下载,然后更换计算机IP地址换另一个账号再进行同样的操作。由于在美国区注册需要绑定信用卡,在中国区不用,因此中国区账号很容易泛滥。如果同一个IP地址下载过多的应用和做过多评价,苹果就会认为这个IP有作弊嫌疑。所以,刷榜的关键是拥有多个iTunes账号,刷榜时更换不同的IP,而采用VPN更换IP是个省时、省力的做法。
在贺小松的公司里,接到刷榜任务后,首先由ERP系统根据各地的兼职人员分配人力储备,同时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有效账号。“我们了解服务器更新抓取有用数据的规律,会按照客户规定的时间,集中冲上去。”目前,影响iOS平台上榜单排名最核心的就是下载量数据。
如今,苹果更新了排名算法,刷排名已不如一年前那么迅速。目前APP Store榜单也存在众多变数,但贺小松仍充满信心:“需求量在那儿摆着,有排名的地方就有江湖。再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苹果不管怎么变化,总有规则可循。2012年7月份的调整,我们在10天之内就攻克难关了,而且我们也大概了解苹果锁榜的时间,知道哪些时间段操作会更好、代价更小。”
有排名就有江湖
刷榜在iOS上疯狂生长的同时,Android Market和国内第三方应用市场也被刷榜产业缠身。但由于国内第三方Android应用市场达几十家,单刷一家对整体下载量影响不大,而且各家的排名算法也不一样,难度更大。同时,一些应用市场排行榜类似广告,是直接出售的。所以刷榜在iOS上更密集。
然而,贺小松却坚持,刷榜是一门正常生意。他计划未来把公司的刷榜业务量做大,设计新的商业模式,采取竞价排名的方式做刷榜,谁出的价格高位置会高一些。同时也要走向国际,开拓日本榜单、欧美榜单。他透露,公司开始接触国内一些VC,“单纯以刷榜这个业务去融资不是特别靠谱,需要包装,具体如何包装暂时不方便透露。但风投对我们的刷榜业务不提倡,也不反对。他们看重的是刷榜为我们带来的比较稳定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