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管理与信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管理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要实现管理的目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必须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这就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要充分考虑被管理者的特点,考虑他们的需要和要求。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信任是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所以现代管理理论在所谓X、Y理论之后,由美国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1981年提出了Z理论,把信任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认为信任可以使企业内的部门做出牺牲以顾全企业整体的利益;信任可以使员工坦率和诚实地对待工作和他人,忠实于企业,关心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信任现象有三种构成要素: 信任者、受信任者和信任的内容。在信任者和被信任者的关系中,信任者是主导的方面并决定着信任的内容,因此信任的实质在于信任者对被信任者期望的信心,即相信被信任者会以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行为,但是被信任者之所以会按照信任者的期望行为,是因为这一期望也符合他自身的利益,所以,信任的基础是利益。
在企业内部,企业的发展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利益所在,二者的利益不同程度地同企业的发展连在一起,企业的发展固然是管理者的利益所系但同时也会使被管理者受益,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就是要让员工形成自己同企业、同企业的管理者是利益共同体的观念,这样就能调动起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管理者相信员工能够按照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工作、相信员工自我管理的自觉,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相信自己可以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员工就能够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工作,使企业充满活力。因此,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提高效率不能单纯地靠硬性的管理指标和手段,还必须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信任,正如美国洪堡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克劳斯・奥弗所说:“只有在社会协调的信任资源能够被更好地保护和激活时,社会秩序的质量和运用权利、金钱和知识媒介的效率才可能被极大地提高。”(《我们这样才能信任我们的同胞?》马克・沃伦主编:《民主与信任》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如果工作场所安装了监视器,员工感受到的是管理者对自己的不信任,即或管理者将其说成是为了防贼防盗,被管理者也往往会认为是在监视自己而拒绝相信,而“不为人所信任总是使人感到屈辱,当我们怀疑这是因为人们认为我们不值得信任, …… 时, 更是如此。”(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46页。)这种屈辱感损害了人的尊严,足以颠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在直接的意义上,它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员工是外在于企业的,是一些不关心企业的发展和命运、不能自觉主动做好自己工作的人,是一些非严格监控就不能够履行职责的人,这必然会使员工产生被排斥、被拒绝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会使员工怀疑自己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失去工作热情甚至厌恶否定自己的工作。
如果员工感到自己遭到了企业的排斥和拒绝,他一定会反过来产生对企业的排斥和拒绝感,同企业离心离德,在这样的情绪下,有效率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严格的监控会使企业有秩序,但秩序仅仅意味着对规则的遵守、对指标的完成,这对企业固然是必须的,然而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仅仅有秩序是绝对不够的,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的自身的潜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员工真正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而信任是员工形成主人意识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安装监视器这种容易使员工产生不被信任感的行为是不是应该检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