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颈肌改变与颈椎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颈肌改变与颈椎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颈椎病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从传统认识认为颈椎病属退行性疾病,与椎间盘突出有关,近年来研究证实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周围的颈肌改变或病变有紧密关系。颈肌由于本身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决定其容易发生劳损和退变,颈肌的改变致使肌肉张力不平衡,导致颈椎静力平衡失调,引起颈椎骨关节系统发生病变。现将颈肌改变与颈椎病关系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 颈肌劳损;颈肌改变;颈椎病;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普遍化的趋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真正意识到颈椎病研究的重要性了。人们对颈椎病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单一的认为与骨性改变和软组织改变转变为与颈部肌群的改变有密切关系。颈椎病其原因和机制尚未明确,但一般认为是多因素造成的结果,也有不少研究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相关肌肉损伤或病变后痉挛导致颈椎的椎间盘和颈椎的相邻组织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引起的综合征,颈部肌肉的发展和治疗对颈椎病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针灸学的研究为颈肌改变与颈椎病的关系研究提供了客观证据。笔者通过学习有关文献,对颈肌改变和颈椎病的关系研究做如下综述。

1 颈椎病的认识

1.1 颈椎病的定义和发病原因 颈椎病的病因有外伤、劳损及解剖变异等,劳损是其主要原因。首先,颈椎病的发病与颈椎长期受到异常应力有十分密切关系。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临近组织受继发性改变多的刺激或压迫,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有颈肩臂背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恶心,耳聋耳鸣,视物不清,四肢活动不良,麻木不适,胸闷,心慌,血压升高,椎动脉扭曲实验征均阳性。头枕部或上肢痉挛,严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瘫痪[1]。发病机制复杂,以椎间盘及椎间关节的退变为基础,软组织和骨组织的损伤退变、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平衡失调有关,彼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颈椎病的发生常因工作姿势、睡眠姿势不良、颈部风寒,导致颈部肌群斜方肌、提肩胛肌、菱形肌等不同程度的静力性损伤,颈椎静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与椎间盘错位,如果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则直接引发颈椎病[2]。

1.2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1.2.1 传统认识-骨性学说 众所周知,传统观点认为颈椎病属于退行性的疾病,从椎间盘退变到椎间隙变窄、椎结失稳,导致椎间隙内部压力升高和分布均匀,髓核发生移位、突出甚至脱出,从而压迫了脊髓、脊神经根、窦椎神经、椎骨内血管,引发各种症状,椎间韧带损伤、松弛,引起椎体不稳,椎体骨膜受到牵拉和挤压,产生局部微血管破裂与出血、血肿,随着血肿的激化和钙盐沉着,最终形成骨赘,产生对交感神经、脊髓、窦椎神经等的压迫和刺激[3]。总之,传统观点认为是椎间盘的退变、椎体移位、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等骨性改变有关,故称之为“骨性学说”。

1.2.2 现代认识-颈肌学说 近年来,学者逐渐发现骨性学说难以解释颈椎病发病率低龄化的趋势、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符、颈型颈椎病等现象,然而软组织和颈肌角度却解释的很通畅。因此,学者认识逐渐转变,认为颈椎病与椎周围的肌肉改变关系密切。脊柱的平衡依靠椎体、椎间盘、附件及韧带的内源性静力,但也需要周围肌肉的外源性动力来维持。通常情况下脊柱的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达到的,肌肉的适应性变位来完成人体日常活动和工作所需要的姿势和的平衡及稳定[4]。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任何一方失衡均可导致脊柱受力不均,破坏脊柱结构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也认为生物力学的失衡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关键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曲颈的频率和时间,是颈椎动静力失衡,引发颈椎病变[5]。

2 对颈肌的医学认识

解剖学认为椎体与椎间盘间是没有主动力学关系的,颈肌才是其运动的动力,颈椎的运动和姿势需要肌群的支持。颈肌分为头-颈肌、头-肩肌、-颈肌、颈-肩肌四部分组成,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肌肉群,具体功能也不尽相同[6]。颈肌的高度复杂、协调而灵活的肌群,具有典型的生理特性。①灵活而耐力差:颈肌因其腹长,肌腱短,且缺乏有力的致密肌肌腱,但其机动灵活,收缩自如,但耐力差,不可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②灵敏而肌力小:颈肌的肌束小而薄,对风湿炎症却反应敏感。③协同但易失衡:颈肌分布呈多层次立体交叉式,任何动作均需靠两侧的屈肌和伸肌的协调完成,任何局部损伤,都可导致失衡[7]。④多重神经支配:颈肌受脊髓神经、窦椎神经、交感神经多重神经共同支配,颈肌的改变可直接压迫邻近的神经和血管,影响神经功能[8]。

3 颈肌改变与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

3.1 颈肌改变 颈肌改变主要分为颈肌劳损和颈肌退变,颈肌劳损是一种慢性损伤,主要由日常超负荷地学习与工作有关,引起肌肉收缩蛋白分解,导致肌肉收缩结构改变,引发肌肉的慢性或急性劳损。颈肌劳损可导致出血、渗液、肌纤维断裂,释放致痛物质,刺激肌肉痉挛,引起骨骼移位。颈肌退变是指随着人体的发育成熟,椎间盘开始退变,维持人体颈椎的肌肉退变,颈肌体积缩小,肌肉纤维萎缩,脂肪含量增加,运动效力下降,肌肉收缩力量和速度均降低,肌肉呈现松弛状态。颈肌退变的有关因素可能包括[9]:一是肌肉持续收缩,钙离子吸收不完全;二是肌肉松弛状态局部血液供氧、供血不足;三是肌肉收缩致使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物等聚集。

3.2 颈肌改变与颈椎病的关系 有研究显示,颈肌的退变或损失,可引起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引起颈椎影像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且陈立君[10]等使用家兔试验也证明颈椎动力失衡可导致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关节面硬化等变化。颈肌改变可致使椎间盘间的胶原酶活性提高,丝氨酸酶活性升高,椎间盘中蛋白多糖的含量减少,也可破坏椎间盘的生理结构[11]。此外,颈肌改变致使颈椎动力失衡,关节突的关节应力会重新分布,牵拉关节囊,致使松弛,然后异常增生,钙化软骨层增厚,移行层完整性丢失。颈肌改变的动力失衡会导致韧带呈玻璃样的变性,韧带纤维变细,粘连,失去功能结构,反复牵扯韧带可能是韧带间隙出血、渗液、硬化形成骨赘,引发颈椎病。通过对颈椎病的颈肌变化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的颈肌多呈现肌纤维边界模糊,纤维萎缩,粗细不均,间隙变宽,肌节模糊,明暗带消失,颈肌的血流量和颈肌细胞的酶活性也有所改变[13],血流量显著减少,自由基清除酶降低,钙离子-ATP酶活性也降低[12]。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的颈肌发生了生物力学变化,收缩力下降,失去动力平衡。

4 小结与展望

综述所述,颈肌改变可能在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颈椎病的颈肌变化也推知颈肌改变与颈椎病存在密切关系。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颈肌的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颈肌血流量、纤维变化、细胞酶活性等改变,且肌肉的整体性能是由肌细胞和细胞外的结缔组织共同影响,尚未发现与肌肉结缔组织相关的颈椎病研究。颈椎病的机制研究为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有利的客观依据,也为临床研究指明方向。通过阅读文献综述发现,在工作中定时改变姿势,作颈部轻柔活动及上肢运动,有利于颈、肩肌肉弛张的调节和改善血循环。在睡眠时,宜于平板床,枕头高度适当,不让颈部过伸或过屈。只有人们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可有效的避免颈肌劳损,降低颈椎病的发病率,减缓颈椎病低龄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颈椎病的现代概念[J].脊柱外科杂志,2004(2):123-126.

[2] 张意琪,吉岩忠,程丽.浅析颈部肌群与颈椎病的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114-116.

[3] 张义,郭长青.颈肌改变与颈椎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8):2045-2047.

[4] 冯金升,李勇枝,敬红平,等.颈肌退变与颈椎病[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3):189-190.

[5] Butler J S,Oner F C,Poynton A R,et al.Degenerative cervical spondylosis: natural history,pathogenesis,and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J].Adv Orthop,2012:916-987.

[6] 姜淑云,房敏,左亚忠,等.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6(3):235-238.

[7] Presciutti S M,Deluca P,Marchetto P,et al.Mean subaxial 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 index as a novel method of measuring cervical spine geometry to predict the chronic stinger syndrome in American football players[J].J Neurosurg Spine,2009,11(3):264-271.

[8] 王永红,段俊峰,宁俊忠.颈肌与颈椎病关系浅析[J].颈腰痛杂志,2004(1):46-47.

[9] 张建波,张英俊.颈肌劳损与交感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0):1027-1028.

[10] 陈立君,王永春,孙喜庆,等.通过重复+Gz暴露建立实验性家兔颈椎病模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0):1911-1914.

[11] 武震,孙树椿,唐东昕,等.颈肌因素在颈椎病发病中的意义[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3):9-11.

[12] 杨世斌.颈肌与颈型颈椎病的关系[J].颈腰痛杂志,2008(1):77-79.

[13] Cobzeanu M D,Rusu D,Moraru R,et al.[The implications of cervical spine degenerative and traumatic diseas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vical vertigo and hearing loss][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2009,113(3):81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