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取教材读写结合点,寻求写作提升新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取教材读写结合点,寻求写作提升新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就这一点看:阅读是语言的习得过程,写作是语言的运用过程。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等丰富的语言材料,久而久之,就可以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质,为写作储备充足的“养料”;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握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剪裁取舍等写作规律,自然也就能解读别人的文章,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和手法。“阅读中的读与写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语文教学的最为明显的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读写结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即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借鉴、实践和探索,我初步总结出了一个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写作训练的基本模式:通读文本,品析文本――找结合点,以读促写――读写相长,形成能力。读写结合的形式有:边读边写,读后就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样形式灵活,寻找结合点可以先从细微处入手,每篇课文的词语、句子、写作手法都可以成为读写结合点。

一、学用词语

读写结合要用足教材,用好教材,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是最基础的要求。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学习语言到学会写作,词语的积累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以《春》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

1.初读阶段,在感知中积累

初读课文时,词语的积累应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进行。如写人的文章,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写景的文章,初读时可摘录文中写景的优美词语。如《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词非常丰富。在初读时,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作者所描写的不同景物摘录自己喜欢的词:(1)描写春草的;(2)描写春花的;(3)描写春风的;(4)描写春雨的。这样结合积累,既初步感知了春的美景,又为进一步品味词语的形象感、情趣感、分寸感等打下了基础。

2.精读阶段,在理解中积累

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们可能通过减、添、换等方式,在比较中体会词语的不同情味。如《春》一文中两次出现描写春草色彩的词:“绿绿的”与“青得逼你的眼”,通过比较辨析,就能体会到词语“绿绿的”写了刚出土的小草很绿,非常惹人喜爱,而“青得逼你的眼”则强调了雨后小草绿得鲜润、绿得明亮的特点。再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钻”字换成“长”字好不好?这样,我们在体会作者用词恰当,理解课文生动丰富的语言形式的同时,也积累了词语。

3.巩固阶段,在运用中积累

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抄写、听写、据意写词等方式巩固学过的词语,还可以通过用词造句、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复述课文、运用文中的词写话等方式,在词语的运用中强化积累。在《春》学习的结束阶段,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下列词语中4~6个词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供选择的词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烘托、繁花嫩叶、桃红柳绿、花枝招展、抖擞。通过训练,既强化了积累,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如在《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这几句诗可以仿写,用来表达一种企盼;《孤独之旅》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可以仿用修辞手法。

三、巧学表达

1.学会描写

(1)人物描写

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运用得好,人物就显得丰满。此外,细节描写最能使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我们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大师刻画人物的手法更值得学生学习。

(2)环境描写

学生作文许多时候空洞直白,平淡如白开水,究其原因,主要是手法过于单一,语言表述过于直白,连抒情往往都是呼告式的直接抒情。我们可以巧借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景象来表现人物当时心情的方式,可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3)场面描写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面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手法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尤其是山寨传歌这一部分,场面宏大,气势壮观。这一点对学生学习场面描写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学用修辞

作为初中生,已经在课文中见到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指导,让学生体会其好处,并模仿着写句子。如《紫藤萝瀑布》一课中把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一条瀑布”,把“每一朵盛开的花”比作“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形象生动。《春》最后几段中比喻、拟人、排比的综合运用,无不让人感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值得注意的是,读与写的结合不可牵强,不可用阅读教材中的模式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读写结合点的选择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初中学生主要是学写记叙文,结合点可多从记叙文中选择。而且三个年级的学生写作训练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选择结合点也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做到循序渐进。另外,读与写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读写对应,尽管某些情况下这种对应是行之有效的,但从宏观上看,是阅读积淀的潜移默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及时捕捉和挖掘文中读写结合的契机,熏陶感染,了无痕迹,让阅读和写作和谐发展。

参考资料:

于漪、刘远主编《余映潮讲语文》,语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