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国内应借鉴的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国内应借鉴的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国外成功的案例,分析国内发展“绿色建筑”迫切性,应多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以及如何借鉴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 能源 借鉴经验

1.“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最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的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愿意为“家”和“住所”,后来衍生成生态学。到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至今,其内涵在不断扩展和延伸。现在,普遍认为,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支撑环境;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

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得合理要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的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

2.国外成功的案例

修建于英国伦敦的伦敦行政大楼是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是伦敦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透明的、无污染的公众建筑。

建筑采用比较独特的体型,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正面和背面,高约50m,共分10层。它的造型是一个变形的球体。但这种变形并不是随意得来,而是通过计算和验证来尽量减少建筑暴露在阳光直射下的面积,以期能减少夏季太阳热的吸收和冬季内部的热损失,从而获得最优化的能源利用效率。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实验模型,通过对全年的阳光照射规律的分析得到了建筑表面的热量分步图。这一研究结果成为建筑外表面装饰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建筑外表面积的减少可以促进能源效率的最大化。经过计算的这一类似于球体的形状比起同体积的长方体来,表面积减少了25%。

建筑采用自然通风,所有办公室间的窗户都可以打开。供暖系统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这一系统将通过传感器收集室内各关键点的温度等数据,然后协调供暖;建筑内部的热量将在中心汇集起来,加以循环利用。此外,建筑物还采用了一系列主动和被动地遮光装置。建筑物斜着朝向南面,采用这种朝向可以在保证内部空间自然通风和换气地同时,巧妙地使楼板成为重要地遮光装置之一。建筑朝南倾斜,各层逐层能自然的遮挡夏季最强烈地直射阳光。建筑地冷却系统充分利用了温度较低地地下水。大楼内设有机房,从地层深处抽取地下水,向上通过管道输送到冷却系统中,循环冷却建筑后,一部分送到卫生间、厨房、花园等处供冲洗、灌溉使用,其余则再次进入地下被自然冷却。 通过上述各类节能技术的综合使用,可以保证建筑并不需要常规的冷气设备,同时在比较寒冷的季节也不需要额外的供暖系统。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大楼的供暖和冷却系统的能源消耗仅相当于配备有典型的中央空气调节系统的相同规模办公大楼的四分之一,使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建筑”。

3.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在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刚才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需要正确看待卫生、安全、健康、舒适的问题和当地资源情况,目前各地的节能标准里面所假定的舒适度,不能完全体现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度的标注也会提高,能源的消耗也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分级,适应不同收入阶层和满足不同的需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有关今后使用费用或能耗等定量化,要具体到单位使用者,这样有利于老百姓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

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一下四方面:1)对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公众节能意识不足且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次投资成本增加,对业主和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使节能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我们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不够,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明确得知一项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果、节能效果。

4.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在制定政策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对中国有借鉴的意义,如:国家银行系统为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贷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立针对明确目标群组(如业主,建筑师,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和咨询系统;通过宣传咨询使大众接受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此外,还有把旧房改造目标定位舒适、节能、环保,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等等。

参照欧美国家成功的生态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对具体节能技术体系我们也应该规范地进行引导、控制与要求,如:颁发节能法规,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节约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墙的热穿透系数的最高允许值等等。具体要加强的工作有: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建筑物使用能耗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这是生态节能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前提条件。另外,加强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取暖,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究,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在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利用,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努力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开辟各种渠道,结合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产品,根据项目的要求,整合国际、国内技术产品资源形成适当的技术体系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系统立足于国产产品,关键设备材料采用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国外产品。新技术的采用,不求最新、最贵,重在系统化的配合与互动。新技术的采用能够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创造产品诧异化,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