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这也是乔布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这也是乔布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下很多新闻报道,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

乔布斯去世后,很多媒体都编发过各种纪念文字。新浪微博上亦很热闹,有自创者,亦有转载者;既不乏“乔帮主”的各种逸闻趣事,也可见相关议论与点评。而且从内容看,似以褒奖者居多。比如有人称赞他“至少五次改变了这个世界”,即第一次是通过Apple-I,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第二次是通过Pixar Animation Studios,改变了整个动漫产业;第三次通过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第四次通过iPhone,改变了整个通讯产业;第五次是通过iPad,重新定义了PC,改变了PC产业。这条微博,被广为转发和评论。

当然,颂扬之外,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网友@AntonioZh等就在微博上推荐并转发《21世纪商业评论》2008年第5期的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乔布斯的“禅”》,其中谈到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为什么苹果公司的员工害怕与乔布斯同乘一部电梯?真的是因为他会尖锐地发问,如果得不到合他心意的回答,员工就可能还没下电梯就被开除了吗?该文作者吴伯凡认为,这个说法多少有些“妖魔化”之嫌,但另一个理由显然是真实的:“乔布斯深信自己长年吃素身上不会有异味,所以他极少洗澡”。所以,在注意到乔布斯逝世后有网友推荐和转发此文时,吴伯凡很快就在微博上回应说,这篇旧作“并非刻意攻击乔老爷,只是不想盲目赞美这个被大大神化了的英雄”。随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网名@adorno陈刚)在转发此帖时亦深表赞同,认为这样的乔布斯,才“是一个真实的人”。

笔者于此,亦是心有戚戚焉。所以转发此条微博并评论说:“这也是乔布斯,只不过是另一面。”为什么说“这也是乔布斯”呢?因为和很多人都知道的那个比较光鲜、亮丽的形象一样,这个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不那么美感甚至也不那么可爱的人物,亦是乔布斯,而且更加真实、生动。为什么说“另一面”呢?因为时下很多新闻报道,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比如写模范人物或者英雄人物,如果只写一面甚至过分拔高,不仅不真实,而且可能让读者对真实的也不相信了。

老报人范敬宜生前在清华大学给学生上课时,就多次讲过这样的新闻故事。比如他处理过这么一篇稿子,报道一个局长如何廉洁。有一次,这位局长下班回家,看到家里有条大鱼,就问母亲这鱼是哪儿来的,母亲说你不在的时候某某送的。局长一听就火了,要他母亲马上给送回去。送回去当然也是应该的,可是当时外面下着瓢泼大雨,老太太又发着烧,局长偏要他的小女儿,搀着带病的老妈妈去还人家的鱼。文章写道:“老太太一边冒着大雨,一边骂不绝口。”老太太骂不绝口,可以理解;但该局长如此“廉洁”,范敬宜觉得总有点过分。反对不正之风没有问题,“但总得讲点人情味儿”。明天送鱼不行吗?哪怕坏了,不也是退给他了嘛。叫这么大年纪的老妈妈冒着大雨,还得孙女扶着去还,“是不是有点不通人情?”所谓过犹不及;过了以后反而损害了局长的廉洁形象,让人觉得他不近人情。

诸如此类的现象,在一些新闻报道乃至历史写作中时有发生。其因之一,似在于力图塑造一个没有任何缺陷特别是没有任何道德瑕疵的“完人”,甚至是在造一个让人难以企及而只能顶礼膜拜的神。当然,反过来也一样。爱之则捧上天,恶之则打入地狱。这样的人物形象,或可勉强流行于一时;但长久来看,往往因不合人性、不近人情、不够真实,而难以真正融入人心。

也因此,吴伯凡的文章颇可一读。比如其中谈到,据老同学鲁斯・柯切欧回忆:“那是一个浓雾的日子,我们是高中新生,班上所有的男生都绕着运动场跑步。突然间,在我前面的乔布斯回头看,因为雾太大看不见体育教师,他就席地坐下休息。我想这个办法不错,也跟着他坐在地上。我们俩就这样坐着休息,看着别的同学擦身而过,等到大家绕了一圈跑回来时,我们再站起来插入队伍。我们都按部就班地埋头苦干,但他就是有办法偷懒,而又能让他们觉得他全力以赴贯穿始终。”这个有些调皮捣蛋甚至偷懒耍滑的人物,也是乔布斯,而且是同样真实的乔布斯。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