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动态视角的联盟稳定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动态视角的联盟稳定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联盟迅速增长,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工具。文章从联盟的本质分析了联盟低稳定性的根源,从动态的视角分析了联盟稳定性的内涵与价值,并提出联盟稳定性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动态视角;联盟稳定性;价值创造

一、 静态视角下联盟不稳定的概念

联盟的不稳定是指从一个或多个合作伙伴的角度来看,非计划中的重大改变或解散(Inkpen & Beamish,1997)。Das和Teng(2000)认为联盟解体和通过合并或收购实现联盟终止的状况都属于联盟的不稳定性,同时他们认为计划中的联盟中止不应该被视为联盟不稳定,在实现其特定目标或达到其效用以后,战略联盟可以结束。因此,只要没有发生非计划中的重大改变,就可以认为联盟是稳定的。传统的静态观点一般认为,发生不稳定事件是联盟运行中的主要风险,联盟不稳定对联盟各方都是不利的,故强调联盟协议的签订,尽量详细约定可能发生的情况,在联盟运行的过程中,重视协议条款的执行,以减少联盟在运行中偏离计划的概率。

二、 低稳定性是联盟组织的内在特征

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为各自的战略目标而建立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或方法之一,是为企业的目标服务的。对联盟中的“经济人”――企业而言,联盟战略是战略联盟的内在决定因素,企业只会考虑联盟能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带来什么,不会从根本上考虑联盟本身的发展。从给予与获取的关系上看,联盟成员只会考虑从联盟中获取什么,不会思考给予联盟什么,虽然在具体的联盟实践中,联盟成员都会向联盟有所投入,但这些投入是企业为了从联盟中获取所付出的代价,给予是手段,获取才是目的。战略联盟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决定了其本质,它仅是一种方法或工具。

低稳定性是由联盟的本质决定的,是战略联盟的内在特征,因为联盟成员仅把联盟当成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手段,不是目的。无论企业间采取什么样的联盟形式,企业和企业之间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他们之间是独立的,联盟的整体性是通过相互间的协作而不是行政控制来体现的,而协作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利用”,没有“利用”协作就不会存在(徐礼伯、施建军,2010)。无论战略联盟中的企业有多少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即使成员企业制定了联盟的共同目标,每个企业也只是对各自的股东负责,而且在联盟目标与企业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更不能指望企业会站在联盟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Wilma W.Suen,2005)。联盟只能当作是过渡时期的战略,绝非长久之计,所有参与者应把联盟视为短期活动(迈克尔・波特,1990)。因此,联盟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是必然的。

三、 动态视角下的联盟稳定观

总体上看,维持联盟的稳定对实现联盟的价值和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毫无疑问,企业在建立战略联盟的时候,也希望联盟协议能得到好的执行,联盟能维持稳定的状态,以达到预期的联盟目标。但联盟的低稳定性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联盟各方都为自己着想在造成低稳定性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保证联盟活力的动力机制,联盟伙伴在称“我们”的同时,其实想的是“我”,他们在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竞争,联盟成员之间在暗地里“较劲”是联盟的常态。联盟成员既要“利用”对方,又要“防范”对方,这种既“用”又“防”的合作竞争模式增强了企业的合作能力,提高了企业的活力。联盟伙伴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威胁的压力,让联盟中的企业永远不能躺在联盟协议上“睡大觉”,时刻不敢“懈怠”,正是这种压力,造就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

反之,联盟如果保持高度稳定,也许会造成更大的风险。“稳定”与“成功”,这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诚然,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但绝不是一回事(梅花,2006)。如果联盟伙伴单纯追求维持联盟现状,不能因环境变化进行合作方式或管理模式的调整,导致没有能够实现联盟的初衷,那么这种稳定也是失败的。联盟不仅要应对内部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问题,更要应对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也就是说首先要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其次才是处理“内部矛盾”。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为了更好适应环境的需要,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进行适当的变化与调整是必须的,这种调整可能会改变最初的联盟契约,但这种调整对大家都是有利的。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实质上是指战略联盟的健康发展,是战略联盟关系在矛盾、冲突的协调解决过程中的动态优化和完善。

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是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运动中实现的,它是一种动态的稳定,相对的稳定。长期稳定的系统是死的系统,是缺乏活力的,是不利于发展的(梅花,2006)。也就是说,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联盟稳定的实质是指动态稳定,而不是静态稳定。之所以说是动态,是指要根据环境变化做出调整,不要死“守”联盟协议;之所以变化了还称为稳定,是指这种变化是一种根据情况变化后的优化,是对所有联盟成员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提升联盟成员竞争力的初衷没有改变,变化的仅是形式,这种变化是为了合作更有效地进行。我们把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的稳定称为联盟动态稳定,这种稳定不追求联盟计划与协议的完全执行,不强调合作模式与管理方法的固定不变,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合作模式和管理方式。

从动态的角度看,联盟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稳定并不是不变,而是在联盟伙伴的互动中,不断寻求最佳的价值组合点。不稳定也分为消极的不稳定和积极的不稳定,消极的不稳定会影响联盟的正常运行,积极的不稳定可以给联盟成员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这实际上就是联盟动态稳定。因此,不应从传统的、静态的角度来对待联盟稳定性问题,从着眼于长远的、动态的角度来思考战略联盟的应用与管理问题,才是动态环境下应有的选择。

四、 联盟动态稳定的内涵与价值

联盟动态稳定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理念的体现,合作各方都具有较强的契约精神,有共同应对环境挑战的“风雨同舟”的意识,合作各方共同追求更好地适应环境,提升各自的核心竞争能力,不讲究合作模式与管理方式的一成不变。联盟动态稳定实际上就是在“不变”与“变”之间的平衡,“不变”的是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不断创造价值和提升竞争力的目标,“变”的是联盟具体合作的模式、管理的方式等;“不变”的是合作的本质,“变”的是合作的形式。根据笔者对部分二手案例资料的研究以及对几家企业的访谈,发现较成功的战略合作中,联盟成员间的合作模式、内容等通常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联盟治理机制是高度弹性的。

联盟动态稳定对体现合作的本意,提升合作各方的竞争力,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要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专注于最擅长的领域或环节,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占据价值链的关键节点;二是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现并调整最适合自己创造价值的领域或环节,确保不断做适合自己的“正确的事”。战略联盟的协议安排解决了分工问题,实现了优势互补,但这是建立在当前情况的基础的,假如这个合作安排是成功的,也只解决了建立竞争优势的第一点要求。然而环境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联盟的协议安排并不能解决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共同迎接环境的挑战才是战略联盟的更关键的战略意义所在,联盟动态稳定体现了联盟成员的动态视角,有利于持续实现优势互补。联盟成员在不断互动、不断磨合的动态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仅克服了环境的挑战,而且有可能不断发现更好的、新的创造价值的合作组合点,促进联盟成员新的能力不断生成,从而持续保持竞争优势,而且是在动态的变化中不断建立和强化的优势,这种优势很难被动态的环境所淘汰。也就是说,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保持联盟动态稳定的联盟而言,动态变化的环境不仅不是威胁,反而是不断发现、利用机会,不断取得新的竞争优势的源泉。

五、 对联盟稳定性管理的建议

1. 重视核心能力的培育。核心能力是和别人合作,整合别人资源的资本。合作的本质其实是利用,如果企业失去了对被利用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和别人联盟的资格。在社会分工深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应更加主动融入到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之中,更加重视核心能力培育,占据某一关键节点,也就有了分享整个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价值的机会与可能。因此,企业应能抵挡住诱惑,不为某些不适合自己的机会所动,不分散宝贵的资源。在这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企业思考的重心不应是自己能做什么,而是自己不能做什么?只有在这种彻底的否定之后,真正适合自己的机会才能被抓住,也才能毫不犹豫地将资源集中到这一点上,这对核心能力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

2. 重视社会资本的应用。社会资本是处于一个共同体内的个人、组织(广义上的)通过与内部、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和行为范式(杨雪冬,1999)。联盟伙伴拥有社会资本,实际上是联盟伙伴间通过合作互动逐步形成大家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联盟成员间的社会资本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减少战略误判。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社会资本可以使企业间的经济行为嵌入到社会关系之中,可以缓冲不确定事件的冲击。在合作过程中,外部环境极有可能发生对某一方不利的事件,在纯粹的经济关系中,占有利地位的一方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加入社会关系之后,双方看问题的眼光可能更长远,在一个时间更长的范围内,外部环境对各方的冲击是都存在的,短期内对对方的“单纯”帮助实际上是换取长期的互惠行为。

3. 重视联盟收益的公平分配。联盟收益如何分配是影响联盟成员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联盟协议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如何公平分配联盟创造的价值,虽然联盟协议不可能穷尽所有细节问题,但分配的框架、原则应确定下来。与联盟收益分配有关的重要权力――收益分配控制权的安排,应在联盟谈判中充分协商,达成共识。在以往的联盟研究与实践中,往往重视联盟成员之间的配合以实现联盟价值最大化,但对收益分配控制权的关注很少。收益分配控制权是联盟控制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面上是分配联盟创造的成果,与成果的创造无关,实际上它对联盟成果的创造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联盟的成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在联盟分配中同样适用,公平是获得高效的重要前提,是动力的重要来源,公平与否往往比联盟成员互补性、互依性关系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更大。

4. 重视联盟经验的积累。战略联盟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的联盟经验比发达国家企业缺乏,主要表现就是我国的企业战略联盟多采用股权联盟的(下转第45页)形式,这其实是企业缺乏联盟管理能力的体现。研究表明,在稳定性方面股权联盟并不比契约联盟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反,股权使联盟的灵活性降低,股权可能仅从法律上将企业“捆”到一起,但并没有好的协作。股权也不代表实际的运作控制权,我国很多企业在和外资企业联盟中,处于控股地位,但运行的控制权仍有外资企业手中。因此,我们的企业应增强合作的意识,注意改变单打独斗的“个体户”思维,主动和别人合作,在合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合作的层次,直至和外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Das,T.K., Teng,B.S.Instabilities of Strategic Alliances:An Internal Tensions Perspective,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1).

2. 徐礼伯,施建军.联盟动态稳定:基于互依平衡的理论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3).

3. (英)威尔玛・苏恩(Wilma W.Suen).刘建民等译.避开合作的陷阱.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5.梅花.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杨雪冬.社会资本:对一种新解释范式的探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资本对联盟动态稳定的作用机制:基于互依平衡的实证研究”(项目号:10YJC630304)、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项目号:苏教师〔2010〕27号)资助。

作者简介:徐礼伯,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管理学博士,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