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跨越发展看榆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跨越发展看榆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年唐代诗人王维对塞上风光的大手笔描写,使人联想到荒凉和空旷……

如今,当你来到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北榆林、靖边、神木、府谷、米脂、绥德等地,原先荒漠贫瘠的景象荡然无存,到处沟绿林密,地阔街新,一派山川秀美的景象。一条条宽敞笔直的交通道路;一栋栋新建的楼群;一个个正在开发建设的工业园区;一列列快速奔驰的运煤专列,勾勒出“十二五”陕北经济腾飞的崭新画面。

大漠新城大跨越

榆林作为陕北革命老区,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贫穷落后羁绊着陕西经济全面发展。土地沙化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贫瘠、荒凉,靠天吃饭,靠国家救济维持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榆林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相继开发建设,榆林经济社会已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在城市建设方面,榆林加快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进一步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市森林大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景观、榆溪河生态景观工程和正在启动建设的榆溪公园、红石峡生态文化园等工程,与创建的榆林历史文化特色的古街小区相得益彰,既传承了城市的历史与文脉,又提升了城市品位。“十一五”末,榆林城区绿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一个自然兼容山水园林绿地风貌特色与塞上大漠雄浑大气的城市风格的新榆林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陕北北部的靖边、神木和府谷等地,所到之处,道路宽敞笔直,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使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2010年,榆林市实现生产总值 175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2000年至2011年,榆林市生产总值由全省第7位跃为第2位,仅次于西安市;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5%上升到18.4%。

从榆林南北平衡发展现状来看,还面临着三大失衡问题和三大瓶颈制约。三大失衡:一是区域内南北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南北县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二是城乡之间收入失衡;三是产业结构失衡。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为投资拉动型、资源输出型的粗放式增长。三大瓶颈:一是交通运输、二是水资源、三是生态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顺应发展大势,打破常规,发挥后发优势,向更高层次迈进。

优化结构上台阶

榆林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自主增长、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在积极探索资源开发的新机制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比较效益高、加工程度高、工业化标准高、环境代价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结合南北区县不同经济发展现状,在继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电及载能基地、煤化工基地、煤油气盐化工基地基础上,以产业政策扶持和帮扶资金支持等措施,促进南部落后县打好跨越发展基础。

在全市加快整合、改造现有地方矿井,提高生产能力和资源回采率,建设一批地方煤炭工业项目,提升地方煤炭开采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煤炭产量控制在1.5亿吨左右,建成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转化基地。不断提高天然气生产净化能力,扩大石油勘探和开采面积,提高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加快“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建设,到2010年,形成80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使榆林电网与全国联网,规划建设500KV、1000KV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形成结构合理、运转协调、安全稳定的供用电网络。以煤炭深加工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化工工业,同时将煤、气、盐等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组合,发展精细化工生产,到2010年,力争形成400万吨煤制油、600万吨甲醇、8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煤焦油加工生产能力。

此外,榆林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形成又一个主导产业。靖边县大力推广玉米地膜种植技术,全县玉米播种面积45.4万亩,占55.9%。

南北联手破瓶颈

榆林全面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解决老百姓饮水、行路、沼气、庭院经济、农村文化等方面入手,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活动,重点抓好榆阳、绥德两个示范县区和靖边尔德井、米脂高西沟两个示范村建设,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同时,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数量,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村落向新村镇、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三个转变”。加快城市、工业园区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引导失地农民和农业人口向工业园区和城镇转移。根据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整村吊庄移民的办法,把不适宜居住地区的村民有计划、有组织地整体搬迁到北部风沙草滩区。集中力量抓好“66111”工程,即采取6大保障措施,筹集60亿扶持资金,扶持10大产业,形成100亿产值,突破100亿元GDP。

他们借鉴经济强县的发展经验,大力扶持南部县发展工业经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拿出专项经费扶持南部县建立项目储备库,市级管理和立项审批的项目,适度向南部县倾斜。整合中、省投资项目,扩大招商引资,安排一批深加工企业到南部县落户,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扶持南部县兴建大型骨干项目。每年统筹不少于1亿元资金,建立扶持南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项目前期、配套、补助、贴息和公共事业建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扶持南部县发展特色农业。抓好县域特色经济,积极开展对南部县地下资源详查和精查,抓紧规划建设绥米盐化工开发园区、米脂盐化工工业核心园区和吴堡煤焦化工工业园区,扶持建材、石材加工等传统工业项目。

趋利避害促和谐

榆林依靠资源开发获得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与挑战并存,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和能源基地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深加工转化程度依然较低;后备资源储量不足;环境约束和水资源保障压力继续增大;相关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物流体系还不完善;与资源禀赋相似的鄂尔多斯市在第三产业上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延安、榆林两市发展不平衡,差距也在拉大等等。经济增长紧紧依靠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现阶段,我国重点煤矿的回采率平均为65%,而陕北的煤矿回采率远远低于这个水平。生态破坏污染严重。陕北是能源资源富集区,利用驱动和区域经济推力的作用,近几年,资源得到无序开发,给一些地方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出现大量采空区,形成地表沉陷、地面水渗漏等。加之陕北毛乌素沙漠地带乱垦滥占,破坏植被的行为时有发生,造成植被死亡生态破坏现象。

因此,在陕北发展循环经济显得更加重要,尤为迫切。各级政府一定要提高资源忧患意识,将循环经济纳入榆林“十二五”规划中,以科技投入,大兴榆林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抢抓机遇的同时,继续加大低端产业和中端产业的发展,不要自己打压自己的优势产业,加快原煤开采运出,降低能源消耗,不要无序进行资源转化,打牢坚实经济基础,实现新腾飞。当然,高端产业发展不能忽视,认真做好能源化工产业和深加工,这也是今后的发展之路,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合理配置资源,防止盲目开发建设,避免省与央企、地方与国有企业相互争资源的无序开发,协调各方利益,统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实现榆林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力争在“十二五”中期,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轨道,实现以资源为主的相关产业向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转变,进而推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加快发展,以现代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助推信息业、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化工产业的加速推进。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者系《决策咨询年刊》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