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建一流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平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建一流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平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我国物流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他们在教学方法、团队建设和对外合作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平台,致力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向现代化、专业化发展。

北京物资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在国内率先成立物流学院,并首先设立了包括物流管理、采购管理等在内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科专业,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物流博物馆。2013年,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获批成为国内物流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国内创建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物流领域教学示范中心,为了解其在专业领域的独到经验,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心副主任王成林。

中心建设成果丰硕

中心实验教学建筑面积共3 150平方米,拥有包括物流博物馆、物流仿真模拟实验室、流通安全实验室、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营销实训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等在内的多个本科教学实验室,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实验室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余个,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物流类实验教学基地。

难能可贵的是,中心多数的实验装备是自主研发并进行推广的,已经取得了近十项国家专利。其中物流中心规划、运作设计的系统模拟平台是北京物资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实验装备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具备多样式的组合模式,便于独立教学环节的开展,并可以形成多种组合模式,使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模块单元形成各种类型的物流中心规划运作模式;同时系统的可扩展性强,具有良好的接口,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可与其他设备进行集成联动;系统软件在满足接口协议的条件下,可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系统留有充足的扩展空间,由于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工作,或任意多个模块组合工作。系统设计考虑专业发展和未来新办专业的要求,留有接口,需要扩展新的功能,只需添加模块即可。该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部分物流运作系统

目前中心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包括国家级物流管理特色专业,教育部唯一的一个物流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试验区,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物流学概论、配送中心规划与运营、供应链管理等北京市精品课程;荣获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2次;获得了“多方联动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产学研互动的立体化物流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等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已经有超过100所院校来中心参观交流访问,对促进我国物流教育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来自包括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英国、丹麦等国家的交流团体,对中心的实践教学予以了肯定。

图2

教学体系务实优化

中心经过十余年创新发展,依托经济全球化引发物流国际化、科技发展要求物流信息化、企业成本控制重视物流精益化的大背景,逐步形成了实验教学中心“适应新形势、形成大平台、构建大团队、实现大转变”的建设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以三维驱动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三元并行的教学师资为保障,以一个多方联动的资源池为基础,以实验室联盟和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为拓展构建物流实验课程体系,引领我国物流实验教学的发展,实现高度契合产业要求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图3所示)。

图3 实验室教学体系示意图

中心在丰富实验教学内涵方面不断探索,在强调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的基础上,提出“来源于企业,再现企业,而又高于企业”的实验教学设计原则;建立了以“知识+技能+经历+经验+能力+素质”为核心的六位一体递进式能力培养方式,依托实景式教学环境,开展开放性的“与企业对接的情境式”教学活动,开展“实操+探讨+提炼+拓展”为基础的四段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建立“学校+社会”的大实验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依赖学校单一主体的实验室建设模式,极大地扩展了传统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外延。

三元并行提升师资

中心提出以三元并行的教学师资为保障构建大教学团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心意识到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以教师为主导。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单纯依赖学校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受到了教师数量、精力等方面的限制。为扩展师资量,中心形成了包括校内教师、校外导师以及海外导师等在内的三元并行的教学团队构建策略,极大地扩展了师资力量的构建渠道,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良好保障。

首先,中心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师资力量,通过挂职锻炼、横向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搭建了校内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桥梁,通过参加GLM、高级设备管理师培训等项目强化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中心80%以上的教师具备了相关的实践经历,近十名教师获得了相关的行业认证。

其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大批的校外产业精英加入到中心的建设。校外导师、人生导师等通过示范授课、学生讲座、项目指导、参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等多种形式加入到中心的教学活动之中,并积极与校内教师合作进行联合授课,为学生带来了最新的物流产业动态、技术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与校内资源形成互补。目前中心已经拥有各类校外导师40余名,广泛地分布在物流产业领域,每年举办各类活动40余场,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最后,中心运用“国际学生合作+国外导师制” 推动学生能力培养,实现国内外资源共融。依托学校长久以来与国外物流高校建立的合作关系,严格评估国外合作院校与学校资源和培养模式的相似度和互补性,与德国巴符州立大学、德国维尔茨堡-施因韦富特应用技术大学、丹麦VIA大学学院等应用型大学共同合作。在成功开展物流交换生、互派教授讲学、结对实习等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外专家、学生来实验教学中心交流和进修的机会,开展国内外学生“一对一国际合作”试点,共同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共同研讨和总结,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国外导师制”,完善“国内外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科技研发和组织管理能力,以适应国际化企业的需求。目前已经有二十余名国外专家成为中心的“国外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