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杜的救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杜的救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住院花费上万元,报销了90%。今年2月,低保户杜祥发喜极而泣:“能多活几年了!”

将城乡居民医保和医疗救助相衔接的“渝北模式”,成了杜祥发的救星

困境

“老杜真命苦。”在渝北区龙兴镇河堰村,认识杜祥发的人都这么说。

48岁的杜祥发是一名低保户。在过去的33年里,两种慢性病让他骨瘦如柴,他却不敢进医院――他总是低着头说:“家里穷。”

15岁那年,杜祥发干农活扭伤了肩膀。他用土药方治疗,结果落下了病根。多年过后,肩膀的剧痛逐渐向后背扩展。老杜开始失眠,他感觉“骨头里开始痛了”。

1995年,杜祥发扛不住了,妻子鄢文淑陪他到区里一家医院看病。经检查发现杜祥发的骨膜已经消失。医生摇头说:“回去吧,你看不起这病的。”

不久,杜祥发感冒了。吃了点药,他就再没治过。从此,咳嗽、心悸、胸闷伴随着他,让他连爬楼梯都喘不过气来。去年,他感到无法呼吸了,到医院一检查:感冒拖成了肺心病。

此时,他依然不敢住院――尽管龙兴中心卫生院就在他家旁边。

46岁的黄忠云是该院院长。他在乡镇行医16年,曾听说过一位胃穿孔的患者,由于付不起2000元手术费,坚持呆在家里,最后被并发症夺去生命。

对于困难患者,黄忠云曾多次组织医院募捐,但依然杯水车薪:“爱心捐助不是常态,也不能惠及每个困难患者。”

2003年,渝北区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08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实施;民政医疗救助也在同时进行。

但对于困难群众而言,这些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两个难题。

“它们都属于‘事后救助’,即先付费后报销。很多特困群众根本垫付不起。”渝北区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主任金凡说,“另外,报销程序也较繁琐,一些急重病患者等不到钱,就已经撒手人寰。”

到2007年,在渝北区参加“新农合”的41.4万人中,有大约1.7万名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他们和杜祥发一样,属于“垫付不起医疗费”的困难群体。他们也都面临着金凡所说的两个难题。

曙光

2010年1月31日,杜祥发感觉自己不行了。妻子扶着他来到龙兴卫生院药房,拿出医保卡买药――和往常一样,他们准备买了药就回家。

27岁的医院医保办工作人员殷严俊发现老杜的条件符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衔接制度”(简称“衔接制度”)的救助标准,于是劝他住院治疗。

2007年5月起,渝北区开始尝试将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无缝衔接”――相关部门明确了分工,首先在资金上实现了衔接。按每年10元的个人缴费标准,民政局给予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全额资助,让他们顺利加入“新农合”。

同时,对于困难农民以及8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还有300元日常医疗救助金;需要住院的困难农民还有大病医疗救助。而对于其他因病致贫的群众,也能得到临时医疗救助。救助资金由各镇街垫支后,再与民政部门结算。乡镇卫生院救助比例最高,以后逐级递减。

就这样,“事后救助”变成了“事中救助”。

听完殷严俊的介绍,杜祥发激动起来。当天晚上,他就住进了医院。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杜祥发的肺心病得到了控制。大年三十,黄忠云还给杜祥发夫妇送来了水果和糖。但看着医药费不断上涨,老杜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另一间病房里,79岁的廖树文享受到了“衔接制度”的实惠。突发肺气肿的他住院四天。出院时,他共花费了799元。作为重点优抚人员,城乡居民医保为他报销了487元,民政部门救助了剩余部分。廖树文这次住院,分文未出。

这是“衔接制度”的“零起付线”式救助: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的单次医疗费用在800元以内,按新农合报销后的自付部分,民政部门将给予全额救助。费用在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民政部门将救助自付部分的60%。该救助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

惊喜

2月28日,杜祥发夫妇从没这样紧张过――这天,老杜要出院。

医院结算室,妻子鄢文淑捏着医疗费账单,汗水浸湿了上面的数字:10612.91元。“这么多钱,能‘免’多少?”45岁的鄢大姐紧张极了。

工作人员在飞快地敲击电脑键盘,“衔接制度”的专用系统――“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管理系统 ”正在计算杜祥发的救助费用。

为了在患者出院时实现即时结算,免除困难群众的垫付压力,渝北区在2004年就先后投资200万元,建立了这个覆盖全区的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困难群众的医疗费被迅速划分为“新农合”报销金额、民政救助金额、救助对象自付金额三个部分,保证了自付部分能即用即补,使民政医疗救助系统和“新农合”系统实现了“无缝衔接”。

杜祥发的医疗费用算出来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7094元,民政部门医疗救助1940元,共报销9034元,报销比例达85%。

看到结算账单,鄢文淑差点掉下泪来。她将好消息告诉了丈夫――杜祥发的眼圈一下子红了,他大喊:“党的政策好,让我可以多活几年了!”

现在,杜祥发的病情趋于稳定,脸上也有了多年未见的血色。他说,以后不会再“拒绝”住院了。

今天,渝北区已经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全覆盖。在参保的72.8万人中,“衔接制度”让七万多名困难群众“病有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