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常规输液反应比较与分析4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常规输液反应比较与分析4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论在各大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诊所,输液反应在日常医护工作中,总是难以避免,其结果和并发症有时也较严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临床医护工作者带来不便和烦恼。本次通过40余例的非常规输液反应,经纵向、横向比较之后,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与规律,在认真总结后,可以得出一些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能较好地认识、处理并预防输液反应,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资 料

搜集3个月有输液反应的住院病历40例,分别是A病区,B病区,基本情况如下:A病区:出现输液反应仅1例。年轻,症状轻微,更换液体后好转。B病区:出现输液反应39例,年龄多在60岁以后,急性疾病者并发输液反应2例,慢性疾病并发输液反应37例。症状较重,经过认真处理转危为安。

分 析

发生输液反应常规原因:①药物因素;②操作因素;③使用一次性器械及耗材因素;④个体差异;⑤气候因素。

以上5种因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输液反应原因。而此次搜集40例病历则情况如下:①两病区使用药物及一次性材料均系同一厂家、同一批次;②在操作中,由于A病区陆续出现输液反应,故在无菌操作上更加严格,输液速度缓慢,药物现用现配制,但仍然未能避免后续发生;③所有患者在询问病史后得知,39例患者在此前未出现过此现象;④两病区出现输液反应在同一时间段。

故由此得出,以上5中常规情况不能解释此输液反应的原因。

综合分析,A病区虽然室内保持良好的卫生,严格无菌操作,且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但是,输液反应却未能避免。主要由于阴暗、潮湿,通风不好,采光较差。

高危因素:①环境:阴暗、潮湿,通风不好,采光较差。②高龄:40例患者中,34例年龄>60岁,其中28例患者年龄>70岁,体现了高龄为主要诱发因素;③慢性病患者占绝大多数;④气候寒冷易诱发。以上病例均发生在冬春季节。

临床表现:经过40例患者的比较发现,一般情况下,整个输液反应过程会持续20~35分钟。①前期:1~5分钟,患者多有不可名状的不适感,心慌胸闷,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处于体温上升期,偶有高热。②中期:5~20分钟,患者多有发热,烦躁,胸闷气短,寒颤,浑身发抖,甚至濒死感。③后期:20~30分钟,此期,患者症状逐渐消退好转。

治疗目的:帮助患者渡过难关,缩短反应过程,减少不良反应和防治并发症,处理:力求简单,迅速、有效。

一般处理:⑴立即更换液体并控制滴速。①更换液体,意味着消除了外界的致敏原或致热原;②及时更换液体给予了患者的心理支持与暗示。⑵让患者安静、休息,并做好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其他问题。⑶心理疏导:此环节切不可省略,告知患者输液反应的大致原因与过程,解除患者的惊慌与不安,并要求其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反应过程的时间,提高了反应过程的安全性。轻者,仅需更换液体即可。故心理疏导不可忽视。⑷寒颤,给予取暖措施。⑸加强巡视和护理。

药物治疗:⑴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推注。不推荐使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的药物半衰期8~12小时,地塞米松的半衰期36~54小时,对患者的机体影响较大。激素具有解热作用:糖皮质激素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⑵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经过对比观察,此药量即可达到目的,药量的继续增大,只能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并不能增加疗效。故不推荐。辅助1、地西泮。5mg肌肉注射。患者浑身战抖或者烦躁不安较为严重时,可以给小剂量地西泮镇静。不可大剂量使用,一是防止抑制呼吸;二是患者多为老年人,药物使用本身就须减量。辅助2、复方氨基比林。体温低于38℃一般不必使用,大多数患者在输液反应结束后,发热可以随反应的消退而消退。

其他处理: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同时注意控制液体滴速。

防治并发症:主要防止:①猝死;②原有疾病加重;③因退热出大汗导致虚脱;④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

预防:①严格护理无菌操作;②配制好的药物不宜放置过久;③避免寒冷和潮湿的环境;④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方能有效地避免因输液反应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临床上输液反应也不少见,要认真总结,综合分析,不要把常规的发病原因和处理方式所当做惯性思维。处理上,要突出及时稳妥、心理疏导、药物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