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究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究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100例产妇,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产妇,研究组产妇为分娩镇痛方式,对照组产妇为自然分娩方式。对比两组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产妇分娩之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新生儿的脐静脉乳酸含量上,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分娩方式;母婴围产期并发症

面对分娩,产妇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因为,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不仅仅要面对疼痛,而且,在产后还可能出现并发症。不同的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造成不同的影响,分娩方式有两种,即自然分娩和非自然分娩,分娩时医务人员会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的分娩方式。本研究对2012年6月~2013年10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100例产妇,母婴围产期并发症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100例产妇,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产妇,研究组产妇为分娩镇痛方式,对照组产妇为自然分娩方式。研究组50例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8.61±5.43)岁,孕周36~43w,平均(38.12±5.21)w。对照组50例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8.18±4.89)岁;孕周37~43w,平均(28.57±4.94)w。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分娩时,按照常规的自然分娩程序进行。研究组产妇分娩时,首先,观察产妇宫口张开的大小,当张开的尺度有3左右大小时,就可以进行L2~3硬膜外常规常规头向置管,然后向产妇注入麻醉剂与镇痛药,即选择罗呱卡因、芬太尼,首剂为9ml左右即可,平面必须不得超过T10[1]。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若是镇痛效果良好,则可进行PCA泵的连接工作,将量保持在7ml/h,bolus剂量为5ml,将时间控制在20min,当发现产妇的宫口完全张开时,就可停止用药。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在P

2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的乳酸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组新生儿乳酸含量为(2.87±0.23)mmol/l,而对照组新生儿乳酸含量为(3.61±0.16)mmol/l,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后,研究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泌乳时间上,研究组产妇也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技术迈上了新台阶。尽管现如今医学技术高超,但是,依然解决不了分娩疼痛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剖宫产人数不断增加,剖宫分娩的方式具有严重的创伤性,对产妇和新生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行剖宫产的产妇,由于麻醉的原因,不可进行正常的饮食,加之伤口疼痛,营养不足,对母乳的分泌造成很大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不可顺利进行母乳喂养[2]。因此,在允许的情况下,临床上多采用镇痛分娩或是自然分娩方式。

进行自然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会给产妇带来剧烈的疼痛,现如今,有超过80%的女性对分娩疼痛产生恐惧感,并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忍受得住分娩时的疼痛。子宫收缩时的疼痛,会影响到产妇与婴儿,严重时,还会威胁到婴儿与产妇的生命[3]。此时,科学采用镇痛药,是减少产妇疼痛最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为选用罗哌卡因作为麻醉剂,罗哌卡因是一种常见的麻醉剂,该药物属于酰胺类药物的范畴,不但对心脏、中枢神经这两大系统刺激小,而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更重要的是,该药物不会透过胎盘伤害到婴儿,具有安全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临床上常常搭配使用芬太尼,大大提高了分娩的成功率。本研究对2012年6月~2013年10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100例产妇,母婴围产期并发症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采用分娩镇痛式的研究组产妇,在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低于采用自然分娩式的对照组产妇,新生儿的乳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泌乳时间上,研究组早于对照组,新生儿可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有利于新生儿的成长。可见,采用分娩镇痛式,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更有利,降低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使用分娩镇痛式能达到理想的分娩效果,是一种安全的分娩方式,并且能有效降低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柳慧,林雪梅,冷冬梅,等.不同分娩方式的孕产妇对分娩疼痛的预期值与实际经历的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2010,4(12):362-365.

[2]淑芬,张华,庞秋梅.2001-2010 年分娩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2,7(8):1023-1025.

[3]云霞,邹怀宾,陈煜,等.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6):495-497.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