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课程校本化之路 促学校特色化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课程校本化之路 促学校特色化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所在的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小学教育集团共两校一园,其中浣江小学是诸暨的百年名校,创办于1916年;行知小学、行知幼儿园是2011年9月建成的新校。目前,两校一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指导,整合艺术教育、国学经典、口才教育等传统项目优势,正扎实开展省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建立》的实践与探索。

一、新课程引领,不断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一)发挥师资特长,从“有什么,上什么”开始

综合实践活动是校本开发的课程,以前并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说法,但我们认为,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课本知识,还需要丰富多样的课外知识和技能,这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凭着朴素的教育理念,我们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了解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志趣爱好和教育风格来开发课程资源,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有什么,上什么”。这是一种校本课程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时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做法,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比如:笔者曾在诸暨店口小学时开发的“走好每一步”围棋课程,便是源于该校教科室主任、围棋教师何铁勇老师。1999年9月,我们将围棋教学引进课堂,着力打造围棋文化课程;2000年5月,编写《走进围棋》校本教材,探究围棋文化;2001年7月,获得了“国际围棋文化围棋知识竞赛”团体特等奖,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2002年6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学校支持他以“棋”育人的理念,成立了“围棋工作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现在何老师又在原有的围棋课程中添加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元素,指导学生自制围棋棋盘,了解围棋礼仪,学习围棋技艺,讲述围棋故事,探访围棋名人。另外,笔者在浣纱小学时,《闪亮的乒乓》课程也是源于该校王永伟老师对乒乓球的“痴爱”。

(二)挖掘地情校情,新课程引领开发校本课程

每一所学校,都处在不同的地域之中,深受当地自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蕴含着不同的丰富资源;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的文化积淀、校园环境和设备设施。比如,学校以《西施传说》为主题,不仅对人物、地名、物产、风俗等内容进行学习探究,还对《西施传说》的传承形式进行了深度开发,创设了传说、曲艺、喜剧、书画、诗赋等社团活动。行知小学利用道路、墙面等元素,开发了《24节气与我们的生活》《十二生肖》《十二星座》等与“七彩路”相关的课程,设计了《童心看世界》《童心爱祖国》《童心爱家乡》《童心学榜样》等与“童心感恩墙”相关的探究课题。

(三)关注社会需求,为孩子学会生存开设课程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质,可以让学生将来较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比如:2012年12月,笔者受省教育厅派遣赴美国印第安纳进行了为期14天的访问,考察美国小学的课程建设、学校管理。笔者发现,由于美国青少年吸毒现象比较严重,因此,美国许多中小学校开发禁毒教育课程资源,有的学校还编写了“远离”的专门教材。 比如:我们学校开展的《人口与生活》《参军真光荣》《“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等综合实践主题研究,都意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凸显学生主体,寻找课程开发的准确着陆点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这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这也启发了我们,学校教育应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开发相关课程。比如:浣江小学在《我跟溜溜学口才》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对于提炼吉祥物――“溜溜”形象,我们充分凸显儿童立场,开展全校性的《溜溜形象我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自主策划参与,从样稿海选、色调确定到定稿设计,最后诞生了“小百灵”溜溜的形象,无不凸显了学生的审美构思与情趣倾向。另外,我们还开展了《自主春游》《开心农场》《小鬼当家》等主题活动,都是学生自主选择、喜闻乐见的。

二、依托共同体,为教师成长提供多样化的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常态实施,协同教学,团体指导”,需要校长的带头和学校全体教师的参与,需要全体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必备的课程指导能力。

(一)共同体建设

2006年3月,我们在市教研室俞老师的牵头组织下,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者团队”;2012年,在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王越明院长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联合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底子较好的学校成立了“绍兴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共同体”,并提出“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作为共同体建设的愿景。共同体建设加大了校际合作的力度。我们浣江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教师依托共同体主题式研修、教育网在线交流、诸暨名师工作室专栏、课程专家现场诊断等方式,交流课程建设经验,展示课程建设成果,共享优质课程建设资源,提升学校教师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力。

(二)多样化培训

学校设计了一些专业引领项目。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为集团两校一园提供“菜单式”培训,并形成各校的培训档案。(1)提供定期的培训:个案研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理念培训;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培训;与课程实施相关的方法论系列培训。(2)提供基于专用网站的互动式即时培训:针对每位教师的问题,通过网络QQ、微博、微信提供具体的指导;就教师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供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动态、信息、成果;提供主题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策略、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指导和建议。

(三)行动链研修

针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行动研究,即时处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一是建立“132”诊思机制。即“基于一个问题,实施三个阶段,展开两轮反思”的行动模式。如,2013年2月,我们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追订了600多套《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如何将现有教材《人・自然・社会》、口才校本教材与《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的“自定主题活动”进行整合呢?我们选择三年级《人・自然・社会》的《五泄》、校本教材《我跟溜溜学口才》中的《小百灵说春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春游活动有机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采用“分析整合―自我诊断式反思―教学实践―集体攻关式反思―教学行为跟进”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创新能力。二是开发“家常菜”课题。三是收编“草根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