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创新人才体系构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创新人才体系构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目前就京津两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来看,创新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针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人才队伍的现状,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创新人才缺乏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终对河北省高校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新人才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进程河北省创新人才体系构建研究(JRS-2014-3050)课题组成员:辛文玉、马宇博、李紫烨、丁波、赵远、刘宾

………………………………………………………………………………………………………

文化产业作为党和国家倡导与扶持的新兴产业,得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具有“京畿之地”地位优势的河北省在 “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却始终不能与京津两地齐头并进,而是发展劣势凸显。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经验来看,河北省文化产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核心是特色,人才是关键,实现与京津的合作共赢。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人才队伍的现状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就职演说中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智力和技能,它与物质资本共同构成了国民财富。 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资本作为其核心的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日渐重要,河北省出台的《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确定了“2010―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以上”的发展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人才。从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创新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从事文化产业的管理人才在总体数量上偏少、素质不高

拥有一支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文化产业经营队伍是文化产业快速、高效发展的必备条件。据统计,2009年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共计70多万人,不仅低于广州、上海、北京等文化强市,而且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11年河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全省全部从业人员的1.1%,低于1.7%的全国平均值[1] 。2013年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数虽有所增加,但是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这部分从事文化产业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缺乏必要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修养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其素质、能力很难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观念上严重滞后、市场意识淡漠

我省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管人员在观念上严重滞后,导致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他们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传统同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忽视有着巨大市场前景的现代文化产业如广告、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等的发展。同时,文化产业经营者缺乏对市场运行规则的把握,市场意识淡薄,在管理与经营文化企业时缺乏进取精神,导致我省文化企业发展规模小、状态差、竞争力弱等劣势。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者观念滞后严重制约着我省文化产业的综合开发和整合利用。

(三)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不足

文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以文化为本体,以创意为生命,其文化本体性直接关系到文化产品价值的实现,其创新程度直接决定着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要想实现文化产品的创新,必须依靠人才的创新。结合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缺乏的现状,创新能力缺乏难以对文化产品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指导,难以创造出文艺精品,更难以承担对文化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创新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命题。

二、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创新人才缺乏的原因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更是文化产业焕发青春的源泉。在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的今天,想要实现河北省文化产业与京津两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必须深入分析河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保障与制度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河北省委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成长,但是依然存在问题:第一,专门系统的文化产业人才政策尚未出台。已经出台的人才政策如《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一些政策间的衔接、配套、落实不到位,很难引进、留住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第二,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选拔、使用、评价、激励[2]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制约了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第三,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市场,严重制约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完善,市场意识淡薄

近年来,从事文化产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在企事业文化部门工作,虽然国有事业单位基本上完成了转企改制和内部整合,但是改革依然不完善、不彻底,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影响,导致管理方式老化、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管理人员惯于以往的经验和方法,忽视对市场运行规则的分析和把握,难以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同时,对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处于劣势,需要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积累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适应过程,新时期,对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三)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效果不理想

用于人才建设的投入不足。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政府更多的关注文化基础设施、文化项目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忽视对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同时,地方高校是输出专门的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从目前看,由于对高校人才建设投入的不足,导致高校在河北省高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重知识学习,轻实践环节,因此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造力的情况,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三、河北省创新人才体系构建的路径

(一)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规模

深挖河北省本身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寻找其的深度和广度,倾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产业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精心培育提高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环京津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京津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打造河北省数字文化产业园,拓展出版发行、娱乐传媒等相关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文化产业。

(二)改善文化人才创新环境

大企业支撑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大企业的核心则是重点文化人才的引进,因此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文化企业内部机制的创新,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激发员工自身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我省文化企业的迅速崛起营造健康有利的内部环境。

(三)积极创新文化人才引进模式

创新和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开发新创意,利用新手段加快推进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迅速提升传统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快制定和出台一批推动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高站位、高起点,促进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和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发展,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新潮流。

(四)加大人才考核奖惩力度

要站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文化企业员工进行文化产业生产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驱动力和文化产业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督促人才发展不仅要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数量,更加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实现我省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波《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王春林《关于加快广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2(4).

[4]马斌,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J].公民与法治,2012(7).

[5]赫鹏飞、王华彪、方合林,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建设!现状与思路[J].2014(1).

[6]李向东《建设特色文化村镇 促进西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

[7]解丽君《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教版),2012(6).

作者简介:辛文玉,女,法学硕士,1983年生,助教,河北承德人,河北金融学院科研处教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马宇博,男,金融学硕士,1986年生,助教,河北保定人,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