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离职管理你疏忽了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离职管理你疏忽了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某广告公司的李先生最近深深感触到,当今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真是越来越复杂。以前不曾顾忌的员工离职管理现如今让公司付出了惨重代价。

2012年3月末,该广告公司的业务员张某突然提出辞职,并火速办理了离职手续,走的很匆忙,大家都觉得挺奇怪的,公司虽然对张某的离职也感到奇怪,但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还组织了欢送会。然而,没过多久,广告公司的客户打来电话,询问之前广告预付款已经打到账上,为什么不见广告版面。李先生很奇怪,公司自始至终都没有收到过预付款,为何客户还收到了自己公司开出的发票。原来张某在离职前几天让客户将款项打到了私人卡上,并通过不正当渠道给对方开出假票。当公司联系张某询问此事的时候,发现,张某已经人间蒸发了。

“带病”跳槽凸显管理盲区

可能很多人在听闻类似事件后,会将关注焦点放在该员工的职业道德,做人品质上。不可否认,该员工确实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他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客户预付款,让企业和客户均损失严重,这个举措确实让人痛恨。

然而,抛开员工本身道德品质,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员工离职后工作交接都没有完成,HR的离职管理在何处呢?换一种方式,如果该广告公司能够按照正常的离职程序进行合理的管理,深入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让员工做好工作交接,并且签订合法的离职协议,那么,这个事件也就不那么容易发生了。

员工离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但员工“带病”跳槽事件的频繁发生,暴露的不仅仅是员工问题,也凸显了企业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弛,业务工作流程缺乏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漏洞颇多等问题。这也给企业HR一个深刻的教训:离职管理不可再疏忽大意。

正视离职管理

离职在性质上可分为雇员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包括员工辞职和退休,非自愿离职包括辞退员工和集体性裁员。无论是哪种情况的离职,作为企业HR,都需要关注员工的离职管理。

据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对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员工离职管理过程中表现为:心理上担惊受怕,担心离职员工剽窃公司机密;制度上形同虚设,除泛泛交接工作、结算工资外,其他关于离职管理的任何制度和规范及执行几乎为零,这也让企业失去了一道自我保护的屏障。

离职按形式分,包括单方面解除合同和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或员工无论单方解除合同还是协商解除合同,双方均需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如果是公司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有法定理由以及充分的证据,当然还要协商解除并签订协议,明确工资、经济补偿等事宜。

按照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合理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对于劳动者而言,如果没有履行工作交接的义务,用人单位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暂扣补偿金的方式进行合理约束。除此之外,对于离职员工,需要及时给他们出具解除中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如果与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其他负有保密义务人员签订竞业限制的协议,还需依法支付补偿以便协议更有约束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尊重”。

完善离职管理以绝“后患”

曾经有调查发现,员工入职和离职,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HR相关,当然还有一些个人因素以及部门领导的因素,但HR自始至终都摆脱不了责任。

从企业HR工作考量,如果将员工离职管理看做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考核目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员工入职前,HR先将公司“离职管理条例”作为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将离职管理作为员工与企业雇佣关系开始的“必修课”。当然,在制定完善的离职管理条例中,可以体现“热情的返聘制度”。面对吸引存在很多未知的新员工,不如多考虑一下,如何让那些“吃回头草”的“千里马”荣归故里。

制定人性化的员工离职模式、开明的离职程序也是HR不容忽视的工作内容。比如,在离职面谈环节,与离职人员坦诚交流,把握好这最后一次交流和沟通机会,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体现重视和关怀,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一直在为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升华提供机遇、搭建平台。如有可能,还可以从离职员工那里获得他对企业、对其本职工作的评价信息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进入离职程序,及时结算工资,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也是体现人性化最实质性的一条。需要明确的是,员工离职后,并不是除名那么简单,企业还要制定“亲密的善后关系制度”,建立档案,保持联系。比如,制定“在人才离职后的60天后,给他打电话,经常保持联系”的规定。或者建立一个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数据库,存蓄企业所有离职员工的资料,并保持适当往来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关怀。完备的数据库有利于管理人员,了解、接近和“再开发”离职员工,还能为企业带来合作发展的机遇。

总体来说,离职管理还须遵循“精工出细活”的准则,从离职面谈、离职办理、离职后的沟通各个环节都要细致缜密、一丝不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