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社会体育管理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社会体育管理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社会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在我国对社会体育的管理尚属“初级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种体育社会组织大量建立,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文章从“观念、特点、原则、方法”四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体育;综合活动;管理体制

由于社会体育管理的不确定性较大,管理研究的难度也较大,中国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改革。中国现行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处于政府管理体制向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一、社会体育管理的三个观念

1.职能观念。社会体育管理职能是各种管理主体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它们的存在方式和价值体现。基于政府对社会体育管理是一种宏观有序的过程,也考虑到政府、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中介组织各自的特点,以克服以往政府“全包式”职能观念所造成的管理职能错位、权责失衡等弊端,政府对社会体育管理职能的转变应着眼于:(1)有限职能观,即政府在法定的权限内,管“应管和能管”的社会体育事务。这种有限的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社会体育计划、指导、协调、评估、监督和服务方面。(2)有序职能观,即要加强和改善各管理职能间的联系,以发挥整个职能系统的“加合”效应。(3)动态职能观,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每一种管理职能和整个管理职能系统的重心要随之发生变化。就我国的现实来说,在弱化指令性社会体育计划职能的同时,应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和评估的职能。

2.法制观念。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制建设从8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等的颁布,为我国社会体育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针对我国体育改革的现实,笔者认为必须“提升社会体育管理法制观”。原因有二:其一是社会体育管理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社会体育改革与发展几乎都是靠体育行政,甚至有“人治”管理社会体育的做法,就是在执行已颁布的体育法律、法规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二是社会体育管理手段间的联系。在现代社会,社会体育的经济、行政等手段也要以法律为保障,如社会体育投入的法定数额、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体育依法治体等都离不开法律的作用。

3.效益观念。通常社会体育管理效益有特定的内涵和表现方式,树立社会体育管理效益观是时展的要求。在社会体育资源投入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有、财尽其力”主要取决于管理的协调与监控作用。恰在这一方面我们不仅社会体育长期投入不足,而且浪费严重。社会体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但是由于社会体育的特殊性所带来的社会体育效益的滞后性、潜在性与长效性,使社会体育管理者容易对这种过程之外产生的效果缺乏关注,使社会体育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二、社会体育管理的主要特点

1.活动内容的适应性。社会体育既包括一些简单的活动内容,也包括一些动作复杂的体育运动,既包括一些竞技体育项目,也包括一些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娱乐项目。大众体育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体育的形式。不管采取传统健身方式也好,还是流行的大众娱乐的运动项目,只要能够使人们愉快地参加运动,其运动形式就不受任何限制。不一定在正规运动场所进行活动健身,房前屋后,公园广场都可作为大众体育的健身场所。

2.社会结合面的广延性。由于体育具有多层面的需要,其与社会的各个层面存在联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美学等等都离不开体育。他们之间有互动作用。众所周知,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而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社会体育不是一家能搞起来的,它要社会的方方面面齐抓共管,因此与社会的结合是极其密切的。另外,活动公共设施的公共性和活动的民间性都离不开与社会的广泛结合。

3.参与对象的异质性。由于参与者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其情况也大有不同,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职业、经济条件、年龄、体能状态各异。社会体育的多重功能,使得参与者的动机各不相同。它可以在健身、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会交往等多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4.活动时间的业余性。社会体育工作方针之一就是小型多样,这就决定了社会体育活动必然要分散组织实施。因此社会体育活动具有组织实施分散性活动的特点,社会体育活动都是在工作之余分散组织实施的。

三、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化原则。所谓社会化原则就是要求在开展社会体育管理工作中,体育的行政部门必须与社会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协调、动员社会体育各部门各行业,利用社会的各种力量共同抓好社会体育。如何协调各部门的行为,尽量减少和缓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强化联系与合作,增强各部门对社会体育的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使他们从宏观上提议整体把握社会体育,明确社会体育的总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尽可能地照顾到社会各个部门自己的分目标和局部利益。社会化原则也决定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会环境保持一致。

2.激发性原则。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如何启发人们内在的体育动机,使“让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管理问题。激发性原则就是要求社会体育管理者通过激发群众的体育动机,将人们吸引到社会体育活动中来。

3.可行性原则。社会体育管理者在社会体育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在组织、内容、措施等方面,要考虑到因时、因地制宜。要有市场的观念,也要有公益的观念。

4.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就是要根据不同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弹性的组织形式。社会体育的参与者活动有地域的不同,有民族的不同,有季节气候的变化,这些不同,在组织的时候,需要坚持弹性的管理,这样才能深入持久地促进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

5.依法管理原则。要建立健全法规。规范整个社会广大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要依靠法规政策,维护体育管理工作者和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明确社会体育管理的各种关系,使社会体育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依法管理原则也要求参与者加强法治观念,利用各种法规、制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社会体育管理的一般方法

1.宣传鼓励法。在社会体育管理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形式,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培养人们的体育意识。要使人们建立健康观,使人们确信,通过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达到健康目的。这就是我们平时所指的提高认识,启发动机、激发兴趣,引发行为。

2.社会调查法。通过多种调查方式,掌握包括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需求、兴趣,了解关于社会体育的信息,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这也是市场观念在社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3.评比竞赛法。通过引入各种形式的竞争,可以满足人们的好胜心与成就感,从而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在评比竞赛时,可以组织各种饶有兴趣的评比比赛,也可以进行各种内容的评比。

4.典型引导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善于发现典型。如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的典型,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的典型等。通过树立典型,可以为人们提供学习的榜样,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管理是一项涉及多种因素的庞大系统工程。为了使其保持有序高效运行,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社会体育的实际工作中除认清社会体育的原则和方法,还要做好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