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优化与提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优化与提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陈旧,学生的学习处在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所学知识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优化提升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倡导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力推行减负增效的今天,必须实现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体现新课改精神,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改进学习方式和增强学习能力的举措,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质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学会学习。

三、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优化与提升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且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以下步骤:真实情境―发现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想法。这种蕴涵探究思想的教学模式不仅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探究教学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教育心理学理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优化和提升,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要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从而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知识,这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其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要能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以主动探索的方式来驱动和维持学习兴趣和动机。

4.主体教育的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应当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供适当的环境和一切便利的条件,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

四、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优化与提升的实践探索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学习活动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强扭的瓜不甜”,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学习、接受时,学习效果必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以外部刺激,创设问题情境。

2.变依赖学习为独立学习

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事实上,当今学生都有相当强的独立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引导他们逐步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少讲精讲,点到为止,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最终学生能够脱离教师完全独立学习,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变统一模式为遵从个性独特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因而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必定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创造空间,彻底抛弃那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搞“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教师让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带有梯度性;数学解题鼓励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作业布置必须具有梯度层次性和选择性。

4.变接受结论为体验过程学习

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接受式教学模式,由于没有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因此,重要的数学知识和结论难以获得。即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获得了知识和结论,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因而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却不会思考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导致“高分低能”。而体验过程式学习强调身体性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调动所有的身体感官亲自经历,用心去感悟。

5.变回答问题为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数学宝库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数学问题是产生数学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源泉。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视问题的作用,课堂教学也是通过问题来进行的,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但是问题的提出都是由教师提前确定的,学生仅仅是思考回答现成的问题。这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扼杀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打破这种旧的模式,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赞赏学生独特的见解及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从五方面简要阐述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些做法,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其共同点都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进行学习。过去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如果不能得到改变,那么学生只能机械而被动参与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都不能得到提高,这与当今的主体教育思想格格不入。我们通过对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优化与提升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愉快场所。